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换将。
这在古时的前线可是一件大事。
李泰还是换的自己的副将,蓝玉那可是朱元璋的人,这个整个嘉峪关无人不知。
毕竟淮西的头领,代表了什么,就是一个喂马的小兵也知道。
李泰这一次动了念头,其实他也知道,必须给蓝玉找一个大的罪名。
足可以让朱元璋不猜忌他,还能同意撤换。
而此时户部的蚕丝也运到了甘肃卫,前往甘肃卫所接这批原料,可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李泰想了想,还是交给了蓝玉,虽然这个人不可信,但这个任务给了他,蓝玉应该不会拿自己开玩笑。
要是蚕丝出了事,这个也关系他自己的利害。
蓝玉领命,他知道李泰这几天对自己出奇的客气,而且,蚕丝这种事,他是可以安排张氏兄弟。
可摆明着把这个立功的事给他,要知道,这个任务完成,也足够向朝廷请功的。
毕竟这蚕丝的事关系朝廷的大业。
蓝玉虽然心里怀疑李泰,但这个机会,他也不想放弃。
加上他行伍出身,身子骨放的久了,他浑身就难受,就这么,蓝玉带了三千人,直奔甘肃卫而去。
但没人想到,杨宪在这蚕丝中动了手脚,搞了一匹劣质的蚕丝,同时,他还派人秘密和马哈木联系。
给对方传递了消息。
马哈木早就记恨李泰,得知了这蚕丝的事,前后的事情放在一起,他直接派了五千人,准备半路截杀这运送蚕丝的部队。
其实杨宪这是一剑双雕的计策,若是真的马哈木失手,那么到时候蚕丝的问题,也可以赖在李泰身上。
毕竟,运送不利,加上蚕丝保管不善,这两个罪名,给朝廷带来的影响巨大。
蚕丝因为李泰搞的这个商队,现在可是贵重物品,江浙一带,蚕丝成了紧俏货。
而这个时候,李泰的工厂也已经试着运行,如果他制作的纺织机器,要是真的可以,其产量将是江浙的那些织厂三四个加起来的产量。
也是天不作美。
这蓝玉的人马到了甘肃卫,一场春雨就把他们拦在了这里,几日的逗留,让蓝玉也有些着急。
要知道,蚕丝耽搁的是朝廷的事,他没办法,只能见雨小了些,就带着人马护送车队出发了。
甘肃卫和嘉峪关只见路途说近不近,前后需要两天半的时间,这头一天,蓝玉还算是顺利。
可第二天,天空下起了暴雨,蓝玉只能催促人马顶着雨前行,而在半路等着他们的马哈木的人马。
却突然杀出,这一场大雨中的恶战,让双方死伤不少,好在蓝玉善战,将这些马哈木的人马打跑。
保护车队回到嘉峪关,李泰得知,半路遇袭,他也直接亲自来城外迎接。
要说该这个蓝玉倒霉,李泰将蓝玉好好的慰问了一番,便将蚕丝拉到了工厂之中。
等那些工匠打开了包裹,却发现,这里面的蚕丝竟然有大半是已经变了质,不能在进行制作原料的。
李泰眉头一皱,蓝玉顶雨运送,这个本来是有功,可现在看来,似乎又是有意如此。
也不是李泰非要猜测蓝玉,实在是,之前的种种,让他不得不这么想。
而这边蓝玉,也是得知了蚕丝出问题了,得知此时,蓝玉知道自己很可能要来背这个锅了。
他心中不想,觉得委屈,自己这一路上拼死保护,到头来这蚕丝竟然出了问题。
蓝玉想了想,再留在这里,也没必要了。
连夜。
他竟然带着数十骑兵离开,回南京城了,这个倒是让李泰没想到。
副将临阵离开,这个罪名虽然不小,但远比保护蚕丝不善要小,李泰知道,这个蓝玉是怕他将这个事扣在他头上。
李泰想了想,只能写了折子,派人也连夜送去了南京。
这一来一往。
半月有余。
南京城那边,蓝玉刚刚回到城中,就连夜去找了沐英等人,他将此事一说。
沐英觉得这个时候,只能先出手,不能等李泰的折子到了朱元璋他干爹的御案前才行。
几人商量,蓝玉连夜入宫,直接来一个认罪伏法,不过,他却说成李泰设计谋害。
朱元璋得知这朝廷花了大价格收的蚕丝,竟然成了残次品,这位大明的皇帝当然生气。
但这件事牵扯的人不少,蚕丝到底是蓝玉运送问题,还是李泰的问题,或是户部的蚕丝有问题。
这一蚕丝案竟然成了朱元璋洪武初年的第一大案。
既然惊动了天子,朱元璋直接把李善长和刘基给找来了,这个事,关系了李善长的儿子。
还有刘基的户部。
这二人一听,这事情可不小,那就查吧。
大明这个时候,可还没有锦衣卫,调查案件,无非是御史等衙门的事情。
可这个牵扯的人实在不少,蚕丝案这么一查,竟然牵扯出了不少问题,比如户部和地方的官员,还有蓝玉和沐英等人的书信。
但偏偏李泰干净。
他连和家里的书信都没有,只有和朱元璋的信件来往,这个自然就不能查了。
总不能查皇帝吧。
杨宪这时可就紧张起来了,他没想到,自己这一次算计李泰,竟然牵扯出了如此多的问题。
为了自保。
他直接把地方官员当成了替罪羔羊。
而贪腐这个问题,朱元璋是最不能接受,得知了户部和地方的事情,他直接就命人彻查。
还有蓝玉和沐英等人,朱元璋虽然网开一面,毕竟,这眼看北伐就要开始,这些人他还要用到。
可也是给与了敲山震虎的方法,告诫了他们,搞得蓝玉在家闭门思过整整数月。
而沐英这边也是带着人,每天都去军营操练,卖力的很。
巧的是,扩廓帖木儿这边对北平动兵,沐英等人就随之出征。
蓝玉也跟着去了,朱元璋也看出,李泰和他的关系没法调和,只能再给李泰选派副将。
眼看夏天过去,蚕丝案也查出了数千名京城的官员和地方的官吏,朱元璋下令,全部咔嚓。
其中有人自然是有些冤枉,便将这个仇记在了李泰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