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愿结契!”见财神宝宝一直不说话,牛秀秀忙补充,跟财神宝宝表现自己的忠心。
她看得出来,这位大人,很厉害。
是天上来的,还有地府的气息,肯定是个大人物!
财神宝宝转眸,他不是道门中人,无须什么鬼仆:“事成,我送你投胎。”
牛秀秀再不舍,也知道自己的情况。
人鬼殊途,她在父母身边会败坏父母的身体,她不能这样做。
“多谢大人。”牛秀秀哭着道谢,血泪从黑漆漆的双眼中流出。
财神宝宝收回目光,在牛秀秀的注视下,周身的金光忽然大盛,刺的她睁不开眼。
突然,金光从财神宝宝身上脱离,汇聚成一束金灿灿的金花,落在牛秀秀的头顶。
“此花保你灵台清明,不被戾气冲昏头脑,切记,万不可手染鲜血。”一旦手上沾血,她便不能轻易地去投胎。
牛秀秀并未想过投胎的事情,她只想将父母的安全保下。
她的清醒,给七星村带来未知的危险。
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朋友,村里的人,被那些人杀害。
她要护着他们!
身化厉鬼,却一心向善,牛秀秀让财神宝宝刮目相看。
厉鬼,之所以被称之为厉鬼,就是因他们怨气冲天,为祸人间。
难得还有如此心境的厉鬼。
财神宝宝很难看她误入歧途,想要渡化她。
“多谢大人。”牛秀秀对财神宝宝感激不尽。
牛叔见财神宝宝不说话,只看一处,便与妻子对视一眼,试探着开口:“小主子可是看到些什么?”
“可是秀秀在这?”牛婶希翼地看着财神宝宝。
不知是不是母子连心,她的第六感在告诉她,她的女儿在家没有走。
财神宝宝看向牛婶,缓缓摇头:“不是。”
他在开口前,有问牛秀秀要不要告知父母。
但她自己说人鬼殊途,还是不让父母知晓她的存在了。
免得她去投胎,父母还要体会第二次失去女儿的痛苦。
财神宝宝这才对牛婶说,并不是牛秀秀在的。
牛婶显然不太信,她看向财神宝宝刚才看着的方向,泪眼婆娑:“秀秀,是娘啊,你让娘见见你好不好?”
财神宝宝拧眉,看向牛叔:“劝劝她,以肚子里的孩子为重。”
闻言,牛叔跟牛婶的动作皆是一顿。
两人眼中,皆带着不可置信。
牛婶摸着自己的小腹:“怎……怎么可能?”她女儿刚刚离世,怎么就有孩子了?
这时,牛老夫人已经带着郎中过来。
很难想象,五十来岁的面黄肌瘦的老太太,脚程会这么快。
拉着郎中回来,郎中累的直大喘气,老太太却什么事都没有,甚至还能大声催促着郎中:“快!给我家息妇看看!”
“待老朽看看。”郎中喘口气后,找到凳子坐下,示意牛婶也坐下。
他要给牛婶诊脉。
因财神宝宝的话,牛婶心里很是忐忑,不知财神宝宝说的是不是真的。
都说小孩子说话很灵,可以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脉象跳动有力,往来流利,确是滑脉。”郎中抚弄着胡须,眯着眼摇头晃脑道。
财神宝宝好奇,为什么一些夫子跟郎中,都喜欢摇着头说话。
探究时,也忍不住跟着晃动起来。
“滑脉的意思是……”牛叔张张口,找回自己的声音,问郎中。
郎中看向牛叔:“喜脉。”
丧女之痛,让郎中说不出恭喜二字,他起身拍拍牛叔的肩膀:“还是要往前看。”
牛老太太确实没想到,会是喜脉。
她紧张地看向郎中:“我家息妇身体可有什么不好?”
秀秀的事情,她已经几夜没有睡好。
“过后好好休息即可。”郎中临走前嘱咐。
送走郎中,牛叔感激的看着财神宝宝:“小主子,您是牛大河的恩人!”
若没有这个新来的孩子,他妻子定然会日日难免,加上心中郁结,拖累身体。
如今腹中有子,她的精神或许还能好些。
并不是他冷血无情,女儿的死,他也恨,可也要顾及活着的人。
财神宝宝摆摆手:“不必客气。”不过是受人之托。
牛秀秀站在角落,看着神情似辈似喜的娘亲,血泪再次滑落,她擦擦眼泪,转身消失在牛家。
因牛婶怀孕的事情,并不知晓财神宝宝厉害的牛家人,更加敬重财神宝宝。
觉得财神宝宝是个神童。
“不用麻烦,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财神宝宝见牛老太太要拿家里仅有的几枚铜板,去外面,他忙急声阻止。
他来,是帮助牛家的,不是要一顿吃垮牛家的。
牛老太太热情:“钱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么说时,牛老太太觉得,财神宝宝不是一般的懂事。
跟一些镇上有钱人家的孩子,真不一样!
果然大城里的少爷,气度就是不同。
牛老太太的想法,没能同步给儿子和儿媳妇,牛叔比牛老太太想的要多。
主子让他来接应,并没有说高人是谁。
联想到刚才,财神宝宝的种种举动,牛叔心底有些大胆的猜测——
很可能,他主子口中的高人,就是面前这个三岁的小奶团子。
“少爷,来房里坐吧。”牛叔跟财神宝宝露出歉意的神情:“寒舍简陋,委屈少爷。”
若面前的真是高人,那他是不是就可以为女儿报仇了?
财神宝宝坐在凳子上摇头:“不会。”
牛叔家里的房子虽简陋,却十分干净,可见平日里牛婶是个爱干净的人。
哪怕是女儿惨死,她也没忘记打扫屋子,是大人们都喜欢的贤妻良母。
“少爷,小的想问问,我家秀儿真的是自杀吗?”牛叔试探着问财神宝宝。
村里的姑娘都是自尽。
若是单一人,或两人,他们都不会怀疑。
偏偏这么多人自杀,谁会相信是巧合?
财神宝宝凝视着牛叔的双眼:“牛叔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
一.夜,七十七位妙龄女子自尽在家中。
“我不信。”
“所以,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