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总感觉武清伯走的时候有些奇怪,他拎着黄布包随着张鲸出了殿门,却又悄悄回头窥视自己,对上朱翊钧的视线又赶忙缩了回去,装作什么都没做的样子。
朱翊钧心中有些不安,但他却没时间去管了,他早早用了晚膳便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他将生平第一次上朝听政。
自然不是登基或元旦才有的大朝会,朱翊钧只是太子,隆庆天子还在世呢!哪里轮得到他去搞一场气势磅礴的大朝会。
朱翊钧要参加的,是一次常朝,实际上也就是露个脸,如今天子还在病中休养,而之前当朝太子掉进池塘被捞上来后,到现在也只在东宫侍讲面前露过面,是得出去给百官看看宫里的人还活得好好的,没疯也没傻。
明代的常朝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完善于明成祖永乐皇帝,这两皇帝都是劳模中的劳模,把常朝的开始的时间设在寅时(也就是现代的早上5点左右),太阳还没出山就开始办公,早朝过后还有午朝和晚朝,一天都不会闲着。
后世不肖子孙们自然受不了这个苦,世宗嘉靖皇帝在嘉靖二十一年之后就再没开过常朝,隆庆皇帝身子弱,十天之内也只有三六九日这三天才会视朝,到万历年间,万历这个大宅男干脆自万历十五年后就再没开过朝会。
一直到崇祯年间,崇祯不仅恢复了常朝制度,甚至如明初一般恢复了午朝和晚朝,但当时的大明已经是积重难返,崇祯自己能力也不够,最终无力回天。
无论如何,早起总是很折磨人的,好在朱翊钧有近十年支边支教的经验,早就习惯了早起,而且第一次参加朝会,整个人都还处于兴奋、新奇的状态,天还没亮便爬了起来,神采奕奕的模样让张宏都忍不住赞了句太子勤奋。
乘着步辇向皇极门而去,半路上便听见午门方向远远传来钟鼓之声,百官已经进了宫,扛着步辇的内侍们不约而同的加快了脚步,不一会儿便到了皇极门处,朱翊钧下了步辇,正听见门外有太监高喊“太子驾到”,皇极门大开,百官侍立的壮大景象,便映入朱翊钧的眼中。
朱翊钧按照之前训练过的礼仪,稳步走到自己的小座上端坐,随后净鞭响起,丹墀之下鸿胪寺官赞礼唱名,百官入班向着空空如也的御座和御座旁坐着的朱翊钧行一跪三叩头礼,朝拜完毕后,便整齐的分班侍立。
井然有序、整齐划一,一点都看不出这是一群凌晨三点就从温暖的床上爬起来,到现在还大脑一片迷糊的中老年群体。
紧接着,鸿胪寺官开始宣念起谢恩、见辞的官员名字,这些官员只能在午门外行礼,朱翊钧一个都不认识,自然也不会给他们上御座前谢恩的恩宠。
随后,便是百官奏事,其实就是走个过场,如今高拱独掌朝政,什么事在递到御前之前不是他处理过的?
如今高拱和冯保的斗争虽然愈演愈烈,但两人还没有最后撕破脸皮,高拱也不会在朝会上就开始逼宫,更何况皇帝还没死呢,一个9岁太子,逼了又有什么用?
朱翊钧只能机械的按照之前教导的回应着,最初的一点新鲜感消磨干净后,便感觉这朝会毫无惊喜,双眼四处乱瞟,一会儿看看丹墀下金甲灿灿的大汉将军,一会儿打量一下那瘦瘦小小嗓门却大得惊人的鸿胪寺官,一会儿又放眼饱览着金水桥和玉带河的景象。
只可惜百官离得太远,朱翊钧远远看了看前排的几个红袍大佬,不管谁的面貌都看得模模糊糊,只能依照他们的班次猜测着他们的身份。
好在早朝时间并不长,高拱把持朝政,倒是让朝廷效率高了不少,没有各个官僚叽叽喳喳的争吵,流程飞快走完,朱翊钧人生中的第一场早朝便结束了。
早朝结束后还没完,朱翊钧和内阁、六部等部门的几个大臣一起转进到文渊阁中,朱翊钧将在文渊阁中批阅奏疏,而几个大臣则会等候在外用餐休息,一旦朱翊钧批阅奏疏时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可以随时召他们进来问询。
但哪能有什么奏疏给他批阅!皇帝还没死呢,哪个大臣敢把军国大事交给9岁娃娃去批阅?一个字都认不全的小屁孩,又能有什么决断?再者说了,如今高拱独揽朝政,什么奏疏不得先给他过手?
实际上,朱翊钧之所以能坐在文渊阁里看奏疏,还是李贵妃见天子病重,让朱翊钧先熟悉熟悉政务,才让他来走个过场。
于是,拿给朱翊钧的奏疏要么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么就是早被高拱处理完、司礼监批了红的。
朱翊钧打着哈欠翻着奏疏,脑中正想着回兴龙殿后安排张鲸去搞些人手盯着武清伯时,张宏却走了上来:“殿下,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张大人求见。”
“谁?”朱翊钧脑中想着事,一时没反应过来,又听张宏报了半遍名号,才猛然醒悟:“张居正?不对,张师傅,快请!”
张居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明独相,如今朱翊钧的师傅。
但说来可笑,朱翊钧穿越以后,却连这个师傅的面都没见过,这段时间皇帝病重,高拱和冯保的斗争越来越明面化,张居正忙着布局准备从中渔利,还得防着越来越横行霸道的旧友高拱捅刀子,自然是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去管朱翊钧了。
张居正来得很快,一丝不苟的高呼参拜,朱翊钧也正好近距离的观察着这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
张居正白面长须,身材高大,朱翊钧都不得不承认,张居正确实如史料中记载的那般是个大帅哥,而且充满了中年成功人士的魅力,放在后世都可以当中年帅哥的模板了。
难怪自己那个便宜老妈会和张居正传出绯闻来。
朱翊钧有些不怀好意的揣测着李贵妃和张居正的关系,一时竟然忘了让张居正起身,还是身后张宏轻咳了一声,朱翊钧才反应过来,赶忙抬了抬手:“兴,张师傅求见本宫,所为何事?”
张居正站了起来,稍稍整了整衣冠,保持了一副整洁严肃的形象,才回道:“回太子殿下,臣求见太子,为今日早朝之事。”
“早朝?早朝能有什么事?”朱翊钧一头雾水,今日的早朝可以说是无聊透顶,纯粹就是走个流程,朱翊钧现在都有些不记得早朝上奏了些什么事,只是确定自己应该没有说错什么话、有什么不得了的出格行为,不然那群闲极无聊的言官们早就和疯狗一般扔来一堆奏疏了。
张居正却正了正身子,语气有些严厉:“早朝之时,臣虽未出班奏事,但臣看得真切,太子殿下眼神飘忽、坐姿不正,官员奏事之时,也只是随口敷衍,臣可有看错?”
朱翊钧脸上大窘,自己那么点小动作都被张居正给逮到了,他还真是目光锐利、明察秋毫啊!
朱翊钧也没法反驳,只能承认:“本宫确实有些分神,张师傅没看错。”
张居正点点头,语气越发严厉起来:“太祖定下早朝之制,是为了让我朝皇帝能与百官接触,不被上下蒙蔽,如今太子殿下却在早朝之中分心,事事敷衍,日后登临大宝,又如何明辨是非、治国理政?”
什么鬼?一个早朝分下心就没法治国了?
朱翊钧皱了皱眉头,却也不敢直接硬顶回去,回道:“张师傅说得是,只是今日本宫第一次上朝,又无甚大事,所以才会分心敷衍。”
张居正却也皱了皱眉,幽幽叹了口气,突然开始回顾起历史来:“太祖时,北有蒙元余孽,南有倭寇侵扰,四方未定,那时的朝会,想必是极为热闹的。”
“成祖时,北有蒙古诸部侵扰,南有交趾作乱,那时的朝会,想必也是极为热闹的。”
“英宗时,瓦剌崛起,西南土司反乱不断,那时的朝会,应该也是极为热闹的。”
“景泰年间,英宗北狩,瓦剌围攻京师,天下有倾覆之危,那时的朝会不单热闹,甚至还动起了手。”
“先帝嘉靖皇帝即位初年,大礼议之争,彼时臣虽未出生,但入朝之后也多有耳闻,那真是热闹非凡啊!”
张居正略微停了停,双眼炯炯有神的盯住朱翊钧,说道:“太子殿下可鉴,历代朝会热闹非凡之时,皆是国家纷乱、四方有难之时,天下纷纷扰扰,朝会之上自然也就纷纷扰扰。”
“当今天子圣明烛照,革旧弊、施新政,选贤用能,隆庆初年,南方倭患肃清,隆庆五年,俺答求和封贡、互开互市、边关安定,如今天下昌平无事,朝会之上自然也就无事。”
张居正瞧了一眼正认真思索着的朱翊钧,微微颔首,继续点拨道:“殿下,今日这般无聊的朝会,正是历代贤君和当今圣上治国安民的成果啊!”
朱翊钧明白张居正的意思,张居正在隐晦的教训他,隆庆皇帝为他打下了国家昌平的基础,所以才让他有了这种悠哉游哉的日子。
张居正的话还没完,见朱翊钧眼中光芒闪烁,知道他有些明白过来,干脆图穷匕现,直接挑明了:“太子殿下可鉴察以往,哪一件大事,不是从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呢?太子殿下今日觉得朝会之上奏来的都是些无所谓的小事,便分神敷衍,又岂知之后它会不会变成震动天下的大事呢?”
“先帝登位之初,俺答部不过是一个边弊小部,虽在四处征伐,但于我大明而言可谓不值一提,然而先帝二十年不上朝,一心玄修、不理政事,严嵩当政也只是一心阿谀奉上,我大明文恬武嬉,放任俺答部肆意扩张以至于制无可制,最终酿成庚戌之变,京畿之地饱受兵灾,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殿下,您安知今日朝会上奏的那些事,不会在日后酿出如庚戌之变这般的苦果呢?”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部攻略大同,当时的大同总兵仇鸾竟然重金贿赂俺答部攻打他地,俺答汗倒也守信用,绕开大同挥军向东,破古北口直入京畿腹地,直逼京师。
当时把持朝政的严嵩,竟然要求诸将坚壁自守、不发一矢,放任俺答部在京畿周边饱掠,直到得到明朝通贡的允诺后,才自行从古北口退去。
而作为直接责任人的仇鸾却贿赂了严嵩,不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因为勤王来得快而得到嘉靖皇帝宠信,之后提督京营戎政,一时风头无二,甚至到了能和严嵩、陆炳等嘉靖宠臣掰腕子的地步。
张居正这话一出口,倒是吓了朱翊钧一跳,好家伙,张居正这胆也太肥了,竟然直接当着朱翊钧的面指责先帝世宗嘉靖皇帝!
国朝以孝治天下,皇帝自己都不敢说列祖列宗的不是,何况大臣们?就算是拿列祖列宗举例劝谏,一般也说得很隐晦,哪会像张居正这么大胆?
但嘉靖皇帝确实有些特殊,他笃信二龙不相见的迷信传说,几十年不见自己儿子,隆庆皇帝当了几十年裕王,活得战战兢兢,心中自然是积累了不少怨气,嘉靖皇帝死后便放任徐阶在遗诏里把他爹痛骂了一顿。
张居正作为徐阶的徒弟,又是隆庆皇帝信重的大臣,有这胆子也算正常了。
朱翊钧心里清楚张居正说得没错,一边感慨于张居正的大胆,一边思考消化着他的教训,暗暗点着头。
张居正见朱翊钧的小动作,看出来他听进去了,微微一笑,语气放缓了些:“太子殿下需知,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幅员万里、人口众多,每日杂七杂八的事自然也多,有大有小,太子殿下日后登临大宝、治国理政,请万万谨记,绝不能因事小而烦忧、因事大而逃避,为君者当有一份静气,才能平得了天下事、治得了大明万里江山。”
朱翊钧重重点了点头,起身绕到桌前,向着张居正郑重的行了一礼:“张师傅教诲,本宫定牢记心中,事事谨慎,为我大明再造盛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