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贤哈哈大笑起来。
这皇帝老儿开了科举制,在整个天下选拔人才一事,这个方式倒是让自己颇为欣赏。
其实关于科举制,他自己也是知道的。
早在隋朝时期,隋朝皇帝就曾经开展过,当时自己举双手赞同。
还亲自见过隋朝的皇帝,与他商谈过此事。
后来隋朝末年天下纷争,这件事情渐渐的被人淡忘直到大唐建立。
没想到这大唐的皇帝,继续开科举制度。
选拔天下人才倒是可以。
孔家,也就是儒家的教学理念,都是有教无类。
也是说,只要是学生学习,从来没有在乎过每个学生的身份。
哪怕你是乞丐,只要你想学习他也会收。
就是因为他们孔家先辈,孔子的这样教学方式,才让儒家学说才得以为更多的人知道。
被越来越多人学习,继承,要整个儒学够发扬光大。
再到后来,汉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儒学达到了顶峰。
以孔家为首的儒学,深受统治者的喜爱。
叫天下学子,也要学习儒家的文化。
而自己也继承着先祖的遗志,有教无类。
奈何现实的社会,自己理想是美好的,想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奈何,因为举荐制度的缘故,让自己教的很多学子,无缘朝堂。
因为举荐制度的原因,是各方势力协调的一个结果。
自己哪怕影响力再强,也不能堵住这天下氏族之口。
如今这皇帝重开科举制,这长安城也有很多学子,已经抵达到此地,准备参加科举。
包括自己,也让自己的学生纷纷赶来前来参加。
现在一看,这昏君也不是特别的昏呀。
几人闻言,用力的拍了一下额头。
话说这大哥,你的原则呢,这变化的也太快了吧?
不过还好,关于此事,大哥若是没有原则,就没有原则吧。
只要能把陛下这些事情妥善的处理好,他们也是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事。
“罢了罢了,朝堂的事情,让我管我也懒得管。
对了,你们看一下,什么时候有时间,替我引荐一下那位大才之人。”
自己此次不远万里,不会以为就是单纯的进皇宫,怼他皇帝的吧?
自己在山东赶到长安城,路过了各个城池遇到的这些事情。
进了皇宫怒怼他皇帝,主要是希望他皇帝,能够多多的看一下天下百姓。
如今已经怼完了,接下来的事情还是要做自己主要的目的。
则是见一见,那大才之人!
听到大哥说的这句话,几人微微一笑。
“大哥,此事不是问题,就交给我等吧。”
“哈哈哈,那就有劳了。”
几人再次哈哈大笑,现在看来,大哥对朝堂那边,倒也并不是特别的气愤了。
不过也对,可别再说陛下是昏君了。
在这样说的话,这简直是对陛下最大的侮辱。
几人把时间确定好,两日后前去拜访。
好在之前那赵公子曾说过,他们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既然也是去拜访,也算是去庄子,倒是也没必要提前告知了。
话说另一边,李二把这些事情忙完了之后,看了一下时间,也准备去贤弟那里散散心,再跟他抱怨几句。
很快两日的时间到来,上完早朝,长孙无忌赶着马车,带着陛下向着赵家庄的方向赶去。
“诸位咱们为何要下午才去拜见那位大才?”
在平时的拜访中,一般说到拜访,都是上午去拜见,哪有下午去拜去的道理,给人的感觉,有点不太文雅!
“大哥,你有所不知,这位高人的秉性跟其他人不一样,人家都不按套路出牌。”
说着几人又把在赵家庄那些什么规矩,全部说了出来。
听到这人规矩如此之多,孔贤满意的笑了。
有规矩,说明这人有自己的原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现在看来,这位大才,自己这一次一定要见定了。
“贤弟,你是不知道,前几日朝堂炸锅了。”
听到他老李讲的这些趣事,赵牧早就已经习以为常。
本来吧都是一些屁大点的事,经过他这么一宣传,一讲解,愣是把小事变成了大事。
这天塌下来,还是咋了,朝堂还能炸锅,又发生什么事了?
“贤弟,你是不知道,据说孔家来了一个人,名叫孔贤。
只是这人的思想属于那种冥顽不灵的,在朝堂上怒怼当今圣上。
竟然骂当今圣上是昏君,你说当今圣上怎么可能是昏君呢?
若是陛下是昏君的话,就靠他孔贤怒怼陛下的这两句,不早就把他给拉出去咔嚓了。
还能让他在长安城如此的放肆?
你说吧,他说这个也就罢了,但是到了最后,他偏偏质疑我朝堂对待突厥用兵?
认为我大唐就不应该对突厥用兵,应该把粮食给他突厥,谋取和平。
你说这人怎么能这么说?
当时把陛下给气的,据说火冒三丈,整个朝堂都乱成一锅粥。
你说这个孔家之人,他是不是脑袋生锈了,还是脑袋进水了?”
哈哈哈哈,李二这么一说,赵牧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摇了摇头。
“脑袋进水?人家脑袋可没有进水,只不过每个人的想法不同罢了。
每个人的阅历,每个人的眼界是不尽相同。
就如同行军打仗一样,有的人天生就是统帅,为何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那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生为了战斗而生的统帅。
而刘邦虽说是帝王,但是想要统领全军,指挥所有的战斗,却没那个本事。”
额额,只是贤弟,可是那你说说看,为什么刘邦成为了皇帝,而韩信没有成为皇帝呢?
“因为他刘邦虽说不能指挥千军万马,但是他可以统领那些统帅呀。
他是皇帝,只需要管理文臣武将即可。
何必需要统帅千军万马?
安排下去,文臣可以协助自己,把整个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
武将则是征战沙场。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的分工不同,想法不同,见解也就不一样。
就如同我庄子的百姓,他们最大的想法,就是能够种好庄稼,今年风调雨顺,能够多赚一些钱。
到时买几件新的衣服,过好这一年。
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我赵家庄的学堂学习,将来能为我的一份助力。
而那些商人,他们的想法是想着哪里低买高卖。
比如说此刻,洛阳粮食的价格要涨,所有的商人都会一窝蜂的到了洛阳,在那里抛售粮食。
等到粮食抛售的差不多了,价格要回升,他们便会迅速的撤退,去另一处地方。
你让一个普通的百姓,成为商人贩卖粮食,他没有那个气魄,也没有那个胆识。
你让一个商人前去种地,他可能也没有那个本事,再说了要他们种地也不甘心。
好比说他孔家之人,你若是让他们研究学术。
不得不承认他孔家,在整个中原学术研究都是领头。
但是你让他行军打仗,掌握国家之大事,他可能不如一个普通的将领要懂得多。
所以为何有一句话叫物尽其用,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的力量即可。
百姓种田,商人经商,铁匠打铁,文人研究这些,武将带兵打仗。
其实按照他的想法,他也并没有错。
不过国家利益不是儿戏,打仗就会出现伤亡。
但是我们更要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此次突厥之战,乃是天时地利人和,不趁着突厥病要他突厥命,一鼓作气把突厥人彻底的剿灭,到那时,这突厥依旧会慢慢的变大变强。
李二听完,重重的点了点头。
还是贤弟说的没毛病,为何自己这些事情,总是喜欢跟贤弟聊一聊。
主要是因为,这贤弟思想,宗室能跟自己保持同步。
是啊贤弟,这一次把突厥人彻底消灭了之后,我大唐北部边关,至少能保证30年的和平。
要我说,到时只要他北方的突厥消灭,只要他们突厥人出现苗头,我大唐就直接入突厥,把突厥人杀的片甲不留。
这样一来,必然把突厥人镇压,他们将永远不会成为祸害。
“呵,刚才我说什么来着,每个人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你可知你若是这样做的代价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中原必须得一直强盛,不能衰落,但凡衰落,都有可能走向灭亡的边缘。
贤弟,你说笑了。
这一次赵牧并没有作答,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可以一直强盛的帝国。
当年那蒙古人微弱,金人强大,他金人采取的方式,不就是今天他老李说的这种吗?
每次都会出草原展开猎杀,凡是蒙古高过车轮的男子,要么全部杀死,要么全部转换成奴隶供他们使用。
一开始这样的方式,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蒙古人被金人吊打。
再到后来,今朝衰落变得腐败,倒也延续着之前的政策入蒙古割韭菜。
然而那作战的队伍都已经变得腐败,蒙古人用了金钱以及其他的承诺,保存了实力。
再到后来,一代英雄成吉思汗,统一来了整个蒙古与金人硬碰硬。
蒙古与金人那是世仇,不可调解,蒙古人爆发的战斗力超强,把数倍的金人都斩杀殆尽。
到了最后,更是与宋朝左右联合,把金朝彻底覆灭,而那些金人则是被双方斩杀殆尽。
一定要记住,不能小瞧任何一个部族。
任何一个部族,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敌人。
而这一次把突厥人消灭了之后,第1种方法,就是把突厥人全部斩杀,是消灭的干干净净的斩杀,让对方不准有任何人的存在。
不过这种方法,即使灭了突厥人,用不了多久,也会有其他的人来到草原,也会慢慢变强变大,到时成为大唐的对手。
当然了,这种方法对于草原的掌控,倒是能掌控得了一时,却掌控不了一世。
李二一听,细细的琢磨,这事情还真像他贤弟说的一样,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贤弟,你的意思是说还有第2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