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二百一十九章 盘算招纳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字数:3964 更新:2022-10-26 17:48:43

与封子绘抱有相同看法的不止他一人,张纂就是其中之一。

晋阳有三座重要府衙,相国府(大丞相府)、行台、中外府。

分别对应高欢,相国(大丞相)、大行台、都督中外诸军事三重身份。

中外府从事中郎张纂正是晋阳三府幕僚之一。

张纂,字徽纂,北魏旧都代郡平城人(山西大同),最早归属尔朱荣麾下,尔朱兆受命都督一职统军,张纂担任其都督长史辅佐。

尔朱兆与高欢亲密期,张纂数度出使,因而与高欢结识。

前文提过,尔朱兆退回秀容以后,麾下幕僚除张亮以外,尽皆与高氏在私底下有过联络。

树倒猢狲散,高欢对这群猢狲殊为不喜,几乎都被闲置。

作为尔朱兆麾下核心幕僚的张纂却不在此列。

原因倒也简单,韩陵之战前他就投了高欢。

广阿之战后,尔朱兆退兵,留张纂协助相州刺史刘诞守邺城。

高欢趁尔朱氏势力暂时退出河北,围邺城数月,掘地道以陷城墙,张纂就此投入高氏阵营,担任丞相府参军事。

高欢这一时期的丞相一职,由在信都所立的元朗册封。

张纂擅于逢迎,长于机变,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很快被高欢及亲近所接纳,高欢入洛阳后,张纂补任行台郎中。

高欢征讨刘蠡升之际,以高琛守晋阳,留张纂为行台右丞辅佐高琛。

高琛虽因秽乱而死,但张纂却因功升任大丞相府功曹参军,毕竟辅佐留守,也管不到他裤裆里的那点事,功是功,过是过,高欢这一点分得很清楚。

之后随着行政权力逐渐由晋阳转向洛阳,张纂也由相国府(大丞相府)调任中外府,担任从事中郎一职。

因高澄麾下幕府有崔暹、崔昂、崔季舒三崔齐列,高欢幕府也有了张亮、张纂两名昔日尔朱兆的核心幕僚并称二张。

虽然尔朱兆败亡,但不能归罪于二张无能,作为表亲的慕容绍宗苦口婆心,难道就劝动了那位大聪明?

但在时人眼中,三崔二张这五名信都建义后投身高氏,收获重用的幕僚,所获恩宠却不如一陈。

所谓陈,指的就是陈元康。

高欢不惜从高澄幕府强征陈元康,而高澄每往晋阳,都要夜宿元康府中,高家父子这般信爱,众幕僚中,独此一份。

与张纂并列的张亮自南下洛阳后,深受重用,任职司马,掌管听望司,如今行南荆州事,只等病入膏亡的源子恭咽气,便能扶正,官居一州刺史。

这让张纂怎么不羡慕。

昨日得快马传信,世子高澄将于今日入晋阳,高欢只安排了一众文武相迎,自己却在渤海王府坐等。

这让张纂品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纵然高澄在晋阳归权之举,让高欢尽去疑心,并以河北相托,但特意召集晋阳文武相迎,让高澄与众人结识,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无非两种,其一是为试探,一如过往所为,但有了归权之事,这般行径除了使父子疏远,并无半分益处。

至于其二,就值得说道了,过去一整个冬季缠绵病榻的高欢,也许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认知,天不假年。

晋阳城门外,一应文武聚集,文士有司马子如、高乾、封隆之、陈元康等人,武将以斛律金、彭乐等人为首。

早在高澄派遣信使沟通北上行程的时候,高欢就立即下令镇守山西各州将领回晋阳述职。

这也是张纂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

权贵云集,就连素来与高澄不对付的南汾州刺史尉景也在其中,看他毫不掩饰的忐忑表情,张纂很清楚,尉景在忧虑高澄会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

张纂立在人群中央,很不起眼,前几排可没有他的容身之地,那都是晋州旧人、信都元从以及高欢故友站的地方。

距离高澄约定抵达的时间还很早,但这并不妨碍众人将南门挤得水泄不通。

一众文武翘首以盼的高澄却在行进的马车中,与代郡灵丘人(山西灵丘)王峻相谈正欢。

王峻字峦嵩,曾为高欢幕僚,受任相府墨曹行参军,专职笔墨,代为书写,因错被免职。

免职也有免职的好处,无需跟一众旧日同僚在城门口苦等,王峻昨日从故友处得知高澄行程,当机立断,快马出城,奔向高澄所宿驿舍。

王峻到驿舍外时,夜色已深,驿舍有亲卫重重把守,出入不得,更不会有人为他这样一个获罪免职之人打扰高澄休息。

因而,王峻只能在驿舍外苦等一宿,高澄一早醒来听说了这件事,匆匆洗漱后便将王峻招进驿舍问话。

作为高欢前任笔杆子,王峻不与高澄谈文论道,反而与他说起了军务,驿舍内一番详谈,高澄对这位谋略过人,长于临机应变的文士欣赏不已。

让一名长于军事的谋臣去舞文弄墨,只能说慧眼如炬的高欢,难得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高澄与王峻越谈越是欢喜,对这人的才干更是满意,临出发时邀王峻同车继续他们之间的话题。

马车行到半道上,高澄终于想起了这人是谁,穿越这么多年来,一些被模糊的记忆,又清晰起来,王峻可不正是与张亮等人同传的高齐良臣之一么。

若按历史轨迹走,他去职后不久将被高欢派往高洋幕府任城局参军,后转至高澄幕府任外兵参军。

趁侯景祸乱南梁,随军攻取淮南之地,随后经略河北营州,破韦室俘其统帅,伏击柔然擒其名王,平定东北边患。

知道了是谁,高澄也对他被免职的原因有了一些猜测,只怕是栽在财物贿赂上,而不是他之前以为的谋臣不胜文士差遣。

毕竟王峻年老之后,犯下过私自渡运犯禁物资与盗截军粮这两条死罪,因功免死,却也挨了一百鞭子,发配到甲坊为奴。

之后免罪释放,重新启用,却也被约束在了中央。

当然,王峻自己不提,高澄也不会去追问,既然历史上高欢将他派往高洋幕府任职,可见不是什么原则性错误。

在高澄眼里,清廉官吏难得,自该好生维护,但有能力的官僚,即使贪腐,也可以被网开一面,只要不是伤民虐民,一切都好说。

如杜弼、张曜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张曜也算建义元从,在信都时被高欢调拨至韩轨幕府担任中军大都督府长史。

韩轨与高澄沾点亲,他是高欢初恋,韩智辉的兄长。

也是高澄七弟高涣的亲娘舅。

高澄巡视河北煮盐事宜,发现幽、瀛、沧、青四州之中,瀛洲刺史韩轨从中牟取私利,其幕僚佐吏以及亲近左右近百人,几乎全都牵扯其中。

细查之下,发现这群人不止牟取盐利,更是一个贪腐大窝,独有张曜一人清白。

高澄看在父亲高欢与七弟高涣的情分,以及韩轨过往之功,只是治罪了从犯,对于这个主犯,高澄将他礼送晋阳交由高欢再行安置。

这也是高澄无奈之处,鲜卑勋贵,包括韩轨这个鲜卑化的匈奴人,有一个算一个,对他们高家忠心耿耿。

但作风处事,大多有待商榷。

像这种贪污之事,在这些人中间简直不要太寻常,甚至高欢自己都觉得这些军中将领提头卖命,贪点钱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

同时也一再要求,让高澄打击贪腐,对文官下手就行,千万不要涉及军中大将。

对此,高澄也很认同,毕竟就目前来说,军队不能乱。

但无论如何,高澄也不敢再把韩轨留在瀛洲,让他有机会从煮盐之中牟取私利。

韩轨之事,当时也给高澄提了个醒,他将沧州刺史调往瀛洲。

高澄在四州拢共设置2666座盐灶,沧州就有1484灶,利益输送,非张曜这样的廉洁之士不能受任。

但张曜名义上是信都元从,却没担任过什么要职,高澄的核心幕僚可以直接外放地方任刺史,韩轨的核心幕僚却没这个资格。

于是高澄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任张曜为行沧州事,暂摄沧州政务。

赴任时,高澄千叮万嘱让他与沧州盐官张德兴好生配合,这才放了张曜离开。

高澄之所以回想起张曜之事,正因为张曜在史书中与张亮、王峻等人同列。

他也不由想到了同在这一列传中的,还有张纂、赵起、徐远、王纮四人。

这四人如今都在高欢麾下任职,如今政务尽数转至洛阳,也是时候出言讨要了。

马车颠簸,王峻还在高谈阔论,浑然不知高澄已然分了心神。

他由王纮又想到一人,纥奚舍乐。

东柏堂遇刺,杨愔、崔季舒虽逃,但不止陈元康一人舍命护主,王纮当时充任高澄贴身亲卫,因无兵刃,被兰京等人砍翻在地,但兰京等六人急着杀高澄没有补刀,王纮侥幸保得性命。

而另一名亲卫纥奚舍乐与六贼搏斗而死。

两人并非无勇,兰京虽是膳奴,却也是将门子弟,其父正是南梁名将兰钦。

面对六人手持刀刃,纥奚舍乐与王纮敢于空手相搏,尤其是纥奚舍乐,惜命的高澄最爱的就是这等忠勇之士。

3000/12000

感谢书友斗战喷帝的打赏。

(本章完)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8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