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张煌言近乎哀求的问题,郑经有些好笑,儒生有儒生的好处,别的不说,把儒生放在不做实事,专门监督的位置上,只要制度严谨, 儒生绝对是很好的监督者。
这就是古人的思想局限性,从来没有想过把盘子做大,只想着在本来就有的盘子里做事,互相挤压本就不多的职位。
只要社会不断的发展,一个国家需要的部门和官员远不是现在的六部九卿所能涵盖,只要盘子够大,官员的数量同样能够做大。
只要盘子够大,各个利益阶层都能照顾到,再配合合理的制度, 一个现代互相制衡的国家制度便形成了。
郑经郑重对张煌言说道:“苍水先生!儒学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我华夏文明能够绵延不绝儒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儒学不是万能的,不是所谓的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俗话说的好‘闻道有先后,术业专攻’,未来的社会本就是一个更加专业的社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至于你所说的儒生在朝堂和地方上是否还有位置,寡人可以负责任地说,不但有,而且很多位置都必须要儒生担任。
比如教育方面,寡人始终觉得儒生最大的作用是教化,教化万民本就是儒生的责任。单单一个全国的教育部门需要多少的官员,同时如御史台这样的监督机构儒生也完全能够胜任。
儒生最大的毛病不就是不能做事吗?监督部门不需要做事,只需要监督别人做事,这样的职位多好!”
张煌言可没觉得这样的职位是对儒生的照顾,尤其是御史台这样的部门以后肯定是一个得罪人的部门,延平王这是想要儒生成为天下官员的公敌呢!
好在还有一个教育部门安慰,至少掌握教育, 天下的官员都会成为儒生的门生,也算对儒生的一种补偿,这样的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是他哪里知道,从郑经推行全民教育开始,以后就不会有纯粹的儒生,当一个孩子从小都在学习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这些学生的判断。
他们不会再认为经学上所说的东西是金科玉律,一旦学生有了怀疑,儒学的神圣性,不可置疑性就会被打破,儒学再想成为统治显学就成了不可能完成之事。
“除了教育与监督部门,其他部门呢?比如吏部、兵部!”
“吏部是选拔天下官员的部门,这个部门异常重要,以后肯定是进行拆分的,选官与考核不能放在同一个部门。
比如以后吏部只负责选官,而对官员考核的部门就不能是吏部,以后的国家部门不能有任何一个权责不明的部门, 必须要做到一旦出现问题能够一追到底。
不能出现责任,找不到责任人, 大家互相推诿, 遇到好处又一拥而上,互相争功。”
张煌言对郑经这种政治理想非常的认同,大明很多时候就是权责不明,互相扯皮,什么事都做不好,这个教训确实要吸取。
“王上所言极是,权责分明是刷新吏治的开始,臣非常赞同王上,大明的教训不可不慎。”
郑经笑道:“一个组织架构合理的国家,权责分明是最基本的要求,比权责分明更重要的是依法办事。
比如苍水先生你的门生犯了事,你是他的上官,正好能够帮助他摆平这件事,你怎么选择?”
张煌言知道郑经问的不是他怎么样,而是大部分官员会怎么选择?不用想,大部分官员肯定选择官官相护,尽量帮助自己的门生故吏摆平祸端,只有这样自己出事的时候,别人才不会落井下石。
“王上!这就是一个千古难题,总结起来就是我们该提倡亲亲相隐,还是大义灭亲!亲亲相隐强调的是孝悌,大义灭亲强调的法与公平。
哪一方都有一些道理,很难做出抉择!”
“这就体现出监督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指望人性和道德,人性和道德是最靠不住的,只有合理的制约才能最大的公平。
这就对监督者提出了要求,一旦官员出现问题,连带的监督官员也要受到相应的惩处,不然不能有效震慑不作为者,监督者为了自己的安危也要做好监督。”
张煌言苦笑着问道:“这个监督部门就是御史台以及下属机构吧?”
“不错!御史台将来要在县一级设置反贪腐衙门,县一级监督县一级,府一级监督府一级。哪块出了问题就解决哪一块,不给任何人推诿的机会。”
“王上真是好算计,以后的儒生出门都得挡住脸,不然肯定会被人背后打闷棍。”
郑经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张煌言这是认为自己要将儒生往火坑里推,想到这里不由哈哈大笑:“哈!哈!哈!”
张煌言被郑经笑的莫名其妙,不由问道:“王上何故发笑?”
“寡人笑苍水先生身在局中看不透其中的奥秘!”
“还请王上解惑!”张煌言实在是猜不透郑经的想法,便追问道。
“全民免费教育一开,还有纯粹的儒生吗?所有的孩子都在同一所学堂读书,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样。
以后选拔官员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至少不会是如今这种只考四书五经的选拔,如今承天府与琼州府的义务教育已经铺开,现在读书的孩子,十年之后就有可能进入我郑氏官场的基层。
他们的升迁之路将会从最底层的小吏做起,一步步升上高位,能不能升上高位运气、人脉能够占据一部分,大部分的基层官吏还是要凭借能力和政绩向上升迁。
苍水先生觉得这些孩子是儒生,还是什么学说的门生?”
张煌言知道如今的学堂孩子所学的东西非常多,学堂的老师都是由方密之亲自主持培养,教育系统自成一系。
就算是他这个地方主官也无权插手教育之事,每年只要将教育经费拨给琼州府的教育公署,如何在学堂展开教育,张煌言无权干涉。
不过学堂教什么张煌言却是清楚的,经学只是其中的一门课,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孩子认字和写字。
在张煌言看来,孩童学习《三字经》与《百家姓》不过是为了给学习其他学说铺路,毕竟学习其他的数术、格物等科目也是需要有识字的基础的。
从这样的学堂出来的孩子,所思所想都不可能是儒生,当然并不排除有一些学生认同儒家思想,以后会为儒家摇旗呐喊。
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杂家,成为实用主义者,也就是看到哪个行业需要人才,更受人尊敬,他们就会去选择哪个行业。
张煌言瞬间就明白了郑经的意思,延平王这是想把百家糅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这学堂铺满整个天下,到时候谁还会在意谁是儒生,谁是匠人之学。
大家都是一个学堂出来的,学的都是一套教材,谁又有资格说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呢!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计,偏偏还是让人无法反对的阳谋。
“王上!臣明白了,以后可能不会有纯粹的儒生,而所有读书人又都是儒家的弟子,他们的学问里就包含着儒家的学说。”
郑经点点头道:“苍水先生说的不错,融百家之长,铸华夏之辉煌才是我辈华夏子民所承担的责任。
郑经不才,虽然不敢上比圣贤。但是也不敢居于人后,这个天下当由我华夏亿兆黎民共同担起,每一个华夏子民都有责任为华夏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而郑经的责任就是将这些力量凝聚起来,只有我们不断的强大,才不会再次出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惨剧,更不会出现如吕宋大屠杀这样的被西夷白皮肆意凌辱的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