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村打开大门,在陆通带领下倾巢而出,持铁枪和大刀的男人们打头阵,女人在后面补刀。
紫玉手持铁枪站在墙头,看着山路上黑压压的难民蜂涌而上。
也有那因人多,被挤下山崖送命的人,人群中的踩踏就更不用说了。
狭窄的山路,极大地限制了难民的进攻,给坎儿村提供了最好的保护。
真刀真枪对上木棍、菜刀、砍刀,高下立见。
惨呼和痛嚎声,响彻这片山谷,堆积的尸体和汩汩的鲜血,令冲在前的难民心生退意。
“杀了他们,我们死了这么多人,决不能就这么算了,让他们所有人赔命。
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坎儿村是我们的!”
贴着山壁的阎有文,红着眼高声鼓动,脚步却不曾移动半分。
站在墙头的紫玉眯眼,拿起脚边的弓箭,搭箭弯弓。
“嗖!”
一箭穿喉,直取跳得欢的阎有文,张着的嘴都没来得及合上,便被淹没在人潮中,没谁记得他是谁。
…
黑夜降临时,空中飘起鹅毛大雪,山间的厮杀还在继续。
枪钝刀卷,人困疲乏。
没有任何后援支持,又被前后夹击的难民,纷纷跪地举手投降。
约五百人的队伍,活着的不足一百人,其中一半的人带伤。
有一小半的人,是在推搡中落下山崖,被踩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落下的鹅毛大雪,很快被染红,浑身浴血的坎儿村人,举着火把将投降的人围得死紧。
“堡主,这些人怎么办?”
陆通提着砍卷的大刀,浑身滴血杀红了双眼,看难民如死人。
“杀了!”
提着滴血棍子而来的邱德贵,身上沾着少许血渍,根本不给紫玉说话的机会,这个恶人就让他来做。
紫玉讶然地看向邱德贵,她真没想过将这些投降的人也给杀了。
本意是将他们赶到山脚下,形成一个小村落,弱化坎儿村的存在。
…
“大侠,饶了我们吧!
我们都是被田大有骗来的,是他说这里有吃不完的粮食,还有肥沃的土地。
我一家都没杀人,只是想跟着混口吃的,真的!”
二十多岁的全天有,悔得肠子都青了,爹娘和娘子为了给他和孩子省一口吃的,都饿死在路上。
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才三岁,他不想死啊!
“大侠,饶了我们吧!
我们都是被骗来的,真没动手!”
其他人跟着磕头求情,这些人身上都没沾上血迹,那是因为他们处于中间,还没来得及对上。
“坎儿村属私人领地,擅自围攻造成人员伤亡,按律当诛连九族。
你们有几个脑袋来砍的,田大有为啥骗你们,就是想让你们来当替死鬼。
他好在后面捡大便宜,当你们推墙的时候,他就躲到人群后想跑,已被我给杀了!”
邱德贵厉声喝斥着这些人,一个个吓得全身筛糠,他们即便是当了难民,也不想被诛连九族。
那高高在上的当朝律法,对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威压。
“大老爷饶命,大老爷饶命,我等愿做牛做马来赎罪!”
全天有按着两个儿子一起重重地磕头,只有求得眼前的人心软,他们才有一条活路。
“邱叔,将他们赶到山脚下落脚,将功赎罪替坎儿村守路口。
每月评选表现好的前十人,每人奖励两斗红薯,有大功者奖一斗棒子面。”紫玉见邱德贵对她眨眼,站出来道。
“谢公子饶命,谢公子饶命!”
在生死边缘溜一圈的难民,感激涕零地磕头谢恩,把紫玉当成了他们的再生父母。
“公子,小民这就把已死之人弄到山外挖坑焚烧,推下山必会引来野兽,也易引发瘟疫。”全天有主动提议道。
“好,这事就由你负责,办好后赏一斗棒子面,找坎儿村村长沙大朗领。
山脚下的村落叫坎子村,由你担任村长。
管理得好有功,同流合污者死!”
紫玉将烫手山芋甩出,倒要看看这个人能不能管理好一群难民。
“谢公子,谢公子!”
被意外之喜砸中的全天有,激动得脑子嗡嗡响,牵着两孩子赶紧磕头。
其他难民羡慕得眼红,却不敢造次,那滴血的大刀还散发着腥臭,地上黏腻的血迹也在提醒着他们。
紫玉让人在路边架起五口大铁锅熬红薯杂粮粥,难民见有吃的,一个个的简单包扎一下伤口后,在火把下积极地搬运尸体。
后续的事,自有张思远等人安排,紫玉带着邱德贵一行人回坎儿村。
跟着邱家人行事的胡家、袁家、方家,一进坎儿村眼睛都不够使的,却没人敢出声询问。
…
“贾叔,带邱叔去洗漱一番,出来就可以吃晚食了。
把他们四家人也带下去暂时安顿,给他们说说咱们的规矩,不愿意的可以到坎子村落脚。”
紫玉留在村中新开劈出的石坝上,没参战的妇人和孩子,围着大锅忙得热火朝天。
稠得能插筷子的浓粥,刚出锅的窝窝头,炖鱼。
见到成筐吃食走不动道的四家人,一个劲儿地咽口水,邱德贵没好气地道。
“还不快去洗洗一身的脏污,都给老子留点儿面子!”
“嘿嘿,叔那不能!我们又不是土匪!”约四十岁的胡春树狠狠地收回目光,陪笑道。
胡春树为他紧跟邱家人步伐而得意,那可是能活命的吃食,外面没人敢露在难民眼前。
一旦暴露,那结果不用说也知道是什么下场。
坎儿村的彪悍,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印象不深刻之人,都搬往村外进了尸坑,被一把火化为灰烬。
真正的尘归尘土归土,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当一群人围着火堆吃半夜才来的晚食时,邱胡四家人已签下卖身契,各家分配到两间屋子暂住。
按人头分到过冬粮食、被褥、衣服时,四家人齐齐向紫玉磕头谢恩。
逃难大半年,终于有一个安身之所,还有吃有穿,这样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在老家时还好,四家人自是对紫玉感激涕零。
四家人都是做惯农活的,很快融入坎儿村的生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