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熙出征青州前夕。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袁熙决定趁这个机会介入到军队中去,当次乱世,只有手里有了兵权,地盘,才有地位,才有权力,君不见太宗皇帝李世民,不也是如此登顶的吗。
斜阳西垂,自己文武幕僚纷纷散去,袁熙也回了自己的居住的小院。
袁熙用过晚膳,洗了一把脸,准备到郑氏的院落去拜访一下,这郑氏就是五公子袁买的生母,袁熙觉得在他离开邺城前,他有必要提前布局一番。
二来,和郑氏套套近乎,自己出征在外,万一有人在背后诬陷自己,也好有个替自己说话,通风报信的人,自己好及早应变,也算是一枚袁府的暗棋了。
毕竟刘氏虽然是自己生母,但同时也是袁尚生母对吗,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自己只能另辟蹊径了。
袁熙正要出门,一名丫鬟匆匆赶来,施礼道:“公子,主人命你去书房叙话。”
袁熙心中一愕,心说老爹唤我何事?过去看看再说。
便跟着丫鬟,直奔前院的书房而去。
华灯初上,州牧府里灯火阑珊,不时的有全身甲胄的武士巡逻穿梭。
丫鬟带着袁熙来到了,一座雅致的房屋面前,对着袁熙轻声说道,“主人正在里面等候公子,公子请进,贱婢告退。”
袁熙整理了下衣冠,轻轻的敲了下门:“父亲大人,不知唤孩儿何事?”
“是显奕来了么?进来吧。”
袁熙轻轻推开门进屋,向袁绍施了一礼便立于一旁。此刻袁绍正穿着便服,坐在桌案前批阅文书。
“父亲大人,不知召唤孩儿来有何吩咐?”袁熙小心翼翼的问道。
“别无他事,我是想问问你此次出征,乃是生平第一次,可有什么要求?”
袁绍放下手里的笔,面带和蔼之色看着二儿子袁熙问道。
“孩儿没有什么要求,不过倒是有些担心张郃,万一他不听话……”袁熙小心地组织措辞说道。
袁绍凝视窗外,沉思了片刻,点头道:“你说的这个倒是有些道理,这张郃素来自负,虽然你是主帅,但是你们俩若发生了矛盾,一边是主帅,一边是我之大将,只怕那些个校尉士卒不知道帮谁才好。这样吧,我让你大兄袁谭再拨你五千人当做你的亲兵,只接受你一个人的调遣,这样就不怕张郃喧宾夺主了。”
袁熙听了高兴不已,转念一想,又提议道:“父亲大人,之前拨给我两万人马,大哥心里已经不痛快了。孩儿不想再问他要人,肯请父亲大人恩准,让我自己招募吧。”
这袁谭万一要是在自己的亲兵队里安插了亲信,自己一举一动,岂不是全部被他掌控?弄不好,那天睡觉的时候,脑袋搬了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还是显奕想的周到,父亲就准许你自行出榜招兵。”
袁绍捋着胡须,答应了袁熙的请求。
袁熙大喜过望,再次向袁绍施礼道:“孩儿多谢父亲。”
说完正题,父子二人又闲聊了几句,袁绍一再告诫袁熙,打仗的时候要听张郃的,这家伙用兵有两把刷子,但是大方向的问题要有判断力,只要张郃露出图谋不轨的意图,就把他就地砍了。
袁绍确实是一个护犊子的好父亲,甚至不惜杀了自己手下爱将,也要巩固爱子的地位。
袁熙连声应诺,有了袁绍的这句话,就等同有了尚方宝剑,张郃这家伙老老实实的跟着自己混,不会亏待他,一旦想要喧宾夺主,骑在自己头上撒尿,就要毫不客气的干掉他!
看到袁绍还有很多文书没有批阅,袁熙便起身告辞,兴冲冲的出了书房,然后准备去一趟郑氏的院落拜访。
曲径通幽,转过几个回廊,一座雅致的四合院便是郑氏的居所。
由于袁绍对她宠爱有加,所以郑氏的起居,平时有五个婢女伺候她的起居,每个月还可以领到五千钱的月俸。
当然这只是袁熙母亲刘氏,表面拨给她的;除此之外,袁绍常常背着刘氏,赏赐给郑虞一些珍贵的首饰玉器,因此,一家人曰子过得还算滋润。
“啊……显奕哥哥你来了,我等你好久了哦。”
袁熙刚走到院门前,就看见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正在门前玩耍,旁边有个婢女在陪着。
看到袁熙的身影,小男孩跳起来说了这么一句让袁熙惊愕的话。
“阿买,以后不许叫显奕哥哥,你应该喊我二兄。”袁熙爱惜的抚摸着小男孩的脑袋,假装生气的样子说道。
每次叫小男孩“阿买”这个名字,袁熙就会联想到“吴下阿蒙”这个词,现在不知道吕蒙,还是不是那个“吴下阿蒙”。
这小男孩实在太可爱懂事,虽然袁家兄弟之间关系凉薄,但袁熙对袁买这个弟弟还是挺喜欢的,在袁家也算是难得了。
袁熙每次看见这小子,都会在心底感叹一句“真是个美男子”,这小子要不是自己的弟弟,长大了,一定把女儿许配给这小子。
“对了,阿买,你刚才说等我好久了,这话是真的么?谁告诉你我今晚会来的?”袁熙抱着袁买,疑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