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那几个人很快捞了半桶石螺过来。石螺已经给几人清洗过,外壳很是干净。
石螺个头很大,仅这么一小会。就捞了这么多,可见朱家村的河里石螺数量不少。
石螺跟春笋这两样单拿出来都是好东西。就算不做螺丝粉,石螺也能凭一己之力常年占据现代夜宵必点前十榜单。
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配菜有了,就差主要食材米粉。顾家村里顾卿从未见过米粉,想来朱家村应该也是没有的。
好在,上一世顾卿的家乡酷爱吃米粉,每日早餐,从砍肉粉、鱼粉到卤粉凉拌粉应有尽有。
对于如何制作手工米粉,顾卿也见过镇上的作坊做过。首先将新鲜大米浸泡3小时,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
磨制过程中要尽量磨得细腻,这样做出来的口感更佳。
磨好之后面浆不能成疙瘩状最后将和好的浆送入米线压榨机。
就是一个大桶,下面密密麻麻全是小孔,桶内倒入米浆。上面一块厚重的木板压下去,重量不够上面的木板还会放石头上去将米浆从木桶的小孔内压挤出。落入下面满是开水的锅中。
米浆压制成线,进入锅中煮熟即成熟米线。再用用长筷子挑出,冷水降温,沥干水分使之回生,然后搓散、阴干表面水分,米线就做出来了。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用于红薯粉、土豆粉,也就是酸辣粉的原粉手工制作。
眼下还未立春,春笋也还未出苗,一切还早。
“朱里正,待到山上出笋时你找个人去顾家村给我捎个信,到时候我再安排人过来大量收购。”
“好好好!”朱里正等的就是顾卿这句话。
厨房内,朱萏跟朱菡两人看着米缸啥了眼:“娘,这咋回事?我年前不是还让人捎了工钱回来。这咋没买米呢?”
朱母缩在一边,支支吾吾,半天没哼出一个字。
朱菡家中七个兄弟姐妹,如今爹娘的年纪都已经年近五十岁,家中排行最小的弟弟跟顾诺同岁。
这一大家子,大过年的米缸里竟然连一粒小米都找不出来。
“到底咋回事?爹,你来说!”
“二哥”朱家老三朱茵忿忿道:“你没发现今日长姐一家都不在嘛,昨日长姐夫就将家里搜刮干净连同老四年前捎回来的工钱一并给搜刮带回娘家去了!”
“二哥,四哥你们回来有没有带点吃的?”朱小七知道这样问很没礼貌,可是他实在饿的不行,昨晚到今日他滴米未进。此刻捂着肚子,白着一张脸,饿的有气无力。
朱菡冷着一张脸,给了朱萏十两银子,让他速速去村里买些粮食、鸡鸭蛋什么的回来。
“爹娘,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六张嘴要吃饭。你把老四的工钱给了也就给了,怎么还能让他们把家里的粮食全部带走呢?这带走了,若是今日我未曾回来,你们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朱母抬头有些诧异,她记的老二这孩子性格跟他们一样软,如今怎的变得这般强势了?
不过强势好啊,她就是一辈子强硬不起来,这才处处被人欺负。如今老了,还要看一个上门女婿的眼色,她这辈子是完了,以后就靠老二为家里争一口气了。
就是不知道那郡主好不好相处,“娘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娘年轻时,没法撑起这个家,现在更加……”
朱母抹了一把眼泪:“你姐她也没办法,咱们家实在太穷。让你姐嫁人吧,媒婆说了好几个,人家不是嫌弃你姐年纪大,就是嫌弃你姐兄弟太多,不愿意娶。好不容易有个肯嫁过来的,那家里比咱们家还穷……”
是啊,若不是比他家条件还差,谁又肯嫁来他家呢?
“可这做的也太过了!”朱菡跟着顾卿,潜移默化身上也有了顾卿的影子:“长姐两口子还有老三跟着你们在家种田,老四跟着我每个月我的工钱,老四的工钱都给了你们。
可你看看,小五小六小七三个都瘦成什么样子了?郡主家的亲弟弟也同小七一般大,可人家个头都到我胸脯了,咱们家小五都没人家高。”
朱母被朱菡一顿数落也不吭声,就缩墙角默默抹泪。
朱菡看的气不打一处来。此刻他终于理解为什么有时候他们明明什么都没做,郡主却那么生气,那是怒其不争啊。
朱萏很快从村里买了不少粮食回来,他在顾家呆了那么久,知道郡主每日只吃白面,白米。
可村里吃这些的人特别少,他走了好几家才买到这七八斤。
小黄米倒是买了四五十斤,另外又买了五只鸭子五只鸡,还有二十个鸡蛋,两条鱼。
这些人一看是他买,都打着十二分的热情,拎着东西帮他送到了院子里还不肯离开,就现在院子里,伸长了脖子往里瞧。
他们可听说了,那郡主长的国色天香,头上带的那首饰都是金子做的,随便扣一点下来,都能够他们吃一年。
朱家这小子可真是个有福气的啊!
厨房里,朱菡阴沉着脸,舀了半斤白面加水和上,又敲了两个鸡蛋进去搅匀。
朱母默默地走过来烧火。
几个小的看到厨房开火,立刻都围了过来。
“二哥。这白面是给嫂子吃的吗?”小五咽了咽口水问道。
听他提到嫂子二字,朱菡的脸色这才好看几分,“不是,这是给你们吃的。还有她如今是郡主,你可不能再叫她嫂子,得如旁人一样喊她郡主!”
小五不懂,问道:“可她明明就是二哥的妻子,咱们得嫂子啊,为啥要喊郡主?”
朱菡将面饼翻了个面,耐着性子解释道:“因为她是郡主,是皇族。而咱们只是平民。”
小五又问:“连二哥你也要叫她郡主吗?”
“嗯!”朱菡点点头,将面饼从锅里盛出。几个弟弟立刻上前,一人拿了一块,也顾不上烫,直往嘴里塞。
“你们不烫吗?”朱萏都惊呆了,“这是几日没有吃过饭了?”
“大年三十那天,长姐夫就把家中的粮食全部打包好了,只留了一小半碗小米给咱们熬粥喝,昨日连粥也喝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