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宪眼中,三法司制度毫无问题,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即便他身为检察院左都御史,想要行使职能,所用的竟然还是之前在都尉府收集情报时的办法,而手下的那些官员,貌似还真没什么用处。
只是杨宪依旧不解,即便李泰点出了这司法制度似乎有些不妥之处,可貌似并没有解决了杨宪的问题。
好在不用杨宪再问,而是李泰直接解释了他的疑惑道:“杨大人,我的意思是说,你的眼光是要放长远一点,莫要只盯着所谓监察百官实则就是在收集情报的事情上,何不直接从现在的司法制度的改革下手。”
杨宪闻言,顿时一惊,他原本只是想多争取一些权力,免得内阁之中被其余几个内阁大臣跟压下去,却从来未想过做到改革制度这种程度上。
在这片土地上,改革或者说变法,从来不是一个稀奇的事情,而且如今大明初立,朝令夕改也从来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可问题是,这些法令的更改,皆都是朱元璋一人的一言堂,从来还没有那位大臣在没有朱元璋授意,直接提出更改法令,更何况还是涉及到司法这这种朝廷根本的制度。
只是李泰被杨宪这么一提,内心不由自主的便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他一身所求,看似是在争名夺利,可实际上求得不还是个名垂千史么,而这也是世上不知道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而想要名垂千史的方式有很多,但杨宪自认为他绝没有李泰一般能写出石灰吟这种传世诗句的才学,但是现在李泰突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变法。
古有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熙宁变法,这些都是将自己的名号刻在史书上的人物。
你要说杨宪不羡慕,那肯定是假的,因此,杨宪此时的眼睛几乎快要瞪出来了,几乎是片刻不离的死盯着李泰,声音都有些沙哑的说道:“小友,老哥愚钝,实在是不知道这大明司法应当如何改制。”
李泰不清楚杨宪所想,只要是不清楚名垂千史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诱惑,因此对于杨宪的这种激动模样,有些不解的看了一眼,随后却也开口说道:“如今的三法司制度十分不合理,刑部和大理寺之间职能相互之间重合的地方太多,而督察院干脆更是一个摆设。”
“恰好,杨大人如今想要想要组建锦衣卫,其职能既然与督察院相互重叠,何不直接废除督察院,锦衣卫将成为大明的律法监督机构,且不仅仅只是盯着京师的这些官员,而是应在各地方设立锦衣卫分所,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锦衣卫独立行事,有事可单独进奏天子,同时另设长官,对锦衣卫各分所官员进行领导和考核之权责。”
李泰一边说着,杨宪便是一边点头,同时聚精会神,不敢漏听下那怕一个大字。
“与督察院同样,刑部和大理寺之间的职能也有相互重叠的地方,鄙人举得的,或许应该废除大理寺,并将刑部拆分,废除其典狱和查案的职能,将其交由锦衣卫,而独留下审判审判的权利。”
“刑部审判的依据,便以《大明律》为基准,并且应像锦衣卫一样,在各地设立下属机构,以后各地方百姓的冤案不再有县衙处置,而是交由刑部分所断案,同时刑部应受锦衣卫监督。”
“而从刑部权利中分离出的典狱和查案乃至于抓捕的权利,则另设机构,行依法侦查刑事案件之事……”
李泰滔滔不绝的说着,且几乎将整个司法体系揉碎了讲与杨宪所听,听的杨宪几乎想要跪在地上向李泰朝拜。
他根本无法想象,李泰是怎么在短短几盏茶的时间就能想出这么一套环环相扣,却又严丝合缝毫无破绽的制度。
只是杨宪不知道的是,李泰实则是几乎将后世的那一套公检法体系直接套过来用了而已。
锦衣卫代表了检察院,刑部则给分割成了公安部门和高级人民法院。
事实上,杨宪再将这套公检法说出来之前,也曾考虑过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司法制度,可是思来想去,还是这一套最为适合现在的大明,而且在历史上也确实证明了可行之处。
李泰可不认为就凭他这点眼界,能够比得上后世那无数精研司法制度的大佬们,而既然有现成且已经被证明过的制度,为何还要李泰自己胡乱瞎改呢。
这一讲,李泰足足讲了两个时辰,说道最后时,李泰自己都已经开始有些唇干舌燥了,缓缓喝下一杯茶水,最后言道:“杨大人,你觉得我此言可有可行之处,做一个推动司法改革之人,可不比直盯着手中那点权利来的要好?”
“是!是!小友说的太是了!”
杨宪有些兴奋和激动的连续说了三声,手舞足蹈的样子,任谁看了都不会想到杨宪竟然是一名权倾朝野的内阁大臣。
只是激动完之后,杨宪还是有些顾虑的说道:“只是,此制度虽然精妙,但所波及之人众多,所涉之事重大,执行起来必然千难万阻,而且圣上若是不同意又该怎么办?”
李泰却是笑道:“这世上哪有什么两全其美的事情,史上变法,从无一蹴而就者,若是不经历磨难,杨大人您又如何能名垂千古,至于圣上是否会答应……”
说到这里,李泰话音却是一断,杨宪顿时犹如急的心抓肝挠的,好在李泰也没有卖太久的官司,顿了顿后就继续说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让圣上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小友快讲!”
杨宪闻言顿时又一次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