皇帝出宫并非小事,往往都需要各种各样的安排,当然要是论在历史上被安排的最离谱的就是螨清的乾隆下江南。
那就已经不是简单的皇帝出宫了。
简直是皇帝旅游去了。
沿途的各种安排、表演,早已经失了原味。
但皇上不说话,底下的人怎么可能错过这样表现的大好机会呢?
此刻的朱由检和周皇后。
却全然不顾所谓的天子礼仪。
“哇!公子你快看!那里有人在卖泥人哎!”
“这是绣花鞋吗?手艺真好啊..”
“冰糖葫芦!”
过年的街头之上,年味浓烈已经达到顶峰,街头各个铺子之中人头攒动,四处都是往来迎接过年的百姓。
时不时,朱由检还能看到一些挽着手的夫妻,妻子似乎还在责怪丈夫没有早一些购置年货。
街头上,糖人、炒货、杂耍、吃食,各种小摊也都生意不错。
朱由检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切。
但时不时。
就会被一旁的周皇后拉着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摊上去。
往往这时候,朱由检都是先一愣神。
但看见周皇后脸上的那股激动中带着的几分羞涩。
也就随之去了。
前世的朱由检酷爱听相声,时不时的就喜欢花点小钱买上张小园子的票,配上一壶高碎..
听上一晚。
只不过如今大明朝尽管已经有了相声,但与后世的相声相比,其实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但朱由检还是想要去看一看,听上一场,于是就在街边的一家小茶馆内...
朱由检一脸乐呵的听着台上逗捧二人。
虽然与后世有着区别,但还是连连惹得朱由检拍手叫好。
让一旁的周皇后忍不住开口说道:“公子...时候不早了..”
这时。
朱由检才一愣意识到今天可不是出来听相声的..
台上的相声表演还在继续。
茶馆里不少观众都时不时的将手中的铜钱向台上抛去,惹得台上二人连连拱手致谢。
时候不早,朱由检也该走了。
只不过走之前,他默默在茶桌之上放上了一枚大明帝国龙元。
留作茶钱。
随着朝廷各项革新制度的落实,说到底百姓的生活是有了不小的提升,手里有了闲钱,才能欢欢喜喜过年。
不然那就不是过年了..
而是在寒冷气温之下的度劫了。
一直转悠到街头巷尾的人都有了散的差不多的势头,朱由检和周皇后二人才依依不舍的回了宫,如果以后世的眼光看待如今的周皇后还只不过是一个小女孩而已。
但如今她却已经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大明帝国皇后。
回宫的一路上周皇后叽叽喳喳的兴奋的和朱由检讲,她今天在街上的所见所闻。
“自入了宫以后,还没有如此在街头巷尾,好好逛逛呢。”
朱由检偏头看向自己身旁的周皇后开口说道:“若是如此,以后朕多多带你出来几次,陪朕一起看看这大明江山。”
“好!”周皇后甜甜一笑,应下了。
次日。
大明朝官员的工作制度其实和后世某种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在新年期间其实是不工作的。
而朱由检,也就罕见的给自己放起了假。
和周皇后在后宫之内,好好的就延续龙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沟通交流,而宫内不少得知此事的内官也是乐于见得。
数日没有人打扰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愉快。
过完年。
按律应当进行祭祀拜祖等等一系列的操作,朱由检也不能摆脱。
“啊!累死朕了..”
躺在周皇后宫中的床上,朱由检只感觉自己身心疲惫,礼部的来宗道可真是给自己上了一课,一连数日,没完没了。
若非这是作为皇帝必备的代表君权神授的操作。
朱由检真想当场放弃。
天津卫原本只是大明的一个卫所,却因为距离京师也就是顺天府和直隶最近,加之其还有一天然良港,便在朱由检的推动之下,成为大明北方最繁忙的港口。
每天,来往于世界各国的贸易商人云集于此,用手中的银钱物资,购买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
毕竟在现在的泰西诸国。
谁家要是没有几个来自大明的瓷器或家具,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王国贵族。
“慢点慢点!特么的都说让你们慢点了!”
嘭!
一声巨响,一个又一个用木箱装着的刀剑兵器,被砸在了地上,散落一地。
负责码头装运的监工两眼一闭,心道:“得..又得耽误工夫了!”
随即便大声说道:“咋了!你们几个都没有眼睛吗?快点来装回去?”监工刚一开口,身边便跳出一嬉皮笑脸的年轻人。
只见他略带打趣一般开口说道:“监工大人消消气,咱哥几个这就给它装回去!”
“行了行了,快点吧,别耽误时间了,这批货都在码头待了多少天了...我说你们一个个的,吃饭是个顶个的能吃,怎么干起活来一个个都腰来腿不来的....”
“是是是...”
监工话音刚落,一旁便窜出几位年轻的壮汉。
随便收拢了一下散落在地上的刀剑,用腰间的一条麻绳一捆,就算完事,接着搬到了船上..
“你们都把活干的稍微细致点啊!这倭国可没少在这上面花银子,要么这点活能让你们这么多人来干嘛...”
监工接着开口说道,说完便去了一旁。
按照大明与倭国德川幕府的贸易协定,按理来说这搬运的工作也是要由倭国自己负责,可大明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海外客商来到大明自然是无比欢迎。
可一旦船上搭载的人超过了正常的标准。
那么不好意思了...怎么来的,便怎么回去吧。
如若不然,那就莫怪以一些暴力手段来帮你们解决船上人手超标的问题了。
为此。
倭国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刚开始是开出了稍高于搬运工钱差不多的价格,可哪怕是天津卫港口上的搬运工,对于给倭国干事也是没啥兴趣。
直到价格一路涨到了快三倍。
才凑齐人手,将在大明购买的刀剑兵器,运到了倭国的商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