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纪灵还在疑惑,可被袁耀这么一提醒之后,他顿时眼前一亮。
对啊,庐江郡里最有钱粮的人,莫过于那些山匪了。
别看这些人是山匪,可庐江郡山匪存在有很多年了,这些山匪不但自己种植粮食,还会打家劫舍,劫掠往来的商贾。
其中,积攒下来的家业,并不在少数。
毕竟有些山贼只是因为穷的吃不下饭,不得不落草为寇,而有些山贼,就只是一个职业。
庐江郡内山峦层叠,山脉连绵,又有不少山越人聚集,十几年前就有山越宗帅黄穰联合江夏蛮族发生过叛乱。
当时闹出来的动静,虽然比不上黄巾起义,却也同样不小,跨州连郡,声势浩大。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来,这帮山贼们,家底丰厚,若是可以消灭一部分山贼,得到他们的存粮,不但可以解决暂时的钱粮问题,甚至还能够收编俘虏,扩充兵马。
这一点,是袁耀一开始就想到的,毕竟历史上,东吴接连讨伐山越人,不但从山越人的手中得到了很多钱粮,很顺势扩充了人口,征召了兵马。
简直就是一举多得,而袁耀自然也可以效仿。
而他之所以从寿春走到庐江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纯粹也是为了先训练自己手下的这点人手。
经过如今小一个月的训练,这帮老兵已经有了很强的基础了。
可以派上战场一试了。
“公子的意思是,让我们手下的这些士卒,现在就去剿匪?”
“没错啊,我都已经打听清楚了,在去潜县的路上,就有一伙山匪盘踞在官道旁,人数不多,只有区区三四百人。”
“这些人,刚好可以让我们手下的这些人马去练练手。一来让他们找找战场上的感觉,以作练兵之用,二来嘛,也能够帮我们解决粮草的问题。”
袁耀说罢,便伸出手在一张绢帛地图上一指。
昨天他向刘勋打听山匪消息的时候,就大致的让刘勋标注好了庐江境内各大山匪的老巢所在。
他的目标虽然是这三股比较大的匪寇,但一开始肯定不能够将自己的目标打到那些山匪的身上。
先不说袁耀如今这点老弱病残,是不是对手,就算是对手,在毫无交战经验的袁耀看来,也不能够冒险。
所以还是需要先拿一些实力稍弱点的山匪练练手,一来增加交战经验,二来也可以顺势培养手下的人马,给他们增强信心,培养战斗素养。
同时缴获山匪的兵器,钱粮,用来壮大自己。
既然袁耀已经做出了决定,纪灵只是起身看了看自己身后的这些勇士营的将士。
“公子,说的也对,是该到了训练训练这帮人的时候了。”
“就由末将亲自率领这些人,前往剿匪吧。”
纪灵开口,袁耀也没有拒绝,纪灵本身实力就不错,有他坐镇,剿匪的难度会小很大,这毕竟是第一次,袁耀之前没有经验,有纪灵帮衬着,也更为容易。
按照袁耀的思路,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距离潜县五十里的一处名为五峰岭的地方。
此地盘踞着一伙山匪,专门打劫往来官道上的商贾,杀人越货只是小事,还时常骚扰周围的村镇。
只是因为潜县附近山脉众多,这潜县县令又一直还没有上任。
没有官府组织人手去剿匪,这帮匪寇自然能够逍遥自在这么久的时间。
甚至因为连续一两年的时间,都没有引起官府的注意,他们的胆子更加大了起来,公然在官道两侧开设闸口,收取往来的路人买路钱。
这些事情,自然而然落入了袁耀的口中,在距离这伙匪寇不算远的距离时,袁耀便让手下的三千兵马,分成了两批。
一批三等兵的老弱殿后,一批一二等兵精壮主力在前。
在临近山匪据点的时候,袁耀又让二等兵暂时停下,只让纪灵率领那些三等兵,前往山匪的据点。
三等的老弱病残,袁耀一开始就没把他们当成生力军看待,所以根本上排不上什么用处,顶多当运输辎重的人马。
而二等兵虽然都是一些正常人,也有过一些训练,想要让他们直接参加战斗,也不太好。
主要这伙山匪人数不多,才区区数百人,袁耀手下二等兵就有上千人,远胜匪寇的人数,让他们出马,根本起不到训练的作用。
就算歼灭了这些山匪,也只是利用人多的优势,击溃的。
等快要到达山匪的据点时,袁耀亲自前跟着纪灵率领那四百多三等兵前往。
不远处的官道上,一根大木桩立在两侧,一根巨木横在中间。
十几个穿着流里流气的中年壮汉,拿着各色刀具站在两侧,一看到有人过来了,立刻上前。
纪灵和袁耀早就已经算计好了,一开始只带着几个随从上前,伪装成为过路的商客。
不然大军直接出现在官道上,这几十个匪徒,哪里还敢上前触其锋芒。
一旦打草惊蛇,那想要剿匪这帮匪徒的难度就要大很多。
虽然纪灵觉得这么做有点太过谨慎,可袁耀认为小心使得万年船,就算是杀鸡,也应该用牛刀才是。
“站住!你们几个,干什么的!”
其中一个看似头领的家伙很快便上前拦截纪灵,纪灵一向自视甚高,面对这些匪徒,其实他的打算直接交手,来多少都可以杀多少。
不过这一次等山匪靠近之后,纪灵终于没什么好忍耐的。
撇开自己手中的破布,直接亮出了兵器。
“干什么?替天行道!”
一句话说完,纪灵手中的长刀就已经挥砍了出去。
跟在纪灵身侧的几个老卒也是立刻紧随其后,挥刀便砍。
几个山匪一时间,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
以往都是他们拿兵器吆五喝六的吓唬人,可没想到今日,居然被人给先动手了。
领头的一人刚准备拿出刀来反抗,那纪灵的大刀就已经落在眼前了。
噗嗤一刀,人头落地。
七八个山匪,还未反应过来便死了四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