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朱见济有意放开对权贵们的束缚,让他们为自己所用,但是毕竟兹事体大,需要从长计议。特别是要打消朱祁钰的猜忌之心,所以还要看看风向。
皇子与外臣交结如此亲密,是一件十分忌讳的事情,不过朱见济此番既然有由头,便也好说。既然要办事,自然要调动各方力量,要扩张权力,否则蜻蜓点水,虎头蛇尾,最后丢的还不是天家的颜面。
再说了,朱见济不过是找张懋这样的二世祖,又不是找于谦石亨这样的实权人物,朱祁钰当不至于猜忌至此。
虽是如此,朱见济行事也尽可能谨慎,此番基本上会见仅有虚名在身的非实权人物。
此外,权贵内部也有分歧,许多人目的是赚钱,不是送命。在秦岭山区,山东丘陵还有近期天灾频繁的地带,盗匪丛生,百姓昼为农民,夜为盗贼。莫说拐卖儿童,打家劫舍也是家常便饭,这种地方可是苦地方,没有哪个权贵愿意去这种地方,如何分配也是一个大难题。他们若是不愿意,朱见济也不能够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吧。
各方都有顾忌,所以在张懋府上,朱见济只是给出一个大概意见来而已。目前山东临清县既然暴露出来,就优先解决这个问题,事后百姓怒气若是为之缓解,大可无限期搁置这项议题,等国库丰盈后派人彻查不迟。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吗?不可否认,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嘲笑这样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事实是没有这么多的医疗资源对全身进行医治,就只能够拖延下去,等待时机。
矛盾初步浮现的时候,就说这是短期的暂时的困难,全局上总体来说社会向好。如是而已。
和权贵们进行初步的交流后,张懋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派遣家臣赶赴临清县,协助擒贼。这是今日唯一的成果。
再之后,朱见济又赶赴国子监,会见祭酒林聪并言及此事。朱见济希望他能够推荐一批果敢有能之士,要精通大明律法,等贼人剿灭之后协助受难的孩子回家,让整个案子在法律体系内结束。
国子监内的监生本就是预备官员,多少人一辈子就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眼下太子殿下主动找上门来,自然是积极踊跃参与。即便是不能够获得官身,在太子殿下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也足以。
整个过程比较简单,至少对于朱见济而言是如此。简单遴选了十人之后,朱见济让国子监监生随张懋家臣一同出发,与孙震一同经办此案。
在城头目送他们远去,朱见济内心才平复下来。到此,这个案子自己算是彻底掌握主动权了。
世界很复杂,许多事情并不会按照你的心思来发生发展,意外随时随地都有,就比如这次黄水明等人自行其是。
他们的行为,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按闹分配,以下克上。站在朱见济的角度,自然无比厌恶这种行为,但是站在黄水明等人的角度而言,除了按闹分配之外,他们别无办法。
一切的按闹分配,都建立在资源不足的前提下,不管是资源总体不足,还是资源相对不足,总而言之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不哭不闹,人以你可欺,变本加厉地欺负你。按闹分配不是全局最优解,但却是你个人的最优解,所以高层无论如何阻止,都无法杜绝这种现象。
后世的精英,特别是学法律的那些人,张口闭口依法治国,要杜绝按闹分配。等到他们自己买到烂尾楼之后,就四处写小作文,恨不得闹得天下皆知,以舆论逼迫政府接手烂尾楼。所以这种事情,不管你是什么身份,最好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此外,废死案是同样的道理。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按闹分配的底层逻辑如此,那么作为高层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之前说了,按闹分配出现的原因是资源不足,想要彻底解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社会总体富裕,物资充沛。但是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才算是富裕,百姓才不会无理取闹,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大力发展生产力,算是上策中的上策。同为上策的还有加大调控力度,或许不能够实现总体富裕,但是通过调集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平复矛盾,实现百姓期盼中的公平。
朱见济这次不仅将自己的东宫侍卫派遣去临清县,还出宫去找各个权贵帮忙,并调派国子监的监生,几乎动用了自己一切的资源,只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出意外的话,剿灭盘踞在临清县的贼人问题不大。
能够将问题解决,都算是上策,哪怕是事后补救。
真正的问题在于,有些时候,哪怕是你想要事后补救,都补救不了。对于按闹分配,只能够强行进行镇压,或者收缩战线,减少资源的投入。
典型的例子就是军饷,不给士兵发军饷,怎么可能要他们给你卖命。历朝历代,王朝末年基本上都面临着财政亏空,军饷发放不出来的问题。明朝末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是开征辽饷,结果层层过手,基层士兵还是拿不到多少钱,反而壮大了辽东军事集团。这伙人养寇自重,明朝陷入了辽饷越收越多,越收越不够的困境。
最优解当然是收缩势力,放弃部分土地,集中精力优先处理国内矛盾。特别是剿灭各地叛乱,维持地方秩序,保证税收按时征收,这是王朝的生命。只是放弃祖宗之土需要背负莫大的政治代价,守成之君哪里敢做出这个决断来。
所以,只有镇压!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军队闹饷,一律镇压,首恶诛之,余者或流放或安抚。
黄水明等人应该庆幸,朱见济有这个能力剿灭临清县的贼人,愿意事后补救。
若是步子迈得太大,调子起得太高,朱见济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