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所言极是,虽然现在的火铳稍有不足,但前景广阔。”陈松说道。
陶成道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出了自己想知道的事,“在下听说,你能改进火铳,甚至还可以让火铳连发?”
在来的时候,朱元璋将之前陈松给朱棣说的那些话说给了陶成道。
说实话,陶成道也在火器之道上钻研了很长时间,对于陈松之前对朱棣说的那些话,持保留意见。
陶成道不止一次的想过改进火铳,可是做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
“先生稍待!”陈松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取出一张宣纸,平铺在面前的桌子上。
陈松拿着铅笔和尺规,在宣纸上画着图。
尺规是这个时代的尺规,为了避免别人注意。
至于铅笔,是从医院中找来的。
为了掩人耳目,陈松将铅笔外面的漆全部刮了。
铅笔并不是后世独有,《汉语辞海》中说,铅,铅粉笔;椠,木板片。
古人不仅已经知道用石磨做成铅笔芯写字,还用小木板夹住笔芯方便书写也防断。
成书于汉朝的《西京杂记》记载:“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
而这里的铅提椠,就是原始的铅笔。
所以说,陶成道在看到陈松手中的铅笔时,并不奇怪。
陈松画图的速度很快,没多长时间就将一把这个时代的火铳画了出来。
看着陈松画的图,陶成道忍不住夸赞道:“好,如此功底,准实厉害。”
且不说陈松是否真的能有改进火铳的办法,光是绘图的这份本事,就足以让很多人仰视。
看到这里,陶成道对陈松的话相信了三分。
陈松指着图纸,看向陶成道:“这是现在军中使用的火铳!”
陶成道对陈松能画出军中火铳这件事情没有怀疑,毕竟是朱元璋的女婿,还和朱棣交好。
陈松绘制的这把火铳叫做“赤城明洪武手铳”,这是装备于京营的制式手铳。
这个名字是后人给起的,在1964年,出土于河北赤城县,存于河北文物研究所,所以以赤诚开头。
《明会典·军器军装》中将这把火铳称为“手把铜铳”。
铳呈细长管状,口径厘米,全长厘米。药室部略外凸,上有点火孔,铳身有4道固箍。
这是一把标准的火门枪,属于原始的火铳。
这样的火铳只能进行面打击,不能进行精准打击。
在近距离上,威力可观,可要是距离一远,就有些费劲。
“现在的火铳,缺点很多……”
陈松指着图纸上的火铳,将这个时代火铳的缺点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陶成道听的很认真,期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你说的不错,现在的火铳确实有这么多的缺点。
其实,我也常常在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对火铳进行改进,可以让它威力更大,射程更远。”陶成道看向陈松。
“改进火铳很简单,只需要换个思维……”
“我们可以这样想,这里是火铳的铳管。”
陈松指着火铳的铳管,对陶成道说道:“火铳的铳管长一尺余,这个长度太短,铳子没有达到最快就飞了出去,浪费大量火药。
铳管很宽,不利于铳子加速。铳管中装填的铳子数量太多,这也不好……”
陈松单单就火铳的铳管,说出了好几个问题。
陶成道捏着下巴,道:“若是火铳的铳管太长太细,那威力会大打折扣啊。
火铳里面的铳子放的少,那威力不是会下降吗?”
“不,你听我说……”
陈松将高中物理书上的基本知识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尽可能简单的讲给陶成道听。
陶成道认认真真,虽然有些地方听不懂,但大部分都能听懂。
“你的意思是,铳管越细,里面越光滑,就算只有一个铳子,威力也会很大?”陶成道问道。
“是的,你说的没错。”陈松接着解释了一遍,然后指着火铳的装药室,将这里的问题指了出来,同时说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陈松不是没想过搞燧发枪,只是这个时代的钢铁质量实在堪忧,而燧发枪对簧片的要求很高,以现在的钢铁质量,十发里面能激发两三发都烧香拜佛了。
燧发枪故障率高,在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
陶成道是这个时代的火器专家,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让他很难在看到火铳的改进方法。
在听到陈松那颠覆性的话语后,陶成道只觉得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以前遇到的那些问题,几乎全部迎刃而解。
陈松将之前自己绘制的火铳图纸取了出来,平铺在桌子上。
“这是我之前绘制的改进火铳图纸,你看看!”陈松指着图纸,看向陶成道。
陈松绘制的这个火铳,和万历年间火器专家赵士祯研制的掣电铳差不多。
“这这这……”
陶成道看着图纸上的火铳,眼睛圆瞪,结结巴巴。
他趴在桌子上,眼睛都快要贴在图纸上了。
“这这这是火铳吗?这是火铳吗?怎么会如此精细?怎么会如此精细?”
陶成道抬起头,看向陈松,一脸的不可置信。
陈松说道:“先生,虽然图纸在这,但在下不敢保证工匠们能将这火铳打造出来。
如果打造不出来,那就算有图纸,也是白费。
这个火铳……”
陈松解释了一下这把火铳的优点。
陶成道的目光重新放在图纸上,“你说的不错,火铳如此精细,打造起来也是一个问题。”
“还有,火铳的里面的粗细都是一样的,里面的子铳也是一样的。
所有的火铳,都必须是一样的,不能有太大的差距。
恐怕,想要实现这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陈松摇摇头,一脸担忧。
在手工打造火铳的明朝,尤其是洪武年间,打造出来的火铳几乎每一个的内径都不相同。
这也是陈松最为担心的一个原因。
陶成道看着图纸,感慨道:“你说的不错,想要让所有的火铳都一个样子,实在是太难,非人力所能及也。
但是,你画的这个火铳,实在是太美妙了,太精细了。
如果能成功的制造出来,对于我大明军队来说,将会提升很多。”
“所以,在下希望先生能鼎力相助。
先生是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手下有好几千工匠,到时候先从里面挑选出一些技艺精湛的,先试制再说。”
“好,那就听你的,先将这个火铳试制出来。”陶成道点点头。
见陶成道同意,陈松接着说道:“这样吧,若是先生时间充足,那咱们明天就开始吧,早一天开始,早一天完成。”
“好,我待会去一趟工部,先召集工匠。至于这张图纸,就先放在你这里。”陶成道指着图纸,看向陈松。
送走陶成道后,陈松将图纸存放好。
陶成道的本事不小,作为飞天第一人,虽然目光局限,但若是开拓他的眼界,能力会进一步提升。
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陈松没有去上早朝,朱元璋给陈松制定了任务,目前先以制造新式火铳为主。
不用上早朝,陈松也乐得清闲。
工部的军器局没在工部衙门,毕竟是打造兵器的地方,污染比较大,所以安置在了东城外秦淮河旁。
一月底,陈松跟着陶成道来到了军器局那里。
连绵不断的工坊遍布这片地方,围绕着秦淮河两边,到处都是冒着黑烟的大烟筒。
这里的工匠有好几千人,占地面积非常大。
这里不仅打造兵器,还冶炼钢铁,随处可见炼铁的高炉。
这里是秦淮河的下游,所以不用害怕污水倒灌进城。
凡是和军事相关的,都是军事重地。
如果没有专门的关防印信或者专职的官员带领,普通人别想进来。
到达这里没多久,一个一脸堆笑的中年人带着七八个随从来到了陶成道的面前。
这中年人是军器局大使,主管军器局之事。
“将我之前挑选出来的那些工匠召集起来,赶紧去做。”陶成道冲着军器局大使摆摆手,让他赶紧去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军器局大使急忙调转方向,朝着里面跑去。
军器局大使走后,陶成道带着陈松朝着一个由砖瓦搭建的工坊群走去。
一边走一边解释,“那里就是军器局打造火器的地方,里面有专职工匠四百人,学徒两千八百余人。
京营士兵所使用的火器大都由这里打造,我已经挑选好了技艺精湛的工匠。”
陈松跟在陶成道的身后,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到处都是劳作的工匠,到处都是烟熏火燎的场面。
时不时还能看到手持军刀试验锋利程度的工匠。
走进那片砖瓦工坊群,军器局大使带着陶成道之前挑选出来的工匠静静的站在入口处。
看到陶成道走过来,军器局大使带着这些工匠簇拥了上去。
“你先下去吧,待会有事会找你。”陶成道冲着军器局大使摆摆手,示意他可以离开。
军器局大使冲着陶成道拱拱手,带着随从走了出去。
陶成道指着眼前的这些工匠,给陈松介绍起来,“这些工匠有二十个,全都是能写会算的。
工部的工匠数量虽然很多,可是能写会算的非常有限。尤其是负责火器这一块,数量更是稀少。
这些人是我专门挑选出来,负责打造新式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