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德国?
一时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对德国发起进攻,他们并不是没想过,毕竟自从巴尔干战争胜利之后,绝大部分军官都认为,他们俄军已经强大得足以踏碎德国人。
但是,跟德国人打并不划算,毕竟德国跟他们并没有太深的仇恨。
所以在尼古拉大公说出‘联合法国,摧毁德国’的战略意图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可紧接而来的,便是狂热的浪潮。
所有军官都疯了。
这十几年来,唯一可以称得上战争的,也就只有日俄战争与第一次巴尔干而已。
日俄战争不言而喻,打得一塌糊涂。
但即使如此,也让不少军官获得了利益,掌控实权。
至于巴尔干战争,则成为了玛利亚公主的成名踏脚石。
军官们要想获得更多的利益,踏上更加荣誉的道路,就必须以战争的形式去获得,去争取。
“踏碎那群德国佬,将柏林变成我们的城市!”
“啊对对对,打过去,踩过去!”
“用我们的刺刀捅入柏林!”
会议室内又一次弥漫着浓厚的火药味。
但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而是德国。
一言不发地看着会议室内的所有人,幽暗的灯光下,蔚蓝色的目光如火炬一般,将所有人的脸色都映射出来。
疯癫,痴狂,激动,亢奋。
位高权重的俄国将军们,此时此刻正遭到名为‘战争’的思想所感染。
他们对此充满了期待。
自从斯托雷平改革之后,俄国得到了大量的外汇,以此来进行国内的工业修建和武器购买。
如今的俄国军队,不单人数众多,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改善。
无论是大炮亦或是武器。
而且,因为尼古拉大公的执意要求,事实上现在的俄国已经在研发空军。
一旦进入战争,俄军也能出动空军力量,对敌人进行毁灭性空中打击。
当然空军力量还不足以成型,如今的空军规模仅限于发展阶段。
但即使如此,俄国的这台战争机器,依旧能左右欧洲局势。
在如此强大的军工加持之下,俄国高层早就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也同样看不清楚,自己的实力究竟如何。
看着这群人脸上的狂热,玛利亚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沉默。
俄国必然会参战,这一点毋庸质疑,毕竟有法国在这里。
但要怎么打,那这就是俄国的事情了。
如今,他们却要将德国列入到战争目标,着实是有些不自量力。
这些话玛利亚都没有说,她只是默默地低着头,就像是一只低调且毫无威胁的小麻雀一样,只负责去听。
做一个花瓶就好了。
很快,尼古拉大公开始对自己的战略进行部署。
通过波兰,对德国发起进攻。
而且进攻速度要快,动员要迅速,不能让德军有任何反应机会。
尼古拉大公继续为自己的作战计划进行陈述。
大规模战争一旦打起,必然是英法德三国互相宣战,而德国首先要应对的敌人,也必然是英国或者法国。
当他说出这句话时,玛利亚带着一丝惊讶的目光看向自己这位大叔公。
从能力上,他偏向于稳重。
就像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但凡有敌人朝他发起进攻,他都能十分出色地进行抵挡。
可是,也仅限于防守,而非进攻。
但玛利亚远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位大叔公,在战略方面也挺有眼光的。
德国首先要应对的必然是英国和法国。
原因很简单,英法是同盟,法国与德国是死仇,一旦开战,阿尔萨斯和洛林将会成为法国的首要进攻地点。
毕竟法兰西人对普法战争充满了仇恨。
那是他们的耻辱。
而德国也必然要应对法国人的进攻,同时也要展开属于自己的攻势。
所以,在德法开战之时,俄国的机会来临了。
以修建而成的铁路进行兵源和物资的大规模转移运输。
集结两个集团军,对德国发起大规模进攻。
很显然,这是一个速战速决的进攻战术。
如今这个时候,大部分战术都以进攻为主,无论是德国、法国、英国亦或是他们俄国。
直到未来的堑壕战,才开始陷入僵持不下的互相拉锯。
但很快,有一名军官提出了疑惑。
“如果奥匈帝国宣战了呢?”
这句话立即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就连沙皇也忍不住好奇起来。
尼古拉大公的主要目的是进攻德国,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所有大军发起最大规模的攻势。
但这个战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奥匈帝国的态度。
俄国与奥匈和德意志两个帝国接壤着,一旦开战,只要奥匈宣战,俄国将要面对两个帝国的攻势。
可是面对奥匈帝国的态度,尼古拉大公却表现出了自己的轻蔑态度。
“奥匈帝国的军队不值一提。”
这句话道出了玛利亚的心声。
奥匈帝国确实是挂着‘帝国’的头衔。
无论是土地、人口亦或是国家内部的工业,奥匈帝国都不会太弱。
但是,奥匈帝国内部过于混乱。
无论是民族亦或是管理,都无法达到一个真正帝国的地步。
以玛利亚评价,奥匈帝国就是一个拼多多的帝国。
民族拼多多、文化拼多多、土地拼多多、语言拼多多。
弗拉基米尔曾经如此评价过俄国,这是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
但事实上,在玛利亚的认知中,最薄弱的并不是俄国,而是奥匈帝国。
俄国即使再烂,但是高度集权的帝国主义,依旧让俄国能够进行大规模动员和作战部署。
布鲁西洛夫大反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且俄国时刻威胁着德国,即使俄国军队战力实在是太弱,但俄军的灰色牲口也同样是太多了。
因此,玛利亚认为,最薄弱的帝国主义,是奥匈帝国,而非沙俄帝国。
可即使如此,在场的大部分军官都不这么认为。
奥匈帝国的体量毕竟就摆在这里。
一旦打起来,腹背受敌,恐怕会更难处理。
很多军官都意识到这一点。
尽管俄国大部分军官都是思想固化且保守的家伙,但他们在军事方面也并非一窍不通。一旦遭到两面夹击,俄军必败。
即使尼古拉大公坚持认为,奥匈帝国无法威胁到俄国,可大部分军官还是坚持认为,奥匈帝国才是真正的敌人。
会议室内又一次陷入到两个派别的争端。
是以德国为主要目标,亦或是以奥匈帝国为主要目标,这两个战略成为了现在的争端核心要点。
一直争吵着,可却没有人可以争出一个是非对错。
最后,在尼古拉二世忍不可忍之下,还是呵止了这种无意义的争端。
他轻敲着桌面,冷冽的目光扫过众人。
军官们纷纷低下自己高傲的脑袋。
会议室内,再一次陷入死一般的安静。
“朕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你们这菜市场一般的喧闹。”
“无论是以德国为主要打击对象,亦或是以奥匈为主要打击对象,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战争。”
目光再一次落在所有人身上,见到没有人反对后,他便昂起头颅,向陆军大臣提出询问。
我方兵源多少,德国兵源多少,奥匈帝国兵源多少。
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是一个废物。
这一点,即使是玛利亚也无法反驳。
因为这家伙就是一个极尽享乐的家伙,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对沙皇拍马屁。
身为一名陆军大臣,却对军队训练和排兵布阵等事务毫无建树。
据玛利亚所知,法国大使访问俄国时,就对这位陆军大臣有过评价。
懒惰,好色,无能。
而这番评价已经是十分委婉低调。
可即使如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他依旧是信任有加。
别无他因,只是因为苏克霍姆利诺夫的马屁功夫是在是太好了。
而且他更是一名刺刀论维护者,视现代战争为歪门邪道。
所以,玛利亚对俄国的军事部署,着实是无法看好。
只不过,身为陆军大臣的苏克霍姆利诺夫还是有一点作用,至少他知道俄国的常备军力与他国的常备军力有多少。
毕竟,这些数字都登记在报纸上,属于是明面上的数据了。
至于真实性如何,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回陛下的话,我军常备兵力有180万,德军与奥匈军兵力不到一百万。”
“在人数上,我们占据着绝对优势!”
一百八十万打不到一百万的联军,从人数上来看,确实是优势。
但是,战争从来都不是看人数。
士气、军官、武器、士兵素质和后勤等等等等……
要打赢一场战争,往往需要对各方面要素进行考虑。
如果真的只靠人数就能打赢战争,那么克里米亚战争里面,沙俄帝国就应该是胜利者,而非战败者。
按理说,只要是接受过现代军事教育的军官,都能意识到,人数并不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最核心要素。
然而,在沙俄帝国内部,军官的常识就是他们没有常识。
身为陆军大臣的苏克霍姆利诺夫就是一个典型的保守主义者。
他坚定认为,刺刀和骑兵才是最强大的战争利器,子弹都是笨蛋,只要士兵们发起英勇冲锋,子弹都会绕着他们走。
说白了就是勇气buff叠满,f2圈起来,直接a过去就能赢了。
当苏克霍姆利诺夫说到战场上的士兵勇气时,激动得张开双臂,大声喊出那句名言。
“一百八十万,优势在我呀,陛下!”
尽管常备军是一百八十万,但至少俄国发起战争总动员,他们所能够集结起来的兵力,绝对不止这个数。
很有可能直接就出动三四百万的人出来。
尽管这三四百万兵力都是一群灰色牲口,但如果只是从视觉上去看,铺天盖地的大军,也足够吓死个人。
尼古拉二世也被这番话打动了。
数百万大军,这可是一个连英法都无法集结起来的庞大军队。
加上现在的国库有了不少钱,向英法美采购的武器也陆续到来。
一旦开战,便可以全方面武装自己的军队。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打哪一个国家而已。
话是这么说,可是已经被打了鸡血的尼古拉二世已经不想再去挑选敌人。
既然优势在我,那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小孩在才做选择,既然我这么强,为什么不一起打呢?
到那时候,只要取得胜利,他就可以成为沙俄帝国历史中,最厉害的皇帝。
不不不!
不只有沙俄帝国的历史,甚至可以成为整个欧洲中,最出名的皇帝。
仅次于拿破仑。
尼古拉二世心动了。
他被自己的野心和想法给拉扯了起来。
“既然要打,那就一起打。”
“德国要打,奥匈帝国也要打,我们两个都要打。”
“打入柏林,轰炸奥地利,平推维也纳。”
“让沙俄帝国的光辉,照耀在欧洲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番雄心壮志顿时激昂起会议室内的大部分军官情绪,狂热的血液仿佛煮开了锅一样,沸腾了起来。
玛利亚依旧是安静得跟个吉祥物似的,默默地看着这些俄国将军发狂。
一打二?
还‘优势在我?’
真要这么简单,现在的俄国还会连自己的黑海都夺不回来吗?
她已经无法想象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结果了。
但即使如此,玛利亚也不会去刻意阻止。
身为社会主义追随者的她,自然不喜欢战争,如果可以的话,她甚至会为了阻止战争而努力加班。
但是,面对无法阻止的战争,她就会任其发展。
如果自己非要像个憨憨一样去顶撞自己的免费老爸,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况且这个世界确实是需要一个重新划分格局的大规模战争。
只有这样,他们社会主义阵营才有机会起来。
看着军官们的狂热,那双蔚蓝色的眼眸,平淡无澜。
做一个平平无奇的吃瓜群众就够了。
你们打你们的,我吃我吃。
ps:关于苏克霍姆利诺夫,我查到的资料分为两派,一派是对他评价不差,因为他是军事激进派,另外一派则认为他是辣鸡,因为他过于守旧,反正就是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