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在战场上的优势遮蔽了奥斯曼人的眼睛,不怪奥斯曼人如此,实在是战局的发展令人大跌眼镜。
在西线,德国人实质上取得了战略上的失败,没能在短时间内击败法国。
这个战略实际上就是错误的,法国人在德国人还没有抵达巴黎的时候,就将政府迁移了出去,所以施里芬——小毛奇计划最初是十分有先见之明的。
这个计划的主要目标在杀伤法军有生力量,歼灭法军主力,只有这样,法国才会因为战斗力受损而选择退出战争。
这也是德第一集团军明明距离巴黎不远了,却转身进攻法第五集团军的原因。
然后,小毛奇下台,威廉二世对巴黎有一种着了魔一般的沉迷,接下来几年,德军的主要目的就是攻击巴黎,仿佛拿下巴黎就能胜利一般。
但是这是战略上的事,外人并不清楚,人们能看到的是,开战一个月,法国丢失了巴黎近郊之外的东部国土,在巴黎勉强守住。
而在东线,俄罗斯帝国为了缓解西线压力,在英法的压力下发动了进攻,短短一个月内打了两次会战。
分别是马祖里湖战役和坦能堡战役,俄两个集团军伤亡二十五万人,丢失大量装备,在动员完成之前,丧失进攻能力。
没错,战役在一月中下旬接近尾声,俄罗斯帝国一直到二月末才勉强完成动员计划,征召到足够的士兵,等士兵训练好更是遥遥无期。
算起来,协约国集团在战争最开始的一个月便丧失了大片土地,约六十万军队,大量武器装备,而这只是德国一个国家的战绩。
要知道,同盟国集团还有一个欧洲面积最大的古老帝国——奥匈帝国。
在十九世纪的前六十年,维也纳是欧洲大陆的重要城市,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的地位直线上升,称作大陆中心也没错。
这个庞大帝国因为普奥战争的失败而改组成为二元帝国,但依旧是古老欧洲大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进攻塞尔维亚的只有奥匈帝国的部分军队,起初奥匈帝国的想法是全力以赴,短时间内解决塞尔维亚,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大战爆发。
奥匈帝国不得不紧急停止调动,将大部分兵力调往东部,与俄国人作战,或者对峙。
战争的头一个星期,奥匈帝国在波黑地区布置的数十万大军中,除了已经发起进攻的十三个师,其余部队都开始了调动,只留了两个师稳固地方。
奥匈帝国的师编制更大些,十五个常备满编师,加上一些辅助军队,约有三十万人。
塞尔维亚全国动员后,凑出了四十万人,人多,但是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和奥匈帝国没法比。
这十五个师能用的有十三个,但是火炮标准是十五个师的标准,一个师有四十二门火炮。
其中,二十四门为76.5毫米的8厘米野战炮,8厘米野战炮是他的名字。
六门90毫米9厘米野战炮(也可能是88毫米,我只找到战争后期的资料。)
还有十二门104毫米的10厘米榴弹炮,另外,奥匈帝国还专门给他们配备了一个攻城炮团,三门305毫米攻城炮。
这个火力,是塞尔维亚无法比拟的,但奥匈帝国在前期的战争中,表现的很差劲。
究其根本,是大战开始后,奥军频繁调动,特别是一些塞族或什么其他族士兵占据多数的部队,皇帝要将他们换出来,送到与沙俄的战场上。
这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以至于刚刚攻进塞尔维亚不久的奥匈帝国军队因为补给混乱,士气低落,不得不后撤。
好在,奥匈帝国不是一个人在行动,奥匈帝国撤退时,保加利亚的军队终于从塞尔维亚东部攻了进来,塞尔维亚不得不匆忙从北面调兵前往阻拦。
直到二月中旬,奥匈帝国缓过劲儿了,约瑟夫一世下定决心先解决塞尔维亚,然后再集中全力同俄国人打一场。
这时候,奥斯曼帝国再不下场,那巴尔干地区他真的是汤都没得喝了。
于是,奥斯曼帝国积极的接触英法德奥俄南等国家,他们的胃口很大。
在协约国哪里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后,奥斯曼帝国果断选择了占据“战争主动权”的同盟国,并急不可耐的准备对塞尔维亚进攻,分一杯羹。
三月初,完成了一切准备后,奥斯曼帝国陆军趁塞尔维亚疲于对抗北面和东面,没有精力照顾南面时,用两个军,突袭了塞尔维亚南面。
(巴尔干战争的结局改变,双方大致维持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前的范围,双方接壤。)
三面入侵,塞尔维亚无法抵挡,满打满算也才四十二万军队的塞尔维亚,根本顶不住约六十万军队的三个方向的进攻。
于是,塞尔维亚赶紧向“保护者”俄罗斯帝国沙皇、还有盟友英法等国求援,希望能得到援助。
他终究是要失望了,英法正自顾不暇,准备和德军赛跑,比谁先跑到英吉利海峡沿岸,根本抽不出人手。
沙皇?还在凑自己的军队呢,俄罗斯之大,没有一个士兵是空闲的。
1915年四月中旬,塞尔维亚王国陆军在抵抗了四个月后,兵力不支,防线溃散。
塞尔维亚剩余的十几万军队退入山区,开始打游击,被剿灭只是时间问题。
1915年六月,塞尔维亚所有重要大城市被同盟国军队占领,出乎意料的是,奥匈帝国并没有在扩张范围上过多的纠缠,只占领了塞尔维亚约1/4的土地。
奥匈帝国此时的兴趣并不在塞尔维亚上,战斗一开始,奥匈帝国就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赢得战争。
1915年6月底,被同盟国搞出来塞尔维亚傀儡政权成立,并立即签订了战败条约,塞尔维亚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土地,二分之一的人口,退出战争。
当然,战争正式结束前,同盟国军队的占领不会停止。
战争进行到这一刻,形势好像对协约国越发不利了,塞尔维亚虽然小,但确确实实是协约国集团的一员,却第一个战败投降。
甚至于,塞尔维亚还能表面上存在,只是因为同盟国特别是德国要对外释放信息——我们不会吞并你们。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到六月份,战争持续了半年多,经过补充后,双方在西线你追我赶的进行了“奔向大海”“伊普尔战役”等战斗。
德军为取得突破,逐渐在西线增兵到二百二十万人,集中了大量物资,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突破尝试。
法军在经过巴黎保卫战后,也缓过气来,新补充上来的兵力让法军总兵力达到一百八十万人,英军则新派遣了六十万人抵达法国,总兵力达到九十万。
英法联军在兵力上获得优势后,也想将德国人赶走,至少将战线推回德法边界,以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于是,英法联军成立北方集团军,以法第十、第六集团军和部分英军为主,以霞飞为总指挥官,开始尝试绕行德军侧翼,威胁德军后路,逼迫其后撤。
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德军不可能发现不了,于是双方在战场北部你追我赶,直到英法联军突然察觉情况不对。
双方距离海边已经不远了,如果让德国抢先赶到海边,并控制了哪里,联军不仅要面临侧翼威胁,英国人还得跳脚。
英国人害怕德国人控制此处后,派谴海军驻扎,那样对英国的政治威胁十分巨大。
于是,福煦加快了步伐,在德军一头雾水的时候,抢先赶到海边。
德国人晚了一步,但是由于英法联军最后阶段的行动,给了德国人机会,被德国人打了一阵。
在三月底,德军攻占安特卫普,英法联军不得已开始后退,以巩固防线。
双方的迂回包抄战术因为不够果断,均以失败告终,在四月和五月,双方进行了多次进攻,但是收效甚微。
在战争中,双方普遍使用重炮,动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火力准备屡见不鲜,体在这样的战斗中显得格外脆弱。
自从重炮出现后,以弹坑为掩体的情况数不胜数,因为人们发现,很少有火炮落到同一个弹坑中。
此时,人们也发现了曲折的堑壕和深入地下的防炮洞能有效提高人类在炮击中的生存能力。
西线在一系列运动战无果后,进入了全面堑壕战阶段,接下来一段时间,双方都要思考如何防止堑壕被突破,和如何突破敌人的堑壕两个议题了。
当然,此时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特别是普通人,都以为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半年已经过去,顶多再有一年半载就会分出胜负。
…………
一九一五年六月,两国合并,华夏帝国成立的第四个月。
自从立起了招牌之后,华夏的报道基本都在似有若无的说西方人如何霸道如何如何。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效果不错,至少关注是否合并的人少了很多,关注华夏帝国会如何发展的人多了很多。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几个月的变化并不明显,政府贴了一大堆条例、法案什么的出来,但是他们看不懂。
而对于少数人来说,即将推行的税法,就是要他们的命根子,恰好这些人看到了舆论的力量,一个阴谋正在成型……
1890东南亚之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