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科索夫斯基的护士连英雄事迹很快就在第四集团军中传播开来。
在听见连男护士都能打退德军的偷袭攻势,一时间俄军士气得到回暖。
虽说他们依旧无法对头顶上的巨兽造成任何威胁,但至少不会出现过分的军心溃散。
但就一个英雄事迹并不足够,玛利亚需要更多的英雄事迹。
于是乎,她开始对一些成功抵挡住德军攻势的阵地或者士兵,给予了军团英雄头衔。
“他们是伟大的英雄。”
“打退那群德国佬,打得他们落花流水。”
“二连英雄康德思以一己之力,手撕了德国鬼子!”
“右翼英雄伏拉夫,用伏特加把德国佬的头都锤爆了。”
“炊事班的英雄成功端掉对面的一个阵地,那是一个炮兵阵地!”
“护士连又来了,他们用针筒杀人啦!”
“斯拉夫超人!!”
一连数十个英雄事迹被玛利亚以宣传的方式不断扩大,即使他们没有宣传中那般英雄,但每一个人都只喜欢听自己想听的故事。
他们需要英雄,需要跟他们一样的基层英雄。
毕竟,人类是向往光明的。
可是维持了军心士气,并不代表他们能够赢得了这场战争。
“德国人太凶猛了,他们的攻势一天比一天强。”
在反馈战况时,邓尼金忍不住这样埋怨着。
整个战场都弥漫在硝烟当中,单凭俄军的战力,压根就抵挡不住德军的猛烈攻势。
而且德军火炮不单多,口径也极大,一炮轰下来,一个阵地直接就没了。
再继续下去,这些防线迟早都要没了。
布鲁西洛夫的第八集团军已经开始支援前线,他尝试过好几次对德反击战,但都无一例外被打退回去。
所以在会议中,他也忍不住埋怨了起来。
“这群德国佬是真的烦人,我们必须找一个突破口。”
说到这里,他立即向玛利亚提出一个申请,向大后方请求支援。
这个申请自然被玛利亚采纳。
连忙向大后方发出请求增援的电报文,甚至还派出传令兵,迅速赶往后方申请援助。
但可惜的是,彼得格勒并没有回应玛利亚的申请。
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在电报中如此回复道。
“朕深知波兰之重要性,但如今波兰已有两个集团军在此,死守一处便是足以,待我军开始反击,定能改变局势。”
这句话说出来就是没良心。
虽然波兰有两个集团军在这此,但波兰的物资并不足以维持两个集团军的后勤保障。
而且对方可是两个国家的力量,德国与奥匈。
他们不单要分兵应对两方面的压力,还得时刻提防波兰独立军的再一次搞事。
累啊,实在是心累啊。
玛利亚看着桌面上的大地图,突然间灵机一定。
“我们打不过德国人,但我们打得过奥地利人啊。”
奥匈帝国的军队出了名的拉胯,就连俄军的灰色牲口都能在他们身上啃几口,由此可见奥匈是有多废材。
听见玛利亚的话后,布鲁西洛夫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他也发现自己这边的人,确确实实打不过德军。
但他们可以去欺负奥地利,而且是完全碾压性的欺负他们。
“或许,我们来一场大规模攻势,从南方阵线发起进攻?”
一直以来,波兰的两个阵线都是以防守为主。
但无论怎么防守,西北防线也正一点点地回缩着,原本十二公里的防线已经缩到了七公里,再缩下去就要到华沙了。
所以面对布鲁西洛夫所提出来的建议,玛利亚稍作思考便同意了。
转守为攻。
我治不了德国佬,还治不了你奥地利人?
来自华沙的总指挥部做出了决定,开始转变他们的战略方针。
从原来的两面防守转而变成防德攻奥。
这个战略方针玛利亚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能使用电报进行发送。
在电报密文还不能得到解决时,极有可能会被德军捕获。
坦能堡的两次战争之所以会惨遭打败,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电报被德军给捕获了。
所以,玛利亚要求他们使用虽原始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然而这场对南方的进攻也是属于袭击,既然是袭击就不可能大张旗鼓。
玛利亚不久前也来到过南方阵线,他发现奥匈和己方防线相隔公里远。
双方都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和平当中。
说白了大家都在摸鱼,留给西北防线打死打活。
更有甚者,玛利亚还看到一些士兵把自己的衣服往外面晾着,看起来就跟度假一样。
奥军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双方都在僵持对峙,同时也在一起摸鱼划水。
给做平时玛利亚肯定会大发雷霆,但这一次她决定让这些南方前线的士兵继续摸鱼,甚至希望他们能摸得快乐点,愉快点。
至于他们内部,正在集结着大批量军队。
负责这一次攻势的人正是布鲁西洛夫。
他做出了一次进攻调整,放弃了一直以来的集中性进攻,转而以多方面发起进攻为主。
虽说如此,但在布鲁西洛夫的计划中,他确实是有一个主攻方向。
很快,他便拟定出了数十条进攻方向,第八集团军将会以十几个方向进行攻击,至于主攻部队则隐匿在这十几个进攻位置上。
一切都准备就绪,布鲁西洛夫开始进行军团总动员。
为了把奥军一下子给打得瘫痪,布鲁西洛夫决定出动第八集团军的所有部队,预备队交给了第四集团军的人。
十五个步兵师,十个骑兵师,666门大炮,这就是他的所有力量了。
在一个宁静的清晨,一声炮响,属于布鲁西洛夫的攻势开始了。
奥军很快就察觉到俄军那边的进攻,尽管他们在防线上一直摸鱼,但并不代表他们会放松警惕。
俄军发起进攻的那一刻,奥军就立即响起警钟。
可是,当他们看到俄军从四面八方发起进攻时,所有人都懵了。
莫非整个波兰的俄军都往他们这边涌过来了?
成千上万的俄军,如灰色海浪一般朝着他们的阵地发起进攻。
无尽的大炮轰鸣不止,整片大地都在颤抖。
奥地利人的机枪疯狂扫射。
一公里的空地上,已经被双方的炮弹给炸得坑洼不平,频频升起旋风似的黑烟柱子。进攻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士兵们在弹坑里翻滚,旋转,然后再爬起来继续前进。
一直以来俄军的进攻方式都是人海战术。
高层指挥部直言道。
‘机枪都是蠢蛋,刺刀才是真男人。’
可上战场的并不是这些高层军官,而是底层士兵。
直到他们成片成片的死去,如今的俄国军官才开始着重现代战争的战术部署。
这一次也同样如此。
为了扩大战果,并且迅速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布鲁西洛夫将整个南方战线给无限度扩大。
从原本的二十八公里的战线宽度,一下子扩大到一百三十公里战线,足足扩大了50倍。
而且在发起冲锋前,俄军的火炮率先开火,将奥军精心布置的部分铁丝网给夷为平地。
即使遇到没有被摧毁的铁丝网,发起冲锋的士兵,也会通过手雷对此摧毁。
最后留下来的只有他们的机枪阵地和炮兵阵地。
然而,这两个输出性最高阵地却不能估计到一百三十公里宽度的战线,以至于很多地区都缺乏火力支持。
奥军阵地也同样设计了纵深防线,尽管他们是进攻方,但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全力进攻,而是希望德军那边能够迅速取胜,然后与他们两面夹击。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俄军并没有防守,而是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当俄军占领了一处领地时,就会稍作修整,等大炮搬运过来后,又再一次发起进攻。
特别是俄军的哥萨克骑兵,神出鬼没,往往在他们所不知道的地方出现。
第一天的进攻,在血红色的黄昏下结束了。
俄军推进了三点五公里纵深,奥军被逼得将防线往后挪动,但并没有撤军。
这一天,有九千多人死在了战场上,他们被埋没在褐色的泥土里面。
堑壕内的奥地利人都在颤抖。
他们从未见过这么疯狂的俄军,其攻势规模之大可谓是闻所未闻。
这一整天的战争着实是把他们给打累了,只想在这冰冷且又潮湿的堑壕里面,好好地睡上一觉。
然而俄军并不会给他们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在清晨的五点多钟,炮击又一次响起。
这是从大后方挪动到指定地点的炮兵部队,在到达目的地后,便开始调整方位,并且朝着敌军的阵地发起炮轰。
这一次炮击与以往的长时间炮击不同。
布鲁西洛夫给出了一个要求。
集中火炮,往敌军的主要撤退防线进行短时间内的炮轰。
俄军的大范围进攻确实迷乱了奥军指挥官的判断能力。
他无法清楚俄军的主力部队究竟要从哪一个方向进攻,所以他只能派出军队防守被进攻的位置。
而奥军的主力撤退方向则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俄军面前。
只要对着奥军的主力撤退方向发起炮击,一定能炸出点什么。
紧接着就是负责发起进攻的部队,布鲁西洛夫将其分成三个部分。
前两个部分负责进攻,他们都会携带大量的手榴弹,第三个部分的士兵则负责携带他们的重型武器,如75毫米野战炮和马克沁重机枪。
前两批士兵一旦攻下其中一个阵地,那么第三批士兵将会携带重型武器加固夺回来的阵地,做好防御,并且准备好下一次冲击。
最后就是他们的铁路。
昨天夺下来的三点五公里土地,立即安排工兵进行铁路修建,因为他们需要将装甲列车加入战场。
而且列车的运载能力可以给前线俄军带来大量的后勤补给。
这场大规模进攻确实给奥军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奥军总指挥立即向自己的祖国发出一份电报,将这里的战况都反馈出去。
身为帝国参谋长的斯蒂芬第一时间接收到这份电报。
他愣住了。
久久地站在原地,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上的军情。
在成为帝国参谋长之前,斯蒂芬就看出奥军的羸弱性。
不单指挥困难,而且战斗意志也十分薄弱。
他曾经做出过一次计算,如果不是凭借偷袭的方式去对付塞尔维亚,恐怕现在的他们还会陷入其中。
塞尔维亚的胜利给了斯蒂芬一个假象。
或许奥军并没有那么弱,一旦走入战场,英勇的奥利地男儿一定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意志。
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凡以奥地利人为主的部队,都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然而奥军的军团都是多民族融合在一起。
翻译官一旦不在,指挥将会失效。
面对如潮水般蜂拥而来的俄军,奥军的指挥命令还未来得及翻译出去,俄军的火炮和手榴弹就已经来到他们脚底下。
奥军溃败了。
这就是他目前所要面临的事实。
即使他可以通过战略,从而避免奥军的大规模失败,但废材一样的奥军压根支撑不起自己的战略部署。
电报滑落到地面上。
他瘫坐在椅子上,扶着额头,眼中已经没有了光泽。
“没希望了,已经没有希望了。”
身边的同僚有些不知所措地呆在一旁。
突然,斯蒂芬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
他立即给德军那边发出一份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他们将会牵制南线的大部分俄军,希望德军可以开启一次大规模进攻。
当他将这份电报发出去之后,整个人都像是老了十岁一样。
现在的奥军压根就不是牵制,而是被压着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打出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必然需要更多的士兵才能实现。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确实是‘牵制’住了俄军。
唯一的希望只剩下德军了。
只要德军能够取胜,那么这场波兰之战就能胜利。
就单纯以战术和军队实力去分析,德军确实能毫无压力地击溃俄军。
然而,德军高层内部的纷争,却成为了他们的绊脚石。
就在兴登堡收到来自维也纳的战略电报时,他决定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一举歼灭这支难啃的第四集团军。
可当他申请获得更多后勤时,法金汉拒绝了。
表面理由只有一个,俄军不足为虑,西线更需要资源。
内在的理由,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