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工匠的积极性
赏一人,则三军奋勇,必赏。诛一人,则三军惊惧,必诛。
何夕无意之间,就遵循了这一道兵法,他对葛家的厚待,就好像商鞅城门立木一般。彻底俘获了这些工匠的信任。在何夕酣睡的时候,几乎所有工匠都没有睡着觉。
有些工匠恨不得今日死的是自己。
一个个苦思冥想,想办法在何夕的理论基础上完善炼钢之法。
在同一个时代,所谓绝世天才是很少有的。但是天才却是很多,不客气地说,这些工匠能被选拔上来,或许比葛工头的实力稍稍差一些。但决计差不了多少,更多是应该在伯仲之间。
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所长。
葛工头能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更不要说在葛工头的方案上加以完善。更是各有各的想法。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的会议之上。何夕第一次看到了几乎所有工匠的踊跃发言。
说实话,何夕对一些细节并不是太了解的。很多工匠说的何夕也听不是太懂了。
不过,何夕很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听不懂不要紧,他让葛天工做记录。然后将所有的意见列出来,然后一条条地讨论,有冲突选其一,没有冲突的合并。
整整讨论了一天。
才算是讨论出两个方案。就是将葛工头的两个路线给落实了。
并规划了时间表,大概在准备十天之后,能进行第二次实验了。
不要觉得十天很长。别的不说,从新修建高炉。即便是从旧高炉之中拆了取耐火砖用来,等高炉完全阴干,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已经是最快的了。
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炼焦土窑,一直没有停下来。在囤积焦煤。
何夕也很奇怪这些人的变化,他问葛天工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葛天工说道:“大家都感老师之德,愿意为老师所用?”
何夕不大相信这东西,不过皇帝不差饿兵,于是他大笔一挥,将带来的宝钞全部赏赐给工匠了,参与者人人有份。随即令徐保儿回宫上报太子。让太子打钱。
毕竟,在何夕看来,不要说洪武年间,是大明国库最丰盈的一段时间。即便是大明钱不够,在炼钢项目上也不应该打折扣。在这个时代,这个项目就相当于新中国的两弹一星。绝对是战略级别的。有觉得战略优先级。
所以,他花起钱来一点也没有手软。
于是,本来积极性高涨的工匠,下了一阵金钱雨之后。更是吃住都在工地上。进度飞快。
首先,完成的第二条路线,就铁水引入方池之中搅拌。不过因为工匠们掌握不好火候,前几炉炼出来的还是熟铁。但是在第三炉之后,就是钢了。
只是质量上不大稳定。
不过,铁甲需要的甲片对钢铁质量要求并不是太高的。只要是钢就行了。
何夕随即抽调一部分工匠在高炉边开始修建水锤。
利用水力对大明工匠来说,是轻车熟路了。但是之前还没有直接将水力用于机械加工。这就需要临时有一些改动了。这都需要时间了。
何夕却没有去管这边的事情,他依旧等待新高炉修建成功。
十日之后,新的高炉总算是完成了。
不过,比起之前的高炉要小了很多,大概有一人多高。不过风道鼓风机什么都没有减少。依旧上从上面投料,下面直接出钢水,不够投料,投入的不是铁矿,而是生铁了。
在何夕的注视之下,第二次实验开始了。
本来何夕以为还是要一天一夜。但是到了下午时分,工匠们已经报告,可以出钢水了。
这一次速度远超预料之外。
更让人何夕吃惊的是,太子殿下到了。
“太子殿下,你这么来了。”何夕见到太子忽然来到,大吃一惊说道。
太子带着一群侍从。说道:“何弟这几日不在宫中,父皇一直念叨你,这一段一直忙住南征之事,今日得空,自然要看看你。怎么样一切顺利吗?”
何夕说道:“太子殿下来得正好,这正好开炉了。”
太子看着小高炉,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依然能感到一股热浪扑来。将秋天变成了酷夏。说道:“那正好吗?看看何弟你的成果。”
“开炉了——”一声吆喝,光着膀子,穿着牛犊短裤的工匠。用长长的铁杆,对准了小高炉下面的出钢口,狠狠地捅了下去,不过几下,就将预留的口子打开了。
通红的铁水从出铁口汹涌而出。
铁水从预留在地面上的通道,渐渐沉淀下来。
与此同时,有人推着小推车,从预留的小坡上,将一车一车的焦炭与生铁推上炉口,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物料从上面加入通红的火炉之中。这也是一处关键的改进。
这种改进就是利用火炉的温度,不住地投入物料,做到高炉二十四小时运转。
极大地节约的燃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除非高炉出现问题,需要维修,可以一直不停,甚至在现代钢铁企业是决计不能停电的。也是这样的原因。无他,一旦停止加热,钢水就会凝固在铁炉之中,将整个刚炉都破坏掉。
何夕其实不理解这些改进的意义,甚至不太理解这种高炉的技术要领。只是提出了提携纲领的原理,然后激励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可以说对中国几千年炼钢技术的整合。
就达到这样的效果。
何夕没有关注正在添加物料的工匠。而是看着凝固下来的一根根钢锭。
太子没有亲自上手去查看。而是微微一动。身边一个侍卫上前,用两块还有余温的钢锭,相互敲击,听听声响。随即脸色微变。又将钢锭放在一处土台之上。一腿微微上前,一腿形成弓步。手按刀上。身形微微下蹲。似乎有一股力量从脚底迸射出来,伧啷一声,腰刀出鞘,一刀斩下。先听“崩”的一声,随即又听见不住的“嗡嗡”之声。
前者是长刀崩断之声,后者是崩断的长刀刀柄一段,好像余力不消,在不住地颤动。
拔刀的侍卫,虎口已经崩开了,鲜血流了下来。
太子这才上前,看着钢锭,只有一道浅浅的痕迹。用手一摸,似乎看不见了。但是细细抚摸,还是能感觉到的。
太子说道:“好钢。真是好钢。”
太子很清楚他贴身侍卫是什么装备的。太子贴身侍卫都军中将领之后,每一个人的甲胄与兵刃都是最好的。特别是手中的兵刃。都是上好百炼钢,是最极品的兵器。军中也不多,也不过是他与父皇,与军中大将亲卫才用,全国上下,估计也就一万多柄。
不敢是斩铁如泥,但也应该斩入钢锭几分。最少崩出个缺口,而不是直接崩断。
可见这钢锭的质量。
何夕轻轻一笑,说道:“太子殿下,这才是初步成果。如果再过几日,还有更精妙的东西让太子看。”
太子说道:“可是,你的新式甲胄与水锤?”
何夕微微一愣,说道:“太子知道了。”
太子说道:“父皇很关心你,你在这里做的事情。父皇每天都让人汇报。其实我今天过来,也是有事的。”
朱元璋的关心,在太子看来,是对何夕的宠信。大明的臣子,有不知道多少人。不期盼这种待遇。而何夕却感觉一丝丝苦涩。不过,他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何夕压下心中的苦涩,说道:“太子有何吩咐。”
太子说道:“你的新式铠甲需要几日完成,还有,有没有把握?”
何夕说道:“一切顺利,下一炉钢水出来就可以了。如果不顺利,也是这三五日之间了。”
太子说道:“何弟,你可知道我这一段时间在忙什么?”
何夕说道:“太子刚刚说过,是南征之事。”
太子说道:“南征之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以颍川侯为帅,西平侯为副帅,总四川,湖广之军。京营一部,总计三十万之众。其中精锐大抵有十万众。这几日军令已出,奔赴西南各地。而颍川侯出京,也就是这几日了。父皇想让颍川侯临行之前,看看,你的新甲胄。你可知道其中深意。”
太子转过身来,将手中的钢锭扔在一边。目光炯炯地看着何夕。
何夕心中一愣,琢磨了一会儿,说道:“臣揣测出几分。只是不敢妄言。”
太子一挥手,身边的人立即退后几十步。
太子说道:“对别人这些话,自然不能说,但是何弟是自己人。父皇如此看重你,有些话。我这个做兄长的也要给你说说。父皇为开国之君,雄威震已天下,天下臣民漠不臣服,并没有君臣相疑,更不会忌惮颍川侯,哼,颍川侯用兵固然不错,但能比得上父皇西破陈友谅,东平张士诚之功?”
“不过,人心莫测,想要君臣两全。不仅仅要父皇秉承宽宏之心,也要臣工知朝廷之能。不该想的事情不要想,即便有了不该想的心思,也应该知道,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