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金属,拖拽出黑色的浓烟。
长笛悠扬,似是哀鸣。
从察里津驶向圣彼得堡的列车,冲破了昏沉的黑夜,轰隆的轨道,颤栗着整片大地。
“殿下,我们已经正式宣战了。”
一名传令官在列车上,如此说着。
他丝毫没意识到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的影响,而眼前的这位公主,正一言不发地凝视着窗外的黑暗。
那深邃而又充满神秘的黑暗。
玛利亚十分清楚,即使这场战争还没有演变成世界大战,这一切都仿佛还能够进行调节。
但事实上,一旦展开,所有人都会被拖拽进去。
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是时代的必然性。
只不过,让玛利亚感到有些诧异的是,如今的局势与自己上辈子的历史记忆中,出现了不少差别。
首先是萨拉热窝事件。
在自己的历史记忆中,萨拉热窝事件的核心人物是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安娜。
他们死在了第二波刺客手上,说来也奇怪,这第二波遇刺纯粹是巧合而已。
但他们还是死在这这一天。
紧接着就是七月危机和最后通牒。
但无论是哪一件事,老皇帝弗兰茨都没有做出十分过激的行为,直到最后才签下了宣战正式文件。
这可是通过正式宣战,然后再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也正因如此,塞尔维亚才能够有时间组织起抵抗力量。
可是,如今的历史却朝着玛利亚所无法预测的方向发展着。
萨拉热窝中死掉的人并不是斐迪南和他的妻子安娜,而是老皇帝弗兰茨。
尽管七月危机和最后通牒都出现了,但相对于原版的一战前夕,此次的七月危机更显得阴沉压抑。
这一切,都仿佛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而且奥匈帝国不宣而战,斐迪南皇帝也利用自己一直以来积累的仁慈声望,让塞尔维亚放松警惕,最后给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是玛利亚所预想不到的开端,同时也是所有国家领导人和战略家所预料不到的开端。
玛利亚最担心的并不是塞尔维亚如今的局势问题,而是奥匈帝国将来的走向。
这个拼多多帝国并不强大,但这个不强大是跟俄国进行对比。
历史上,奥匈帝国确实被塞尔维亚给打败过很多次,并且还一度威胁到首都奥地利。
然而也就仅此而已了。
塞尔维亚的体量不足以击败奥匈帝国。
而且即使奥匈帝国的军队因为多民族原因,导致其指挥往往会陷入混乱,但更让人诟病的是他们的元帅。
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一位极具野心,却又是能力不足的陆军元帅。
他能够走上如此位置的原因,并不是他有多强,仅仅是因为他身为贵族。
在军事战略上,康拉德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但他从来不考虑自己军队的协调性和当地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而且他还喜欢微操,对自己原来的战术部署经常性做出调整。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通讯设备还不先进,一旦做出军事调整,就得通过传令官或者以电报的方式进行传递。
有时候他今天发出一条战术调整,在前线作战的军官正辛苦地安排着康拉德昨天做出的战术改变。
这种事情让奥匈帝国的军官都要疯了。
以至于到了最后,就连法金汉都拒绝给康拉德提供军队上的支援。
即使给了,也绝不允许康拉德去进行指挥,一旦有什么军事行动,必须得到法金汉的允许。
即使如此,康拉德依旧坐在自己的陆军元帅位置上,其最大原因便是因为老皇帝弗兰茨的支持。
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老皇帝弗兰茨死在了萨拉热窝当中,活下来并且继承皇位的人则成为了斐迪南。
事实上,斐迪南成为皇帝这件事玛利亚也知道得比较快,但她对此并不在意。
就跟其他领导人一样,玛利亚也同样给斐迪南按上了自己的所认为的面孔。
仁慈,友好,大度。
不单如此,甚至跟老皇帝弗兰茨的关系十分糟糕。
没想到斐迪南却成为了最难以预估的人。
列车继续前进,灼热的红色光芒,破开了前方的混沌。
她的目光,停留在漆黑一片的窗外,正随着列车的高速运动而不断后退。
呜——
鸣笛再度响起。
窒息的感觉,突然而生。
或许,现在的奥匈帝国必须给予重视。
敲打着桌面,蔚蓝色的目光划过一道凝重。
一切的计划,都需要重新考虑了。
……
从白到夜,再从夜到白。
列车行过了很长一段距离,最终停靠在圣彼得堡车站处。
巨大的白蒸汽随着列车的停靠而散开。
一辆马车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身为冬宫使者的他,为玛利亚的到来而做出迎接。
“殿下,请您上车。”
他低着头,态度恭敬,这是对待上位者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所尊敬之人的态度。
玛利亚点着头,没有丝毫犹豫地坐上了这辆马车。
不久前才从冬宫这里离开,本以为要等很久才会再度回来,没想到会在这一刻,被重新召唤。
马车快速地行驶在圣彼得堡的马路上,很快便来到了冬宫大门。
又有几名侍从前来接手,随着侍从的引领,她很快便到达了沙皇的会议室。
当他们推开的那一瞬间,冰冷的气息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的面孔。
军官,大臣,还有沙皇尼古拉二世。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重的压抑。
她迈出步伐,踏入了这间会议室内,随后便低着头向沙皇行以臣礼。
玛利亚是最后一位到来的核心官员。
在所有人都到来之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便示意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
得到指令之后,他从自己的位置上站立起来。
阴沉且安静的会议室,响起了皮靴敲打在地面上的回音。
“诸位,首先我得说明一件事,塞尔维亚已经沦陷了。”
此话一出,当即引起地下不少人的惊呼,若非碍于沙皇在此,恐怕已经提出了疑惑。
苏克霍姆利诺夫没有在意所有人的态度,而是继续着自己陈述。
“奥匈帝国不宣而战,如今塞尔维亚已经沦陷,他们的国王向我们申请了避难请求。”
“德国态度依旧强硬,英法两国仍未做出回应。”“塞尔维亚必须保护下来,即使现在已经沦陷了,我们也有义务为他们夺被侵占的领土。”
“我们,必须进行大规模战争。”
会议室内终究是按捺不住那股躁动的狂热。
所有人都渴望战争。
这里的军官们都十分清楚,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要想跟自己家族的先辈一样建立丰功伟绩。
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参加战争。
即使是日俄战争归来的将军,也同样得到了功绩。
所以这一次也绝不例外。
他们丝毫没留意到沙皇的不安。
对于一名国家领导人而言,尼古拉二世是不及格的。
无论是他的做法亦或是想法,皆是如此。
但是在位这么久了,尼古拉二世即使在怎么愚笨,他还是懂得帝皇之道。
他同样渴望着战争。
就跟这些军官们一样,他也十分清楚要让自己成为配得上‘大帝’这个称呼,就必须开疆扩土。
如历代沙皇那般,成就不可一世的伟大功绩。
然而,他也害怕战争。
并不是害怕战争的残酷,而是害怕大国之间的战争,会让整个局势走向不可挽救的地步。
在得知最后通牒之后,尼古拉二世曾经向德皇威廉二世发送了一封电报,请求他可以遏制一下奥匈帝国。
威廉二世给予了回应,他答应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
但是,如今的局势却还是演变成这种地步。
预备性战争动员状态都无法唬住奥匈帝国的入侵行为。
如此一来,留给尼古拉二世的选择就只剩下一个了。
击溃他们。
如今摆在他们面前,是要如何去打。
这次会议,其内部内容便是以这个为核心。
尼古拉二世伸出了手,霎时间原本还陷入一片亢奋的会议室内,归于平静。
“这次将你们召集过来,最主要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开战,又要如何去打。”
说罢,他向陆军元帅苏克霍姆利诺夫示意了一个眼神,自己便不再说半句话。
苏克霍姆利诺夫会意,开始将问题点向所有人展开。
首先的问题点是要如何营救塞尔维亚。
毫无疑问,现在的塞尔维亚已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宣而战的奥匈帝国,直接把塞尔维亚的大部分兵工厂都摧毁了。
不单工厂,就连农场也是如此。
大批量塞尔维亚人民失去了居住地和农田,他们将会成为塞尔维亚政府的最大负担。
幸亏现在保加利亚还没有加入战争,否则在两面夹击之下,塞尔维亚必将亡国。
可是要想直接进入塞尔维亚,那必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因为俄国与塞尔维亚并不直接接壤,双方之间隔着一个罗马尼亚和奥匈帝国。
如此一来,他们很难给出帮助。
对于此事,尼古拉大公给出了方针。
让其他巴尔干同盟成员给予协助,俄国后续再给予支援。
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因为地理原因,他们所能提供的支持实在是太少。
而且无论是在场的官员亦或是玛利亚,都无法想象塞尔维亚居然会沦陷得如此迅速。
这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预料。
然后就是第二个问题内容。
要如何开战。
向奥匈帝国正式宣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要怎么打,则成为了众多军官所在意的问题。
尼古拉大公继续做出自己的战略部署。
他首先认为,既然是对奥匈帝国宣战,就必须先对奥匈帝国做出战术部署。
但是呢,德国也必须提防。
不久前,德国威廉就公开声明,他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奥匈帝国的复仇,只要奥匈帝国想要什么,德国就会提供什么。
威廉二世是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家伙,这一点整个欧洲都有如此共识。
但是,这个声明却表明了德国的态度,他们必将站在奥匈帝国这边。
所以即使德国还没有宣战,也无法保证德国会不会在他们与奥匈开战之际,突然间宣战。
因此他们需要提防德国,最好的方式就是进攻。
以进攻代替防守,击垮德国之后,就能够让德国不再成为威胁。
这就是尼古拉大公的战略部署。
但战略中的细节,则需要由将军们去制定。
1910年的时候,俄国常备军是一百八十万人,现在进入了预备性战争动员,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了近乎两百万人。
但要想立即集中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幸亏1913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了总动员准备,加上前线铁路的部分完善,让他们在兵员调动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如此情况下,尼古拉大公做出了两个战略方案。
第一个是德国方案,第二个是奥地利方案。
在这两个方案的前提条件,则是俄军的军队部署。
他认为,俄国需要分成第一第二集团军,组成西北方面军。
第三第五第八集团军组成西南方面军。
第四集团军为战术性预备。
第六和第七集团军保护侧翼,从波罗的海和芬兰延伸到罗马尼亚和黑海这条侧翼防线。
如果德国以东线战场为主要战场,那么他们将会采取德国方案,放弃整个波兰华沙这一带战区。
尽可能组织起所有资源,以守代攻,仿照1812年莫斯科战役的战略,要知道这个莫斯科战役,完完全全拖死了拿破仑。
如果德国并不以东线为战场,那么就采取奥地利方案。
西北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都一同发起进攻。
西北方面军攻入东普鲁士,西南方面军进攻加利西亚,进攻奥匈帝国。
这就是他的战略部署。
在尼古拉大公做出了战术部署之后,便开始展开更多细节上的讨论。
例如兵员、武器装备和统帅将领。
每一个方面军都需要有一位司令,每一个集团军都需要有一位将军。
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尼古拉大公推荐了她们军方内部的老将军,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和保罗·冯·连内肯普。
然而,就在这时,尼古拉大公却将机动性的第四集团军给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玛利亚·尼古拉耶芙娜,就任为第四集团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