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太平部。
太平是蒙古瓦剌部首领。与马哈木分管瓦剌。
他曾迁使向明朝进贡,并请封位,被敕封为贤义王。不久叛明,
这些瓦剌人总是坐不住,他们一边和大明请封,一边又来和大明打仗。
也许是他们骨子里的那种好斗,抢掠别人的基因所影响,总之,他们和大明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大明的帝王们,对于瓦剌人,也确实这么对待的,给他们封赏,其实也就是蜻蜓点水,意思一下。
因为历史告诉他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什么情谊可言。
对于元朝,瓦剌是他们的部属,可最后呢,还是让他们生生地将大漠一分为二。
而元朝的后裔,对于瓦剌也是爱恨情仇,他们之间有着一些剪不断的瓜葛,可因为地盘的关系,元廷又不得不,几次三番,与大明合作对瓦剌,这一个他们曾经的小弟展开打压。
对于大明来讲,因为元廷的关系,他们起初的几位帝王,魂牵梦绕,就是想把元朝的余孽铲除。
可瓦剌的兴起,让大明不光要去打击元朝的后裔们,还要应付来自瓦剌的压力。
所以大明的边塞,在大明的近三百年的时间内,似乎出现了一段段,可以称得上是热闹的局面。
说回这位太平,瓦剌的首领,他从顺宁王马哈木迎战大明皇帝的北伐军,后来败于土剌河。
瓦剌人就是这点很有意思,他们打不过的时候,就会给大明朝进贡,修好如故。
对于这些游牧民族,大明朝也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大漠广阔,想要彻底的将他们消灭,除非是杀光他们。
可这个也只能是想一想。
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根本就没有什么地界感,他们的朝廷,就是在马背上,你觉得这样的敌人,怎么可能被你消灭殆尽呢?
这也是大明朝,百余年与瓦剌,交战不停的原因所在。
当然,太平部和马哈木部,之间也有不断的磨擦,还有战事。
说白了他们之间也不服,打来打去,说到底他们之间的问题,真的不是什么地盘的问题。
也许是你抢了我的两头羊,或是你没有喝我敬的酒,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可能就会开战。
当然最后太平部还是被马哈木之子脱欢所并。
这是后话。
李泰因为身处嘉峪关,所以,他不得不对瓦剌这一部族进行情报的收集,加上商队的被干扰。
他现在已经将瓦剌人作为了第一号的敌人,商队是大明未来的经济命脉,若是打通了,那可是一本万利,财源滚滚。
所以李泰将目光放到了太平部的身上,而此时,关注这里的可不光是李泰,远在南京城。
有些人也在研究李泰和瓦剌的情况。
“杨大人,这匹丝绸送去已经一月有余,刚刚李泰派人来,说是又要我们送去!”
“哼!”
杨宪对于这个李泰,他是又恨又无奈,刘伯温的原因,还有他的把柄在李泰手上。
可户部的事,已经很多都被李泰的纺织工厂,还有他的商队牵扯。
原本他们从中可以拿到的好处,也已经大大的缩减,杨宪为人胆小,但他也是一个度量小的人。
说白了就是小气。
这李泰拿了他的钱,就比要了他的命还要严重,所以,杨宪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把这个李泰给扳倒。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他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的事,他思来想去,还是要找找自己的老师。
刘基府上。
“老师,这是我从老家托人弄来的上好绿茶,你尝一尝。”
杨宪说着将两包茶放到了桌子的一角。
“你有事?”
刘基笑着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有事就说。”
“唉!”
杨宪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道:“学生我现在真的好难啊!”
“难?”
刘基放下手里的茶叶,道:“怎么了?”
“户部的事,其实,就是李将军的事,他又来派人催,让我再送布匹丝绸,可……可老师你也知道,今年的蚕丝因为天气的缘故,江浙一带产量极大的折损,所以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布匹和丝绸给李将军啊!”
杨宪说着是长吁短叹,好像是天要塌下来一样。
“李泰的事,可是关系重大,陛下那边一直多次过问,若是真的打通了这一古商道,那么我们大明将多出很多的收入!”
刘基说着眉头微皱道:“对了,李泰的纺织工厂不是开的不错吗?产量也增加了很多,这蚕丝……”
“是啊,没了原料,有工厂也没有用处啊,去年开始就因为天气的缘故,降低了很多的蚕丝产量,所以……我们都是在调用其他几处的蚕丝来满足工厂的需求,但……周边如今也没有了啊!”
杨宪说着道:“而且,
“怎么说?”
“他们说朝廷的收价太低,统一的结果是,他们的蚕丝没了溢价的空间,所以……都不想在干了,说不如去种田来的好!”
杨宪说着偷看了刘基一眼:“老师,眼下情况还没有恶化,要是真的照这个发展下去,只怕,没人再愿意养蚕,到时候我们的布匹和丝绸别说卖出去,就是想做出布匹和丝绸都成问题了啊!”
刘基出身江浙,他知道蚕农的不易,想了想,道::“你说这个情况怎么解决?”
“老师,我看还是跟李将军商量一下,是不是放缓,还有这工厂的收丝价格,要有所调整,不能总是这个价格。”
“此事关系重大,不是李泰可以定夺,这样吧,我去宫里走一趟,必须陛下亲自裁定。”
刘基起身,将这茶叶拎着道:“你这茶叶啊,我看不错,这样吧,我拿给陛下,让他尝一尝我们江浙的茶叶。”
杨宪笑着点头,他看着刘基走向门口,不免嘴角露出一抹的得意。
他心中暗道:只要陛下点头,李泰到时候也不能在插手蚕丝的收购价格,到时候,他一样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