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三公主,他反而更加怀疑二公主。
并不是怀疑她本人,而是感觉二公主的反应十分微妙。
至今为止,他都无法忘记二公主那奇怪的表情。
似乎在害怕,有似乎在隐瞒着什么。
他记得,自己试探时恰好用了血腥星期日的工人运动为例子。
莫非,与这有关系?
当然,或许仅仅是害怕而已。
这场对工人运动的血腥镇压,确实会让一些涉世未深的小女孩感到害怕和不安。
试想一下,一直为你工作的奴隶,突然间聚集在一起,并且朝着你发怒,狂吼。
别说只是女孩子的二公主殿下,就算是沙皇陛下也会感到不安。
要不然,也不会有杜马会议这一组织的出现。
或许,该试探一下贵族。
不单只有贵族,就连俄国内的一些官员也应该试探一下。
他对俄国现在的大部分官员都很不满意。
‘就是一群无用的饭桶。’
曾经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他如此骂道。
俄国的现状确实如此,唯一让他敬佩的人,只有谢尔盖·维特。
可是,他却出卖了国家利益,成立杜马会议。
实在是让人失望。
平服好心情后,斯托雷平便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喜欢在这种安静且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下进行工作。
特别是学校这种充满朝气的环境。
工作起来充满精力。
相对于斯托雷平的心思,玛利亚则显得更加紧张。
刚才的冷静,仅限于表面而已。
在教授离开之后,她才缓过气来。
斯托雷平确实是知道了些什么,但并不明确,所以才会进行试探。
或许,自己并不是他的第一个试探对象?
各种心思在脑海中不断跃动。
然后,一不留神,又被安娜苏给扑在身上,就像一条八爪鱼似的。
“玛利亚,帮我写作业啦。”大口大口地吸着,安娜苏就像个变态痴女一样。
果然,找个机会把她给做掉吧,一定要的。
————————————
回到宿舍之后,一直被安娜苏缠身,却无论如何都挣脱不开的玛利亚,决定了一件事。
先满足她的欲望。
啥欲望?
写作业。
当然,她不会给对方直接代写。
既然是舍友,稍微协助一下也并无不可。
况且这篇论文涉及到学期末的评分,最关注评分的她,就必须做得完美。
这已经不是低调不低调的问题。
这可是关乎到自己未来的重要任务,任何一分都不能缺。
所以,这不单是帮助安娜苏,更是帮助自己。
“首先,《萨伊定律》有三个重要核心,在知道这三个重要核心之后,我们就能进行判断对与错。”
宿舍内,玛利亚就像是一名老师一样,给安娜苏特别辅导。
为了完成作业,安娜苏很认真的听讲。
“第一,产品生产本身是可以创造自己的需求。”
安娜苏愣了一下。
“第二:由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
说到这里,玛利亚冷笑了一声。
这一声冷笑很轻微,几乎无法被注意,但安娜苏还是注意到了。
“第三: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安娜苏的眼眉皱得更紧。
良久过后,整个人都倒在床上。
“经济学好复杂啊,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我还不如直接一炮轰过去。”
说完后,又接着补充什么‘大炮浪漫’和‘火力既是真理’这样的术语。
可她的埋怨并没有引起玛利亚的回应。
探出脑袋小心翼翼地看向玛利亚这边。
只见她一脸严肃地盯着自己,样子十分可怕。
吐了吐小舌头,安娜苏小心翼翼地端正坐姿。
见她不再捣乱,玛利亚便继续说道。
“首先,我们可以将《萨伊定律》给直接fou定。”
“诶?”安娜苏不解:“为什么啊。”
“因为这就是个错误的经济学定律。”
安娜苏还是不懂,嘟着小嘴巴问道。
“那么卡尔老师,这条定律错在哪里呢?”
“错在它把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混为一谈了。”
安娜苏似懂非懂的点着头。
她总觉得,玛利亚就跟自己所认识的那位叫罗莎阿姨一样。
充满了智慧光芒。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丽气质,绝对不是胭脂水粉能够替代得了的美丽。
玛利亚并没有察觉到安娜苏的分神,她继续讲解着自己对《萨伊定律》的理解。
从理论上来看,这条定律确实有很大的问题。
在一边为安娜苏补课的同时,她一边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进行总结。
讲解完之后,玛利亚又重新给自己的论文进行编写和修改。
一旦进入状态,安娜苏便不会去打扰玛利亚。
她知道,此时的玛利亚需要是宁静的环境。
况且,身为学渣的自己也要为学分而做准备。
一个晚上的时间,玛利亚写完了自己的论文。
很长的一片,是关于经济学的论文。
论《萨伊定律》的错误性。
当这份论文被递交给斯托雷平时,双眼为之一亮。
首先是《萨伊定律》的三个核心要素。
在整个时代,要理解这三个核心要素,除非是有人亲自教导,否则就只能靠自己理解。
没有网络也没有维基百科,一起都只能靠自己。
斯托雷平之所以成为教授,不单是喜欢这里的环境,事实上他还有一个目的。
搜罗一些出色的年轻人才。
然而,在他眼中,绝大部分年轻学子都沉迷于校园内的情情爱爱。
在理论知识上,相对较弱。
这让斯托雷平有些失望。
因此,斯托雷平并没有指望这个作业可以得到什么惊喜。
没想到,惊喜来了。
而且,这不单是惊喜,更是对斯托雷平的启发。
在外人来看,沙皇尼古拉二世将他提拔而来,是因为他平定了叛乱,而且还出兵协助附近的城邦。
但事实上,最大原因是因为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
她的鼎力推荐,让他走上政治舞台。
他的任务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解决俄国当前问题。
俄国问题很严重,严重得无法忽视。
尽管这些问题在面对国家力量面前,都掀不起任何风浪。
但是,这些问题一旦继续堆积,将会极大影响俄国的发展。
欧洲五大强国,俄国就在其中之一。
然而,俄国却是最为薄弱的一环,无论是军事亦或是内部政事,都是如此。
诚然,这些问题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就算经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终究是起不到半分作用。但身为政治家,就不应该因为这是长辈遗留而不去处理。
所以,当他接下如此重任之后,便思考如何处理眼前的一大堆问题。
农民、工人、市民、资本。
而如今,他却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亮光点出现在学校里面。
他决定要与这位年轻的公主聊聊。
与之前的试探不同,这一次,他是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很快,玛利亚来了。
摆在二人面前的是两杯清水。
办公室里面没多少东西,就连一些文人最常见的书柜书籍都没有。
映入眼帘的,只有几支钢笔,几本已经被翻得旧黄的书,还有几件不算崭新的衣服。
某些时候。他是一位坚定的达尔文主义者,可是在某些时候,他却又是一位现实主义者。
多余的装饰不需要。
只要有自己在此,这间不大的办公室就充满书气。
玛利亚坐在在他的对面。
这是他第一次认真审视这位公主殿下。
被他捧在手上的,是玛利亚的论文。
他以平静温和的语气,开门见山的问道。
“殿下,这是您写的论文吗?”
他的话十分平淡,却掩盖不住自己的一丝期待。
“对,是我写的。”
对于这种事情,玛利亚没必要隐瞒。
尽管她的风格以低调为主,但在学校里面,她必须让自己的成绩变得高调。
最好是高调得,如同一座山峰峰顶。
“很好,但我可以考你一下吗?”斯托雷平如此问道。
他相信这是眼前这位公主所写的论文。
然而,有多少水分在里面呢?一切都不得而知。
所以他想试试看,这位公主能有多少才华。
翻开手上的论文,优美的俄语映入眼帘。
斯托雷平以平静的语气,再一次问道。
“殿下,您认为,《萨伊定律》错在哪里?”
很广的一个问题,并没有针对性地提出那一方面出错,而是直接指向《萨伊定律》这条经济学理论。
这让玛利亚拥有了充足的思维发散空间。
不需要思考对方的身份,也不需要明白他的目的。
摆在玛利亚面前,只有一个十分纯粹的任务。
以一个极为优秀的成绩和声望,进行毕业。
大脑快速运转,办公室内的空气逐渐粘稠凝固。
“是思维方式的错误。”
这个念头刚浮现脑海,玛利亚便脱口而出。
自信的她,便接着说道。
“《萨伊定律》将市场定义成一个理想的环境,不会产生过剩危机,更不可能产生就业不足危机,可是,事实上真的就如此理想吗?”
引导性的反问,让斯托雷平陷入沉思。
问题的思考,最好有一个参照物,否则很容易陷入死胡同。
玛利亚对这道理十分清楚,所以她提出了一个参照物。
英国。
“虽然我是俄国人,但英国毕竟是我们的邻居,它更是工业先驱,我就以它来举例吧。”
以英国为例子,这一点十分正常。
每逢思考如何解决俄国当前问题,斯托雷平都会将去翻看英国的工业历史。
因为,英国就是一个最大的工业历史博物馆。
就连八小时工作制度,都是先从英国这边率先实行。
这位公主以英国为例子,恰好迎合了斯托雷平的思考方式。
他点了点头。
或许,能再深入了解下这位公主殿下的思考方式。
若是可以的话,他想拉拢一位皇室成员到自己阵营中,这位公主或许能成为首选。
“好,那么在下就洗耳恭听。”
玛利亚点着头,缓缓说道。
“大概距离我们这个时代八十年左右吧,那个时候英国进入了一个危机。”
一边说着,玛利亚一边翻查着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
尽管她记得有这么一件事,但并不代表她能够将里面的细节都完全记住。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很快,她就翻到了自己的一页笔记。
这是在冬宫上经济学时记下来的内容,只不过那个时候教自己经济学的是一位家庭老师。
“大概相距我们这个时代八十年左右吧,英国发生了一次生产过剩危机。”
“然而,那只是相对过剩而已,相对于谁?教授,您知道吗。”
对于此事,斯托雷平自然是知道的。
可正准备回答时,他却惊讶发现,自己被反客为主了?
怎么感觉自己才是被提问的那一位。
‘她是一位很有个性,十分强势的公主’
在心中,他给玛利亚烙下这么一个印象,便不再多想,直接回答道。
“是工人。”
“正是,不愧是教授阁下。”
玛利亚微微一笑。
“货品生产过多,远远超出了工人或者说那个时代的人民的支付能力,因此而出现了生产过剩。”
斯托雷平。记得,这是英国最著名的一次经济危机,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内的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
“那么教授,生产过剩会导致什么问题出现呢?”
斯托雷平思考了一下,笑道。
“很多问题,与工人,商品,资本家为循环而成的问题。”
这一刻,斯托雷平暂时性将双方的年龄忽略掉。
他拿出一张纸,一支笔。
笔锋落下,墨水划过一道道轨迹。
很快,他将一张循环图给画了出来。
工人、商品和资本家。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工人拥有劳动能力。
资本家需要生产商品,出售,然后增加自己的资本财富。
这样,资本家需要工人的劳动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资本财富。
然而要获得资本财富,就得将商品出售。
出售给谁?自然是手里有钱的人。
于是乎,拿到工资的工人,成为了出售对象。
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循环图,斯托雷平将其画了出来。
更多的细节和内容自然不会放在里面。
要用一张纸表达出所有内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是普通学生,就算是学过经济学,也不一定看得懂这张循环图。
但是,玛利亚双眸一亮,却对这张图表达认同。
“教授,这张图已经充分表达出我的观点。”
“按照《萨伊定律》,由于供给会创造出自己的需求,社会的总需要始终等于总供给,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
“所以,这个定律从根本上就是错误,当然我并不是否认让·巴蒂斯特·萨伊这位创作者,毕竟历史是有局限性的。”
斯托雷平深以为然。
“那么公主,按照你的看法,怎么样的经济方式才是最适合俄国呢?”
“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