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
卫青一路急行,直至未央宫前。
一见天子,卫青立刻抱拳跪地,直接请命:
“陛下!臣请出兵攻打匈奴!”
刘彻对卫青的到来并不感意外。
只是刘彻还未从天音所说的消息中缓过神来。
短短两刻钟的时间内,刘彻受到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先是突生黑幕,疑有灾祸,而后天幕出现,泄露仙界,再之后,又被落下闳指出此为大汉,方得知世界广袤,大汉疆域,实在是不堪提。
而后,落下闳又由天音指点,保证能修新历法,用以指导令时。这份喜悦刚上来,天幕又放出天灾成因和大灾之景,让刘彻不得不紧急思考对策,以保证后续应对。
就这,还没完!天幕紧接着又放出‘天国’救灾之景,其鼎盛国力,可见一斑!
以上种种,每一条冲击,都能令人半天缓不过神来!
可刘彻还能强撑着,根据天音内容,和臣子分析出其人身份,并推测时间,揣摩目的。
其意志力,不可谓不强!
直至天音准确的提到了‘汉人’和五胡乱华,汉人人口竟然锐减持八百万!
这段话语的信息冲击下来,刘彻是真撑不住了。
因为只要稍一分析,就能从人口数量上,想到一个最糟糕、也最有可能的可能。
汉,亡国了!
而且还是被胡人入侵而亡!
自己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什么匈奴乃疥癞之患!分明是亡我大汉之敌!
刘彻沉浸在大汉亡了,不行我必杀匈奴胡人以绝后患的情绪当中,差点没有立刻答应卫青的请求。
但政治家的本能,还是让他遏制住了自己。
大军开动,便没有回头之路,没有做足准备,绝不能贸然答应。
刘彻沉声,对着卫青说道:
“你先起来!”
这便是不答应的意思了。
卫青怔住,竟没想到天子会拒绝自己的请战。
他忍不住再次喊道:
“陛下!”
对于有用的人才,刘彻向来宽容。
“你先起来,朕未说不出兵,只是不能现在出兵!”
说完,刘彻又加了一句:
“如今可是春季,还是要以春耕为重。”
春季举全国之力打仗,下半年是不想过了吗?
刘彻这么一说,卫青瞬间反应过来。
他脑袋被天音谶言烧的火热,如今脸更是被烧的通红。
自己怎么忘了谨慎呢?!
打匈奴需要集结大军,其主要兵力肯定不是从农人中挑选,而是一直脱产的骑兵和步兵,但这不代表不需要征召农人,且不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因为打仗,本质就是在打后勤,转运粮草和征调粮草才是最大的问题,前者会抽调农人,延误春耕,后者是让储存本就不多的粮食,再要拿出来一部分供应大军开拨,农人们的粮食,在春夏两季的时候已经极为紧张了,要是再征调一部分……
农人粮食不足熬到秋收,那必然会民怨四起,国内会生乱的!
“陛下,是臣鲁莽了。”
刘彻没有在意卫青的失态:
“朕知你是忧心大汉,无事,起来吧。”
说起来,这还是刘彻第一次见卫青如此莽撞。
许是出身的缘故,卫青相较于那些大臣,诸侯,行事上极为小心谨慎,谦逊。
并不是说卫青因为出身自卑,相反,正是这种谦逊和谨慎,才让刘彻更加看重与他。
人乍富、得志猖狂的例子从未少过,大多数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而这种能在巨大权力、财富面前稳定住自己,知道自己的地位因何而来,不骄不躁的人,才能成大器!
这也是为何刘彻愿意培养卫青的重要原因。
他希望自己培养出一个能护佑大汉三十年的将军,一个属于自己,属于大汉的廉颇、蒙恬!
而卫青身上,有这种品质和能力!
要是没有天音谶言,刘彻看到卫青如此失态,甚至还会调侃几句,看看臣子笑话,再加以安抚,拉近关系。
只是现在,刘彻是一点心情都没有了。
他话都不想说,只想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一个人缓缓。
朕想过自己的大汉会亡,可没想到是这样亡的啊!
可惜,如今的情况不会给刘彻时间。
卫青刚起来,未央宫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以曹时为首的功勋子弟,还有以薛泽为首的百官,全都到了未央宫前。
乌压压的一大片人。
这阵仗,比上朝的人还多!
两方人马,不约而同的对着刘彻下拜,而后一同请求道:
“恳请陛下出兵,征伐匈奴及四方胡人,以保我大汉江山永固!”
数百人齐声请愿,声音洪亮如钟,响彻天际!
这数百官员、功勋权贵刚刚说完,驻守宫门的侍卫手持血书,快步奔来!
“陛下!太学学子血谏!请陛下出兵匈奴!”
文武百官,功勋权贵,太学学子,竟一致请求出兵!
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景!
刘彻巍然不动,藏在袖中的双手却在微微颤抖,登基至此,努力了整整十二年都没有做到的上下一心,如今因为天幕,就这么轻松的摆在了他的面前!
仿佛,此刻自己只需要一声令下,那么整个大汉上上下下,都会为了战争而动,之前的那些阻力,将全部不会存在!
看着众人或火热、或急切、或恐惧的表情,刘彻的双目越发的冰冷起来。
阻力,真的不会存在么?
乡野
赵过捂着头,放空脑袋,也不再刻意的去听天音,缓了好大一会儿才舒坦起来。
这让他错过了关于战乱部分的内容。
好在,这种信息对他来说不算多重要。
一旁的农人们还在争执怎么上天。
他们分不出来那些不连贯的画面,其实跨越了好多个朝代,但不管怎么说,现代拍摄的影片,哪里还有穷人呢?所以再‘古’的场景,在农人们眼里,也富的流油。
谁不想过天幕上的日子呢。
争执中,视频已经到了末尾。
天幕上出现了一位老者,他带着斗笠,穿着靛蓝色的衣裳,挽起裤脚,在田地里推着曲辕犁,指挥着牛前进。
犁扎进田里,将泥土翻出,远处的山被薄雾掩盖着,一片宁静祥和。
在悠扬绵长的背景乐下,天音开始了收尾。
【……历史的硝烟已然远去,中原这片大地,有太多次王朝更替,还有数不清的战乱,农耕与游牧两个文明,从刘邦建立汉朝,冒顿单于统一草原开始,因降雨和地理所控制,战战合合两千余年,最终,走向了统一。
而那统一过程中的阵痛,也慢慢被大众所遗忘,只化作史书上薄薄的几页纸张。
万千思绪,唯剩叹息。】
汉?刘邦?
这不是高祖的名讳吗?
赵过愕然抬头望天,还来不及震惊,就被天幕上的农人牛耕吸引住。
那老人头发发白,身形瘦弱,已近古稀,却凭借着新奇的农具和牛力,轻而易举的翻耕着土地。
赵过瞪大了眼,他对着还在争执怎么上天的农人们大喊起来:
“别吵了,快看天上,看那个农具!”
“啊?”
还在争执的农人们顺着声音抬头去看。
一看,顿时惊奇起来。
“这牛好听话!”
“农具,快看农具什么样子的!老翁都能推的动!”
“太厉害了!”
惊奇过后,农人们又双叕将话题转移到上天去了。
“还是天人好本事。”
“就是,牛都这么听话。”
“我们怎么就不能上天呢?”
“这不是天上!就是后世!”
赵过再也忍不住了:
“刚刚天幕说了高祖名讳,这可是咱们大汉的皇帝!”
农人们看着生气的赵过,纷纷沉默不语。
半晌,一个老人终于说道:
“我们想上天,就是想吃个饱饭。”
“在地上都饿了一辈子了,现在想想都不行么?”
这话让赵过怔住了。
其实,谁不清楚自己上不了天呢?
只是生活太苦,总需要给自己一点盼头,一点妄想,让日子不再那么难熬。
又有一个农人说道:
“你说的后世,离我们也太远了,比离天上还要远,我们同样去不了,还不如让我们说说上天呢!”
农人们一直注意着天幕,几乎所有的片段都看了,尤其是救灾的那段,仅仅是地动后用来救灾的临时房屋,就比他们现在住的茅草屋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更何况捐款的时候,看到的那些高大建筑?
都比得上皇宫了!
可那太好了,好到贵人都盖不出来,自己更是别想住。
都一样的话。
那说是后世,自己死了又不会活过来。
可说是上天,自己还能幻想着死后上去呢!
理清楚农人思路的赵过咬了咬牙。
这不一样。
这根本不一是一回事。
天上,他们是真的上不去,可后世,他们有努力的方向,是真的能做到的!
赵过猛的伸手指向天幕,对着农人吼道:
“我们后世的子孙,不是凭空变出来那些东西的啊!
就像是现在天上的农具,肯定是我们这些祖宗造出来,他们再慢慢改好的!
我知道,从大汉到天上的后世子孙那个样子要两千年,想直接过两千年后的好日子肯定不行,可为什么我们不试试过一百年后的好日子呢?
天上的牛耕,新农具一点都不难学,我们用起来了,儿孙们离后世两千年的日子,不就直接少了一百年吗!让我们的儿孙早一百年过上那样的好日子,不更好吗?!
可我们要是只在这里空想,那就什么也做不到啊!”
作者有话要说:唔,怎么说呢……
我觉着无论古今。普通人都是乌合之众,偏向于愚昧和盲目。
但总有一小部分人,保持理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而努力。
大众的眼睛是愚昧盲目的,也是雪亮的。
当我们发现有人在为我们努力时,我们最终还是会选择跟随。
而后,创造出不可能发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