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德国和非洲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之时,苏联内部正火热地商讨着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该如何利用这次资本主义大危机。
在很早之前,玛利亚就提出过一个先知预想,那就是资本主义大危机。
当然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个所谓的‘先知预想’其实就是玛利亚将自己的历史记忆给搬出来而已。
但这个预想确实给苏联高层带来了很多有想法和念头。
各种想法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只不过,随着第一次五年计划的开始和摩洛哥革命的失利,这个念头逐渐被人所遗忘。
直到现在,才被弗拉基米尔给搬了出来。
率先反馈美国股市危机的机构,正是留在美国加州的伏尔加拖拉机有限公司。
一开始,这场股市危机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毕竟在此之前,美国的股市也出现过一定程度上的下跌,但只是引起一段时间的恐慌,随后又恢复正常。
所以,美国的繁荣已经成为了常态。
政治局内甚至出现了一些‘可以学习美国的金融方式’之类的调调。
但凡说出这种言论的高层,都已经被契卡所盯上,当然他们是不会知道的。
眼红美国繁荣的人不少,但仍旧处于冷静的高层更多。
他们很清楚美国这种繁荣,是病态的繁荣。
这样的病态,就在1929年10月爆发了。
率先呈到弗拉基米尔桌案上的报告,是关于黑色星期四的内容。
弗拉基米尔深深看了一眼,决定先做观察。
不久后,就是黑色星期六,黑色星期一,最后就是黑色星期二。
当黑色星期二的报告呈上弗拉基米尔桌案时,时间已经是1929年11月2日。
身为苏联的主要经济体系奠基者,弗拉基米尔立即意识到,现在的美国经济情况,不就是玛利亚所说的‘资本主义大危机’吗?
当天深夜,他将玛利亚、约瑟夫给召集回来。
托洛茨基也在其列,虽说日本与震旦某军阀起了冲突,但那军阀为了守住自己的利益,确实成为了日方的巨大阻力。
正因如此,他才有时间回来。
而约瑟夫之所以有了空闲时间,则是因为第一次五年计划的结尾细节已经处理完毕。
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不是真的只搞五年,而是要在这五年时间内完成定下的目标。
如今,目标基本完成,他才有了些许休息时间。
随着二人的回来,弗拉基米尔立即召集政治局高层会议,并展开了针对这件事的商讨。
重逢的约瑟夫与玛利亚二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一头雾水都走入会议室。
直到弗拉基米尔将美国那边所发生的情况告知给众人后,他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资本主义世界真的发生了大地震。听到如此劲爆的消息,所有人都露出开心的一面,整个会议室都弥漫在快乐的氛围之中。
随后,便是话题的讨论。
“我们该如何利用这次危机。”
该如何利用……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一时间,政治局成了菜市场。
所有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的激烈意见,他们都是激情的革命者,即使在道路方针上有着不同的想法,但在对付资产阶级这件事上,是绝对的一致。
弗拉基米尔很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他给足了时间,先他们思考琢磨,后续再拿出来一起讨论。
半小时。
这是弗拉基米尔给予他们的思考时间。
在场的所有人都利用起来,开始思考。
半小时过后,布哈林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资产阶级的混乱,代表着城市化并不可取,因为一旦城市化,就不可能避免生产效率问题,而且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也必然会导致腐败与资本复辟。”
“所以,我们应该先从内部改革,避免走错路线。”
这番话说完了,但并没有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
城市化所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而且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针对城市化而进行的计划,总不可能现在给你改回去吧,这不得浪费第一次五年计划所带来的成效吗。
虽说早就预料到布哈林的固执性,但没想到他会这么固执。
紧接着就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的计划,他们二人认为,既然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经济困境,必然是自顾不暇。
既然如此,他们就应该加强对其他殖民地的解放。
只要加强出兵力度,必然能解放更多的地方。
紧接着就是托洛茨基上台。
身为政治局中,最最最最最左的他,在这场议会中,毫无意外地说出自己的‘不断革命’计划。
“我赞同季诺维也夫说法,这是资产阶级的大地震,必然是无暇他顾,对我们而言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但是,如果仅仅是将这次机会用在了对资产阶级殖民地的解放,那就太浪费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让我们获得了巨大优势,军工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既然这样,就应该向所有资产阶级世界发起总攻击,开始属于我们的不断革命。”
“而第一个进攻对象就是德国。”
“德国一旦成为社会主义一份子,英国和法国就不可能避免得了。”
“但碍于英国仗着海峡优势,那就对法国发起攻击,并出动我们的舰队时刻提防英国的皇家海军,即使海上打不过,但防守我们是足够的。”
“考虑到魏玛共和国对我们的警惕和戒备,应该呼叫那边的gcd负责人台尔曼,要求他们配合进攻。”
“有德国gcd作为内应,加上我们庞大的陆军,吞下现在的德国并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解放掉德国和法国,凭借这两国国家的工业资源,便可越过海洋解放英国,解放欧洲就成为事实。”
“那美国呢?”弗拉基米尔问道。
“美国?”托洛茨基笑了一声:“身为这场资产阶级大地震的震心,美国压根没有精力过来,而且根据契卡调查,现在美国的军事力量连意大利都不如,即使来了也不会构成威胁。”
他的话很快就获得了不少人支持,因为对他们而言,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地震,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但是,这场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地震,确实是出兵的机会吗?
“我不赞同。”
第一个提出反对的人,正是玛利亚。
虽说托洛茨基很尊重玛利亚,无论是学识亦或是能力,他都认为玛利亚是能与自己对标,但政治立场是不能退让的。
所以在面对玛利亚的反对,托洛茨基眼眉一挑,质问道。
“难不成你以为一直建设就能打赢资本主义吗?”
“当然不是,所以我还是很赞同加大对各殖民地的革命援助,如若可以,甚至能派出志愿军前去支援,但是……”
话锋一转,玛利亚的目光紧盯着托洛茨基。
“如果在这个时候强攻德国,必然会引发一件事,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团结。”
“不可能,这场经济大地震,足以让他们自顾不暇。”
“是的,他们确实自顾不暇了,但不代表他们就无法解决,而且你要考虑一个问题,我们会不会成为矛盾转移点。”
矛盾转移点……
这句话,立即引起所有人的警惕。
见台下的人开始陷入思考,玛利亚便继续说道。
“恕我直言,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清楚这场经济危机究竟是如何引发,其内部含义又是什么。”
“这场危机虽然与美国股市崩塌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这场崩溃也朝着实体经济蔓延。”
说罢,她拿出几分报告。
这些报告都是默克尔公司提供而来的文件。
虽说他们还有伏尔加拖拉机有限公司,但因为默克尔公司是以‘美国公司’的身份加入,相对而言更加隐蔽。
因此他们对这场大危机的体验和感受,比伏尔加拖拉机有限公司更加深刻。
这份深刻,被他们以报告的形式反馈到玛利亚和弗拉基米尔手上。
而这份报告的内容,更是坐实了玛利亚的猜想。
她拿着这份报告,将其翻开第一页,在呈现给他人看的同时,还继续说道。
“他们的内部金融市场已经崩溃了,而且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生产过剩,也让无数工厂货物囤积。”
“工人失业、股市衰退、经济崩塌,这一切的一切,都看起来是如此的脆弱。”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此而缺乏行动能力。”
“我们可以触及他们的殖民地,正如托洛茨基所说的那样,现在的他们都自身难保。”
“可是,一旦进攻他们的本土,必然会引发巨大的讨伐,到那时候,他们就可以通过民族主义的形式,团结所有人。”
“但我们这是在解放他们!”台下有人说道。
另外一些人也附和。
但是,玛利亚对此嗤之以鼻。
“我们的最终目的确实是去解放他们,但他们会相信你吗?”
“会相信一个从未了解,从不认识,而且一直被资本主义世界灌入‘苏联邪恶’思想的国家吗?”
“不,他们必然会心生猜疑,我们的到来是解放他们,还是入侵他们?”
“现在的国际大背景是民族主义的大背景,因此英法美的殖民地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民族独立问题。”
“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芬兰、伊朗、摩洛哥等地方革命,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协助他们进行民族独立,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但如果我们对德国发起进攻,那就是入侵了,英法两国会以此为借口,以‘民族主义’的名义,出兵干涉。”
“一旦出兵,他们的兵工厂就能运作起来。”
“兵工厂一旦运作,便能招募更多的工人和士兵,从而解决更多的失业人口。”
“大量的物资需求,能解决他们国内的生产过剩问题。”
“意识形态上,以‘保护德国人民,抵抗苏联入侵者’,便能够实现民族团结。”
“然后,他们就可以站在道德最高点处,对我方发起总攻。”
“当然,英法两国的生产力可能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得了如此庞大的军备制造,于是乎美国就会下场。”
“凭借美国的庞大工业能力,他们完全能通过军备输出,从而解决掉国内的经济问题。”
“到时候就不是我们借着资本主义大地震优势,而是他们借着这个大地震,将矛盾转移到我们身上。”
“最后必然会演变成一个结果,那就是社会主义阵营大战资本主义阵营,但问题是,我们准备好了吗?”
蔚蓝色的目光掠过在场的所有人。
玛利亚再一次问道。
“你们,准备好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吗?”
发生在1914年的世界大战,历历在目。
在场有不少人就参加过这场世界大战,他们很清楚,如若再一次爆发起世界大战,其规模之大,恐怕比1914年的世界大战更大。
更何况,英法的军工体系依旧还在。
反观苏联,即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实取得了成功,但这份成功所带来的,是苏联的工业基础。
真要面对整个资产阶级世界的围攻,还是有不少劣势。
能够进入政治局的人都不是蠢货,他们很快就理会到玛利亚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场大地震确实能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创伤,但也不是现在的苏联能够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的时候。
眼见所有人都渐变低迷,约瑟夫不禁叹了一口气。
尽管这场机遇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希望,但现实却十分残酷,现在的苏联还不足以应对整个资产阶级世界。
但也不能让这种低沉的氛围一直下去,抽了几口烟后,约瑟夫问道。
“那么,我们可以继续维持对殖民地的解放吧。”
“可以,而且这是我们应该走的其中一条路。”
“其中一条?”约瑟夫眼中光泽一闪而过:“还有其他路可走?”
“对,而且是一条不同于使用暴力手段来瓦解资本主义的道路。”
“是什么道路。”
“意识形态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