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幽暗的房间里,一众世家大族的人聚集于此。
他们中有豫州氏族的人,也有河北氏族的人,不过大都戴着斗笠,遮住了面部,再加上周围尽是一片漆黑,唯有一盏忽明忽暗的烛火在提供着微弱的光亮。
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难以辨别彼此的身份。
这也是此次豫州氏族、河北氏族,这两大对立的氏族敢同时汇聚在一起的一个先决条件。
他们信不过彼此,唯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能安心地坐在一起。
“人都到齐了吗?”
开口的是一个沙哑的声音。
很明显这个声音是刻意伪装出来的,听起来令人感觉有些不舒服。
“我们的人齐了,你们呢?”
又有一人粗着嗓子道,同样不是真声,是伪装出来的声音。
“齐了。”沙哑的声音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开始吧。”
“各位都可畅所欲言,这里很安全。”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世家,甚至彼此敌对,可这次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我们必须联起手来,才能共同应对。”
“刚刚传回来的消息,许云逸已经动手了,他要在现在就把所谓的私塾办起来,还把今日所有去到许家的世家子弟都分配了出去。”
“这其中,有不少都是我们的人啊。”
粗着嗓子的人答道:“此事,我们也都听说了。”
“真是没想到,许云逸会在忽然之间提前,不是在春季,而是现在就要直接把私塾办起来,直接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这么一来,我们双方提前布置下去的人手恐怕要通通失去了,而且这些人还会为许云逸所用,真的当了什么教书先生。”
“许云逸,好厉害的手段!”
略微的沉默。
沙哑的声音道:“此事已成定局,我们无力扭转,只能按照许云逸安排的去做。”
“不过,我们派出去的人一定要稳住他们的心态,他们不只是我们的棋子,还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我们的一大助力。”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尤其是许云逸最是工于心计,若是这些人被许云逸攻克,那我们所有人也都有了暴露的可能。”
“同意。”
粗着嗓子的人答道,“那么,我们就只剩下了最后一件事情。”
“许云逸的私塾眼看着就要办起来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你们说呢?”这一次,沙哑的声音并没有给出答案。
粗着嗓子的人笑了一声道:“好,我们说就我们说。”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许云逸想要在民间办私塾一定会遭遇重重困难。”
“这些困难不仅仅是我们给的,还有民间百姓给的。”
“许云逸让他们读书、认字,给他们进入朝堂的机会其实就是在往他们手里塞金砖,目的是也为了他们好。”
“不过,许云逸的做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民间百姓千百年来的生活模式。”
“他们的父亲辈靠的是种田,爷爷辈靠的是种田,再之上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现在不种田了,让他们去读书,他们愿意吗?”
“许云逸的一片好心,民间的百姓可未必就会领情。”
“看着吧,不需要我们出手,许云逸就会面临难以解决的困难。”
“而带给他这些困难的,就是他想帮的那些百姓!”
“所以,我们的意见是,停止任何动作,让原本该有的问题自己暴露出来。”
“我们只需要在背后推波助澜即可。”
“好好好!”沙哑的声音道:“这一次,我们倒是想到一起去了。”
“我们直接出手,风险太大,藏在背后推波助澜才是更好的方式。”
“许云逸不是看重这些百姓吗?他不是要帮这些百姓出人头地,甚至不惜与我们所有世家为敌么?”
“那我们就干脆利用这些百姓来对付他许云逸,当他的私塾同时被我们世家和民间的百姓都抵制的时候,我倒要看看多谋如许云逸要如何扭转局面!”
……
与此同时,邺城的百姓也都知道了马上要开办私塾的事情。
毕竟这是冀州的首府,是皇宫以及许霄丞相府的所在地,消息自然也是最为灵通的。
一时间也传得沸沸扬扬。
就如同许霄说预料的一样,百姓们对让自己的孩子去私塾读书的事情并不排斥,却也没有多么看重。
他们生来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理所应当认为自己的下一辈也应该种田为生。
他们羡慕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学识渊博,气度从容,更加羡慕世家大族的人在天下拥有的超然地位。
可是他们却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能达到那一步。
不过,在听说许霄的私塾马上就要开办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私塾的。
甚至连一些年纪大一些的成人,也要厚着脸皮打探着能不能去私塾看看。
主要原因不是为了去学东西,而是为了那一顿饭。
如果全家人都能免费吃上一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以省下不少粮食呢。
只是很可惜,许霄的私塾不论男、女都收,却也是只收还未及冠的儿童和少年,年纪大的一概不要。
这也是必要的一个限制条件。
否则,若是只要想来就全盘皆收,恐怕整个邺城的百姓就都要来了。
就算是许霄的粮草够,私塾的位置也不够啊。
另外,一个人的黄金学习时期以及注意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年龄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年纪越小,接受能力越强,也越是能够成才。
可以想象,当许霄的私塾开学之时,来私塾上学的人一定不会少。
但是,这是因为现在是冬天,家中、田里都没有事。
待到春天、秋天农忙之时,这些孩子还能不能待在私塾里安心读书,这是一个问题。
而这也是许霄马上要解决的一个点。
可是面对这个问题,他注定不能用太过强硬的手段。
因为他面对的是百姓。
他能十分强硬地对世家,对诸侯,对外族,可是对百姓,他做不到。
更别说,其实百姓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春天、秋天农忙的时候,一家人都很是忙碌,这个时候哪怕只是一个孩子都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如此,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了。
现在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去私塾坐着读书。
这是不可能的。
而许霄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也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继续给百姓更多的好处。
当百姓们的孩子在私塾读书得到的比去田里做农活得到的更多,他们就会让自己家孩子在私塾读书。
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不过,这些好处可不是区区一顿饭能比的。
许霄给的东西要更多才行。
可是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徐州这么多的州郡,有数以百万的百姓。
家家户户都有孩子,许霄还真的能每一个都给足了好处?
这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还有,每一个孩子年纪、身体状况不同,他们给家里带去的帮助也不同,许霄不论是一视同仁,还是因人而异,都会引起许许多多难以预料的麻烦。
到时候恐怕不仅事情解决不了,还要给自己惹上一身的骂名,根本得不偿失。
许霄只是略微考虑,就直接否定了这个选项。
第二个,革新生产农具,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如此一来,一家人的负担都减少了,孩子自然也就有了时间来学习。
作为一个穿越者,许霄拥有着跨越了几千年的学识和技术,他的眼界、心中所想的东西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比的。
就如同一位伟人说过的那样,现在的许霄如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能酿酒、制作香水,还能创造出马术三宝、木牛流马,现在自然也能创造出全新的农具。
而这又离不开一位真正的大才,那就是昔日从荆州接回来的黄月英。
否则,许霄便是知道大概的做法,也需要好好琢磨一阵才能真正做得出来。
要在这个冬天实验成功,做出第一个,然后在大规模地制作,并投入使用就更难了。
毕竟他可是大汉的丞相,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真正投入到农具的改良上又能有多久。
现在有了黄月英,许霄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大致的做法告诉黄月英,不出三天黄月英就能初步拿出一个成品来,根本不用担心其他的问题。
于是,许霄在第二天的时候,就找到了黄月英,并把这件事交给了她。
黄月英对此兴趣十分浓厚。
她的天赋绝对不仅仅是体现在机敏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工上,还有对这些东西无比浓厚的兴趣。
也正是这份兴趣才让黄月英成为了现在不可缺少的一大助力。
在见到黄月英的时候,许霄还见到了当初先后跟随着他来到冀州的糜贞、甘梅、大桥、小桥。
按照惯例来说,她们都应该嫁入许府的。
这也是他们的家族把她们送到邺城最主要的原因。
只不过么……
许霄与她们并没有什么交集,更别谈感情了。
甄宓倒是说过,要不都纳妾,进了许家的门。
这几个女人都没有选择,只是跟随着命运随波逐流,早就到了该成婚的年纪,却因为在他许霄的身边,都要变成老姑娘了。
而且,这几位除了黄月英,个个都是花容月貌,仪态不凡,而黄月英虽说模样比起这几位差了点,可胜在了独一无二的能力上。
这几位倒是都有嫁入许家的资格。
只是,蔡琰不愿意。
她没有说明原因。
可是许霄却是能想到,蔡琰是不愿意与太多人分享他的。
万般无奈,也是各种巧合之下,有了一个甄宓,一个貂蝉也就算了,绝对不能再有其他人了。
何太后也不愿意。
按照她的说法,连四个女人都满足不了,再娶五个不是更没戏了?
二比一,反对票领先,这件事也就暂且搁置了下来。
其实连许霄自己有时候都会想,这几位女子究竟该如何安排。
留在邺城是孤独终老,送回各自的家乡,又有他许霄这一层关系在这里,怕是没人敢娶。
直接一个进退两难,真是令人头疼。
不过好在糜贞、甘梅、大桥、小桥四人的状态似乎还可以,几人一起远离了世家的争端,又无人打扰,得以平静地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这件事需要解决,但是并不怎么紧急。
办完事情,许霄就回到了家中。
过了两天,黄月英带着自己初步做好的一系列农具来到许霄这里。
许霄看过之后,又给出了一些改动意见,然后两个人再根据现实的情况做出了一些修改。
两人在一起共同研究足足四日才算完工。
黄月英绘制出图纸,又请来整个冀州最高明的工匠来照着图纸开始制作。
在起初时,黄月英甚至亲自待在旁边指导,以免出现什么误差和纰漏。
在接连做出一些都没有问题的农具之后,她才放手。
而这些农具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之中。
不止是冀州,就连青州、徐州等几个州郡也都开始陆续地制作起了许霄特制的全新农具。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经过这两个多月的全力生产,到了明年开春的时候,将会有超过半数的农户用上这些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的农具。
许霄在为即将到来的问题寻找着解决之策。
私塾在这段时间也开了起来。
教得怎么样,这些从未接触过书本的普通百姓家孩子能学成什么也不知道,不过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很是热闹,颇有一片欣欣向荣之相。
见到这一幕,许霄的心里十分满意。
他这无比艰难的第一步总算是走了起来。
过了一个月,比许霄还要大上几岁的许褚成婚了。
见到自己的大哥终于也有了一个家,许霄的心里很是欣慰。
许褚成婚的那一天,整个邺城都是一片喜庆。
数不清的文臣武将都前来庆贺,就连皇帝刘辩都派人送来了贺礼,堪称是这个冬天除了许霄开设私塾之外,最盛大的一件事情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