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漠南这片区域,所居住的部落便十分杂乱,漠北地区,在成吉思汗崛起以前,大概只有车臣汗、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札萨克图汗等部。
而一个漠南,便有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窍、乌拉待、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十多个部族。
而此时李泰的目的地便是在漠南的察哈尔部。
漠南的局势复杂,而察哈尔部大概便是漠南各大蒙古部族中,势力最大的那一个。
据史料和成吉思汗祭词记载,“察哈尔”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成吉思汗时期,在成吉思汗对金朝发动战争,其中派往金朝传达檄文的使臣名叫“察哈尔火者”。
以后,“察哈尔”一词又见于蒙古文史书《黄金史纲》、《黄史》中。在汉文史籍中见于《皇明九边考》、《武备志》、《登坛必究》、《国榷》等史籍中。
李泰虽说是穿越而来,但却也不是随身带了个电脑之类的,对于一些大的历史事件或许知道一些脉络,可是对于蒙古的历史,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所以这几日,李泰在潼关,除了看了一些兵书以外,也没少在研究蒙古的历史。
却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
察哈尔出现的早,但是察哈尔部落一开始,其实是在成吉思汗称汗之后,才正式开始出现的。
成吉思汗在赐封了各位功臣之后,首先扩充了号称“怯薛”的万人护卫军。
成吉思汗把这一万名护卫,分成十个千户。每一千名为一个集体,各有他们不同的职责。
察哈尔便是其中的一只,成吉思汗亲自为这一万名怯薛军制定了明确的分工和规则,这支怯薛军是成吉思汗保障自身安全和巩固其政权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时,这原本只有千人的名额,也开始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氏族和部落。
成吉思汗为这支军队制定严密的护卫制度的同时也给予他们种种特权,并使他们直接归属于自己掌管和在嫡系亲信控制之下。
再之后的的窝阔台汗,照例继承了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制度,元朝建立以后,也始终继承着这一制度,怯薛军由大元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
也就是说,在北元之前,察哈尔这一整个部落,都是归皇室调拨,但是在元廷北迁后,北元军队继续与明军作战,形成了北元与明朝的南北对峙局面,蒙古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
蒙古内部内讧时有发生,大大削弱了中央汗庭和黄金家族的权力和地位,使他们的权威逐渐衰落,蒙古异姓王领主的势力乘机崛起,兼并领地,并企图篡夺蒙古大汗之位。
察哈尔则是这些异姓王中,最为出挑的那一位。
历史上,在北元崩塌彻底灭国,且瓦刺还未崛起之前,整个草原上的王者,恰好便是察哈尔部,如同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被后人尊奉为“黄金家族”一样,继续被后人确认,一直居于蒙古宗主部的地位,成为北元大汗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时与大汗后裔相提并论,成了蒙古政权的代名词。
只不过现在,北元未亡,而漠南这边的部落,虽说一个个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且元昭宗也根本指挥不了这群人,但是他们名义上,还是在认同元昭宗为草原之主的。
李泰此行的目的,那便是当一个说客,说服察哈尔部,直接加快历史进程,别再玩那些假惺惺的游戏了,直接掀翻大旗,改天换地,自己当大汗,和明朝俯首称臣……
李泰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一一说与蓝玉听,只听得蓝玉目瞪口呆,只觉得自家主将的胆子还真是够大的。
不但敢带着一千多人去打潼关,竟然还敢去劝说蒙古人去打蒙古人。
但是莫名的,蓝玉就是对李泰真能做成此事是深信不疑。
只是蓝玉心中还是有疑惑,这群蒙古人即便是被李泰说动了,出兵去打北元,那又怎么能保证这群蒙古人成为新的领权者之后就不会再反叛明军呢?
而李泰只是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针。
“拉拢一批,打压一批,消灭一批!”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
“权利是毒药,再不出现成吉思汗一样的天骄时,没有人可以服众,那么在无外力帮助的情况下,草原的分裂,才是常态!”
……
几乎是直指问题核心的回答,直接给蓝玉弄沉默了,这一路上都没有在说话,只是在深刻的思考李泰所说的每一个字……
李泰领兵,在河套地区行走了一天,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有放牧的牧民和一些小型的部族,在看到这么多的人马后,都立刻躲得远远的。
毕竟如今的河套,还处于一个三不管的地方,各方势力在这里都有自己的棋子,但是却都没有太大的掌控能力。
大概再走个百十里,差不多连夜进发不到天明就能出得了河套,真正进入大漠。但是此时,李泰却调转了个方向,先是往西边走去。
当然不是李泰换了个目标,而是知道,关西七卫中,有一曲先卫,便在那里。
李泰打算先去那里看看。
李泰对于这边的地形一概不清楚,看地图都看不太明白,因此自然便是有向导的,这位向导便是出身曲先卫的一名百户,曾经也是蒙古的一位小贵族,如今投靠了明军,名叫巴特尔,在蒙语中是战士的意思。
此时巴特尔指着前方突然有些兴奋的开口说道:“大人,前面便是曲先了!”
这草原上有没有什么地表,除了荒漠和草原,李泰什么都认不出来,也不知道这巴特尔究竟是靠什么来认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