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息停在议会大楼之上。
巨大的摆钟,机器地运作着。
伴随着一声巨响,停靠在上面的白鸽纷纷惊飞。
悠长的声音回荡在伦敦上空,似是向整个世界诉说着不列颠的传奇与伟大。
一位身穿黑色燕尾服的中年男性,正手持着一根拐杖,出现在会议大楼之下。
他突然间停下了脚步。
顺社声音,看向翱翔在天空之上的白鸽。
深邃的目光,将这一刻深深印在脑海中。
天空,那触不可及的世界,又是否能够征服?
伟大的不列颠征服了陆地,征服了海洋,如今只剩下头顶上的这片天空。
他,能有机会看到这一幕吗。
丘吉尔心中问了一声。
一辆马车在他身后快速略过。
‘铃铃’作响的铃铛,是那吆喝着卖报的孩童。
整个世界在响应着。
似是奏响着某种交响乐曲。
伴随着深深的抽吸,嘴角上的雪茄飘起屡屡青烟。
‘孩子,未来的你想成为怎么样的人?’
那一年,他在大不列颠军事学院中,与维多利亚女王见了一面。
尊贵的女王亲自向他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未来的自己,究竟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丘吉尔很快就做出了回答。
‘我想成为一个征服者。’他神采飞扬,高举着手,犹如自己的祖先约翰·丘吉尔一样。
‘一个为帝国远征四方的征服者!’
这句话刻印在了丘吉尔的灵魂深处,直至今日也从未改变。
风,不知何时吹拂而过。
雪茄上的青烟迷乱了自己的眼神。
他看向前方的会议大厅,抽出拐杖,迈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地走入大厅内部。
“我们必须加大兵力,通过英吉利海峡,直接打入那群德国佬的心脏。”
一名尊贵的绅士,在这场内阁会议中,尽显丑态。
然而在这内阁会议里面,显露出丑态的人并不只有他一人。
所有大臣都在为了这场世界级别的大战而争吵得喋喋不休。
如今的西线战场正陷入僵局,而东线战场上,他们的盟友俄国正处于最大的危机当中。
因此,围绕着是‘往西线继续加大兵力,还是往东线给予支援’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他们的讨论并没有得到结果。
无论是谁都无法说服各自。
丘吉尔略带不耐地扫过一眼场内的所有会议大臣,看着他们在为自己的理论不断辩证,喷洒口水,自己则摇头不语,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突然,一名同僚往他这边开了过来。
他问道。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打,才可以打破僵局?”
丘吉尔看了他一眼,他认得此人。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一位十分低调的绅士议员。
虽说双方之间交情并不深,但就个人而言,丘吉尔还是很欣赏这位比自己大了五年的议员同僚。
不单是因为他更加冷静,更是因为他是随和性格。
只不过,对于张伯伦的疑问,他并没有回答。
雪茄,一口口地抽着。
浓烈的烟味弥漫在会议房间四周。
就在这时,负责管理秩序的议员怒敲桌子,大喊‘肃静’,这才让会议厅内归于平静。
议长看向所有人,冰冷的目光让人生畏。
这位议长十分清楚,真要让会议继续这样吵下去,必不可能得出任何结果。
他需要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
很快,议长把目光落在了一位十分激进的同僚身上,那正是丘吉尔本人。
‘那是一个疯子,战争狂人。’
对于这句话,议长不止听过一次。
对于‘战争狂人’这个头衔,事实上就连议长自己也十分认同,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规模战争还没爆发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一切矛盾都能通过国际事务去处理。
唯有丘吉尔竭力反驳,并且要求英国不断扩大战争需求和军火重工的发展。
自那时起丘吉尔就遭到了同僚们的抵制,并且给他安插了各种头衔。
只不过,自从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之后,丘吉尔的名声又一次起来了。
他成为整个内阁中最特殊的存在。
而这一次也绝不例外。
议长向他点了点头,在陷入安静的会议厅内说道。
“丘吉尔先生,对于这场陷入僵局的战斗,你如何看待?亦或是说,你有什么办法?”
丘吉尔深深吸了一口雪茄。
火光在这昏暗的会议厅中,亮起了一道红光,青烟也随之飘起。
他享受般地吐出一口烟气。
紧握权杖,在位置上换换站起。
“是的,我有办法。”
他的话在安静的会议厅中,响了起来。
顿时间,激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们的目光都落在了丘吉尔身上,十分期待这位战争狂人究竟能有什么办法。
扫过所有人的目光后,丘吉尔摘下嘴上的雪茄,缓缓道出自己的作战计划。
很简单,开辟新的战场。
“俄国人不可能挡得住德国人的进攻,他们太弱了,远不是德国人的对手。”
“但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战场也同样焦灼,再继续往法国那边投入兵力,也不可能改变得了结局。”
“当然,这是你们陆军的事。”
他向厅内的陆军达成如此笑道。
那位陆军大臣脸色微变,但并没有说话。
“所以,我们需要开辟新的战场。”
丘吉尔摆弄着自己的权杖,道出了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个作战方案是从波罗的海沿岸登陆,在德国的背后来一次大胆性进攻。
第二个作战方案是在南线开辟新的战场,占领达达尼尔海峡,进而控制整个黑海海峡。
第三个作战方案,在希腊的萨洛尼卡登陆,以希腊为跳板,支援塞尔维亚。
这三个方案很快就被他道了出来。
他说得很清楚,也说得很明白,至少上过军事学院的人都能听得懂。
几名军务大臣展开了商讨,他们认为第一个方案并不实际,原因很简单。
俄军刚在这边吃了大亏,正全面败退,而德军现在正围攻着俄国的波兰,往这里登陆无异于撞向德军的强军。到那时候,也必将陷入焦灼的僵局。
所以他们打算从后两个方案进行挑选。
而这时,丘吉尔对第三个方案进行了自己的看法。
奥匈帝国确实很弱,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们要从塞尔维亚这边进攻奥匈,无异于将自己的补给线严重拉长。
塞尔维亚已经残废了,他们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不用说照顾登陆在此的英军。
至于希腊,现在的他们也还没有正式宣战,故而不一定会提供援助。
因此丘吉尔做出了自己的想法。
从达达尼亚海峡登陆。
一旦占领了达达尼亚海峡,黑海海峡也将会成为他们的海域,这对于大英而言是极其关键的。
而且在那里还拥有着一座充满代表性意义的城市,君士坦丁堡。
“那是日不落帝国财产,即使如今不是,以后也必将是!”
他这样说着。
可惜,议长却并不如此同意。
原因很简单,那位置实在是太远了,远得几乎无法提供任何补给。
而且即使奥斯曼帝国已经羸弱得如同病夫一般,但那毕竟是他们的大本营。
到那时候,远征过去的英军将会孤立无援。
反观第一条方案。
即使俄军已经陷入了溃败当中,但俄军的整体实力依旧还在。
他们拥有着整个欧洲最广阔的地貌,最庞大的人群。
现在的俄国总动员依旧还没有达到极限。
况且更让议长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陷入德奥围攻的波兰,如今还在坚挺。
他记得负责防守波兰的人,正是那位俄国第三公主。
如此一来,如若可以为俄军解围,东线的劣势必将打破。
议长暂时按下了有些不满的丘吉尔,他将这三个方案都上交给了他们的总统雷蒙·普恩加莱。
得知此事之后,雷蒙立即召集众多核心大臣,身为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也自然会加入其中。
这一次,雷蒙绕开了内阁会议,打算直接性地做出选择。
‘那玩意太麻烦了。’
他不止一次吐槽过会议制度的繁琐性,有时候为了一个基础建设,都要吵大半天,而且还不能得出结论。
战况紧张,他必须迅速地做出抉择。
陆军大臣表示,继续在西线战场添加兵力也很难改变状况,因为法国人的勇敢出乎他的预料。
“即使丢掉了巴黎,法国人也不会投降,他们会一直战斗下去,直到将德国人给驱逐出去。”
这是他对法国人的评价,一群疯子,同时也是一群爱国分子,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祖国奋战到底。
对于这一点,雷蒙表达了赞同。
法国人很英勇,即使现在率领他们的人不再是昔日的那位拿破仑,但那份勇敢不屈依旧在流淌在他们的血液当中。
可是,西线战场依旧打不开了,必须开辟新的战场。
为此陆军大臣认为,第一条登陆方案最合适不过。
从波罗的海沿岸登陆,背靠俄国,能够获得大量的物资资源,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偷袭正在进攻波兰的德军。
他相信,只要英军介入,俄军就能转败为胜。
雷蒙听完后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突然,一声冷笑从身旁响起。
“那是多么愚蠢的想法。”
丘吉尔毫不留情地贬低着陆军大臣的话,并且也绝不掩饰自己对俄国人的蔑视。
“那群斯拉夫人都是一群牲口,他们连子弹都不够,怎么打得赢德国人?”
敲落雪茄上的灰烬,地上染了一片灰色,丘吉尔用最为绅士的语气,说着最难听的话语。
“那都是一群废物。”
“连续两次对东普鲁士的战斗就能看得出来,俄国人都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垃圾玩意。”
“而且斯拉夫人一直以来都是一群不讲信用,狡诈阴毒的人。”
“如果我们英勇战士在他们那边登岸,必然会被那群斯拉夫人给冷漠对待。”
“到那时候别说偷袭德国人,恐怕士兵们身上的武器弹药都会被他们所夺取。”
“所以我认为应该从达达尼亚海峡登岸,因为那群土耳其人也一样是一群懦夫,废物!”
达达尼亚海峡……
雷蒙对这片地区也有点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在开战前就扣留了奥斯曼帝国的两艘战列舰。
而且就理论上来看,土耳其人确实更好打。
但是……
他还是有所担忧,毕竟那实在是太远了。
就在这里,陆军大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俄国人确实很弱,但留守在波兰那里的俄军,却很顽强。”
“第四集团军?”丘吉尔皱起了眉头。
他看不起俄军,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能够抵挡德军进攻的同时,还能将奥军给打得节节败退的俄军,却不容小觑。
“但他们并不能打败德军。”丘吉尔依旧反驳道。
“是的,凭借他们的实力确实是无法打过,但如果加上我们的力量呢?”
陆军大臣见丘吉尔没有再反驳并打断自己之后,便继续说道。
“留守在波兰的俄军仍处于孤军奋战当中,他们需要一支外部势力去打破僵局。”
“如果我们为波兰解困,德军必然会抽出更多的兵力投入到东线战场。”
“到那时候,我们的西线将会获得更多空间。”
“联合起法国人,对德国佬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
“左右夹击之下,德军必然会难以招架。”
“所以我认为,应该从波罗的海登陆,从而支援俄国。”
说完后,他转过头看向丘吉尔。
“不知海军大臣如何看待?”
雪茄,不知何时已经熄灭的火焰。
他压低着自己的头,心里正在盘算着波罗的海与达达尼亚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在计算着波兰俄军的可靠性。
这三个方案都是自己提出来的,尽管他更倾向于第二个方案。
但是,让他去走第一个方案,往波罗的海登岸也并无不可。
毕竟这是海军的活,而他只需要将陆军送到岸上就足够了。
敲打着权杖,丘吉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同意往波罗的海登岸,然后对德军发起进攻。
以此方式在斯拉夫人面前彰显大不列颠的雄伟光明。
然后,征服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