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起码窝窝头就是纯玉米面儿的,闻着都带着一股天然的清香味儿。
高梁米粥也是熬的稠稠的,与以前的稀粥照月亮根本不是一码事儿,但宁月看了后还是建议道:
“今年再分粮,咱们家就不要这么多的粗粮了,要点意思意思就行,不行我就拿去直接换了。
放心,现在我们两个挣工资,一个月四十我们都不换工分,全都用来买米面吃。”
她空间中的细粮足够家里吃了,自然不会真的把工资搭进去,只要她每个月找个借口进城一次就能给它们找到出处,家里真没必要省着吃。
张大梅羊骂道:“胡说什么呢?如今咱们家可是一天三个饱,你出去打听打听整个红果村、整个宁香县有几家能这么吃?
彦升啊,妈也不瞒你,咱们家的粮食都是月月弄回来的,肉食也是三五天的就能吃上一回,这还是我拘着她不让她经常上山。
这已经够好了,我老婆子这一年来都长胖了,不仅是我,家里哪个没长胖?
可那是以前,现在你们两个已经结婚了,挣的钱得好好攒起来,不然钱都花了,将来有了孩子怎么办?”
她的傻闺女哟,这才刚结婚就敢把姑爷的钱全给算计上,这不擎等着两人闹别扭吗?
哪知,她那刚进门的姑爷开口就向着人家的媳妇儿去了:“妈,就听月月的,反正挣钱就是用来花的,能吃得好点谁愿意委屈了自己的肚子?
而且我爷爷说了,等我们有了孩子,无论开支多少他老人家都包了,咱们缺不了钱花的……”
说到这儿他突然放下快子,“瞧我这记性,竟然把最重要的事儿给忘了!你等我一下。”
】
最后一句明显是和宁月说的,而且说完他就出了厨房直奔两人的新房。
他的行李在结婚那天就全搬了过来,放在专属他的柜子里,他在里面翻了翻,打开一个带锁的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小折子后重新将箱子锁上。
回到饭桌上,许彦升将折子直接递给了宁月,指着最上面的一组数字,“这是给你买表的钱。”
又往下指了指,“这是爷爷给的,爸妈和哥姐也表示了一下,让咱们盖房子的,本来是打算昨天给你的……”
应该是本来打算昨晚给的,但他一激动就光顾着洞房花烛夜了,直接把折子的事丢在了脑后。
宁月接过折子一看,顿时有种娶了个聚宝盆回来的感觉,这数目真的让人太震憾了。
她将折子递给了边上的张大梅,张大梅将折子拿近,然后失声惊呼:“怎么会这么多?”
许彦升道:“不多,还有些东西,得等我们回去再说了,邮来邮去的也不方便。”
张大梅:……这还不多?那可是大几千块钱啊?他们一家子种一年的地都挣不出来这折子上的一个零头!
不,她活了大半辈子就没挣过这么多钱!
杜二民歪着身子朝折子上瞅,被眼急手快的张大梅一把合上了,反手就又递回了闺女手上,“收好了,别再拿出来了。”
有了这些钱闺女就什么也不怕了。
小许家里还单独给了一千块的彩礼,足够盖房子用的了。
将碗里的粥两口喝光,张大梅一拍桌子,“大丫昨儿说她家房子还要等到夏天才盖,那咱们就先把月月的房子盖起来,彦升啊,这房子你是打算盖土砖的还是青砖的?
是不是顺便把厢房全盖出来?虽然你们那地基大,光是正房就住不过来,不过有些东西也不能往正房放不是。”
许彦升对房子还真没什么太大的要求,杜家这九间房就全是土砖房,只是房顶全用的瓦片,同样冬暖夏凉,也不漏雨,“听宁月的,她想怎么盖就怎么盖。”
宁月想了想,现在砖不好买,基本上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不提前订根本抢不到。要是等买到砖再盖房,那还真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
“妈,要不让大哥帮我们跑一趟砖厂吧,不管是砖还是瓦,有多少先订下。
要是没砖,那咱们干脆就打土砖,或者就用石头垒也行。”
他们公社就有砖瓦厂,离的不远,来回一趟用不了多长时间。
张大梅道:“这个你放心,咱村你二柱叔在砖瓦厂管着事呢,昨天咱家剩下不少野猪肉,割上些给你爸拿上,没有办不成的。”
宁月道:“那就简单多了,盖出一面的厢房来,最起码得有柴房和杂物房,剩下的就该怎么建怎么建。”
东北这边房子的格局基本都是一样的,三间正房的话,左右两边是住人的,每个屋里都有一铺炕,中间的是厨房,一边一个大灶,负责两个屋里的取暖,像是杜家这样专门在厨房做饭的很少。
当初大炼钢吃大锅饭,家里凡是带铁的东西全交上去了,各房的锅也没能幸免。
等后来大锅饭解散了,杜家的人口也越来越多,杜家就在西厢做饭,冬天的时候在二老这屋烧大灶,老大老二两房就自己烧炉子。
喝了半碗粥,又吃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