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初夏顾延爵小说叫什么
许初夏、顾延爵小说叫《1胎2宝:总裁爹地超能宠!》。
作者:殷小言
小说讲述了:许初夏一朝被人算计,二朝狼狈出国。五年后,她带着包子回来时,才发现,包子的爹地是商界大佬顾延爵。
精彩节选
今天是高中毕业以后的第一次同学聚会。ktv包间内,同学们喝着唱着,好不热闹。许初夏却只是安静的坐在一旁,提不起什么精神。今天是她的生日,可她交往2年的男友此时却正在国外参加辩论比赛,无法回来陪她过生日。
“为了庆祝我们毕业,大家一起喝一杯吧!”
许初夏为难的模样:“我不会喝酒……”
“哎呀!今天是我们高中最后一次聚会,你不喝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就是啊,我也不会喝啊,大家热闹嘛。”同学们起哄道。
许初夏依旧一脸为难。这时一双纤纤玉手出现在视线里,“初夏,你喝这个吧,这是菠萝啤,度数很低的。”
递给她酒的,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许倩倩。看着同学们这么热闹的样子,许初夏也不好不合群。伸手接过了许倩倩递来的菠萝啤。
“纪念我们的青春!干杯!”大家碰了碰杯,一饮而下。
2、画里亳光沧海月的下联是什么?
我为画作配首诗
第21期
感谢所有参与、围观本次活动的文友们!
精彩,我们一起制造!
以下作品,排序不分先后
格律派
说明:格律校对为目测,如有误判,请留言指正,谢谢!
七绝:题图
文/无恙
为得心空勤拂拭,偏多俗念每常栽。
须知万物众生命,皆是尘间一粒埃。
题图(新韵)
文/康旭
半读诗句半参禅,半看飞花半欲眠。
无事还觉今尚早,一篷素帚扫清闲。
文/淡淡风
题图(平水韵)
洗去铅华久避秦,自耕陇亩自添薪。
忽闻老友俄而至,备酒扫花迎故人。
七绝题图《破老头》
文/古戎
闲居自煮酒茶香,醉里情怀万里疆。
岂敢不闻窗外事,西风乍起扫秋黄。
七绝.题图(新韵、第二十一期
文/何安琼
夏顶骄阳汗透襟,穿街走巷万般辛。
不停挥舞心中帚,只为人间去垢尘。
文/李长奎
责任
神州本是众家园,也有强梁欲占先。
扫尽人间不平事,还君一片艳阳天。
七绝一扫天下(为诗词轩画配诗)
文/剑声
一扫凡尘燕子矶,夏风吹处汗沾衣。
山头暑热轻云乱,可记当年仲举希。
题图第21期
文/边声
风吹锦叶舞庭前,片片红枫写旧年。
岁月难留多抱怨,闲持扫把欲心安。
七绝·题图《破老头》帚(中华通韵)
文/心若止水
繁木秋风飘落去,长空深处有浮云。
柳枝滴露洗心界,一把孤竹净世尘。
文/飙尘
题图.扫却烦恼
昨夜惊雷敲碧树,今晨满地舞凋花。
葬花吟罢无愁意,却笑红尘皆入茶。
文/风雨花
梧桐老树好遮阳,消暑悠闲品茗香。
忽有飘飘黄叶落,哀叹不日又秋凉。
文/蒋昺
题画诗
赤日炎炎似火烧,老翁苕帚扫烦嚣。
跟班不敢高声语,只盼秋风枯叶飘。
文/崔岱
七绝除害扫毒
凡间污染祸端行,涂炭生灵举世惊。
正义同心齐动手,扫除毒害换清明。
文
昨夜狂风摧叶落,老头晨起扫庭忙。
年高已是身无力,气喘腰酸暗喊娘。
文/兴义江边
题杜川《破老头》
扫却世尘多少忧,青春叠背上银头?
繁枝不供啼行乐,陋室难藏跟屁愁。
题图破老头
文/彬
先辈恒言熟读明,闲身濡染必躬行。
一摊渍水任流趟,不扫岂能还世清。
七绝·题图
文/乐以忘忧
自扫门前几日尘,闲鸣喜鹊不嫌贫。
柳丝懒倦蝉声远,阅尽风霜散淡人。
无题
文/大漠孤烟
笤篱竹断不须安,老树无枝岁渐阑。
两袖清风常自傲,余尘扫去世间宽。
《不负余生》(七绝·新韵
文/净心兰菊
志坚不负老身行,一把竹枝净院庭。
除却平生烦琐事,喜福自在赛仙公。
文/天天开心
配诗
莫怨秋风落叶多,欢欣扫把荡尘波。
清新环境金难换,福喜驼头漾笑歌。
文/淡水
年迈犹藏济世怀,街头日日扫尘埃,
枯枝败叶清除尽,换得清风拂面来。
七绝题画(第21期
文/书香润笔
扫帚斜挥净小园,引来犬吠鹊儿喧。
莫夸老汉真勤快,除垢清污度晚年。
文/严伟岗
昨日风吹满地黄,今朝帚扫漫天霜。
菊花不计折枝恨,却把芳魂作暗香。
七绝·洁静
文/东方欲晓
扫地仙翁福喜帮,刹间洁净赛瑶堂。
琴棋书画闲时乐,环境清新逸气扬。
文/风铃度
题图,七绝,新韵
心静人清屋已空,秋风吹叶落庭中。
金黄片片情无限,且伴闲翁后半生。
文/寻鸟路(张幸生)
无闻
肩头黑鸟传来喜,花犬福来沿路蹲。
两耳不闻窗外事,穷挥破帚扫乾坤。
文/老酒
泪洒潇湘伤满怀,堪怜背井客身哀。
春尽香残悲谢落,今随黛玉葬花来。
我为画作配首诗扫
文/尔玉
山堂落寞几蒙尘,五欲横斜现世人。
往事紊烦如故叶,拂云帚葬望归真。
七绝
作者李振
顶天立地举乾坤,昂首高歌动九垠。
福喜将军任左右,苍华帚舞望如云。
文/金陵陈益
七绝(新韵)题画迎客
蓬门地远客来稀,黄叶飘飘铺径前。
忽报故朋今日至,清晨扫院又拂轩。
文/初成
征诗令:我为画作配首诗(第21期)
岁月匆匆假亦真,抽身做我自由神,
虽难放下心中事,但可清光眼底尘。
文/澄水岚烟
题图诗(21期)
折腰体
手拿笤帚舞风情,老叟甘为扫地生。
灰尘常祛净无垢,常省吾身魂气清。
文/随缘
题图:雨后落叶
庭前六月雨兼风,苍翠纷纷满院中。
未等金黄到秋老,伤心落叶自悲空。
晨扫
文/极品茶
老叟何堪秽物侵,每晨挥帚汗涔涔。
由来世垢难消尽,净我寒庐养我心。
七绝/扫地
文/兴宁黄永平
贫家拾帚亭前扫,求得心田清净好。
嘉客扣门恳滞留,茶余闲歇相论道。
七律:去杂尘
文:美地雅登
一枝扫帚抱怀柔,往事悠悠驻笔头。
闲扫杂尘随叶去,清心荡气尽消愁。
题图21扫除尘埃
文/叶子
深秋夜里急风凉,晨起庭前落叶黄。
只见老翁抡扫把,跟班助手伴身旁。
题画诗《扫落叶》
文/吴言
扫满残阳寻落叶,清风欲止扯襟长。
冷香阵阵谁吹散?无限沧桑又上霜。
文/洞庭寒士
题破老头扫地图
凄冷秋风一阵狂,残枝败叶漫飞扬。
轻挥扫帚除污秽,鹊犬追欢我健康。
文/桑榆
谁扔拉圾满池塘,不讲文明脑后忘。
扫扫寻来尽捞出,今天此举又何妨。
文/水样年华
七绝·福喜满堂
昨宵风骤雨轻狂,今日残红一扫光。
常度身边烦恼事,合家福喜满庭堂。
文/石溪
题图:扫浮尘
老翁每日起清晨,扫去浮尘院落新。
修炼人生强体魄,槐园绿色养精神。
文/梦短壶长
题图:客至
心无杂念总心开,四友三朋兴酒来。
庭院寻常缘客扫,蓬蒿深处洁尘埃。
扫尽尘埃向净生
文/郭金海
扫尽尘埃洁净功,相随老友喜福从。
人间多少不平事,荡气就成一笑中。
题图
文/老高
马路清洁为大家,扫修环境众人夸。
一生苦度同民乐,荣誉休来强似花。
破老头
文/雪梅
老者时清剩碎红,烦心琐事尽成空。
世间凹凸一挥扫,除腐去尘净气中。
自修
文/老边
不喜花言不入群,自求高洁逐中真。
古墙庭院时扶我,勿使心斋蒙俗尘。
文/张生怀
庭园作案帚当亳,春夏秋冬任意描。
狗吠鹊鸣皆入韵,童颜鹤发乐离骚。
文/陈涛
自扫门前路
喜鹊失踪难诉情,花斑呆坐静无声。
人生不扫门前路,何得客乡来往行。
七绝、题画中诗
文/邱立富
不知何故大堂污,乐于清除岂在乎。
老汉晚年多自在,跟班日日影常趋。
文/老余
一方净土起尘埃,瘴气横生事可哀。
圣地焉能留龌龊,殷勤拂拭望天开。
文/桃花谷主
《题图》:
一支扫帚舞夕晨,任尔风霜雨雪痕。
但有翁心长日在,门庭不落半分尘。
文/路贵英
七绝扫落叶
老翁福喜乐遛弯,枯叶一层摊道间。
扫帚立挥忙请走,大街干净展新颜。
题图《破老扫地》
文/周祥云
破老平时扫院庭,去除落叶与花英。
跟班陪伴同忙碌,喜得大家深意情。
文/永田
第21期题图
志坚不负老身行,竹帚手持洁院庭。
挥去人间烦恼事,修心养性一园情。
七绝.环境美
文/于俊章
每日天明便起床,竹枝一把扫庭堂。
糟糠室内早餐做,老有所为身健康。
文/月中生
题画
谁持扫把似开弓?落叶残芳惹老翁。
常念乡村环保事,花园只许散香风。
文/小华
《七绝奋进》
挥帚除尘图俭静,开山治水品悠闲。
各人自理原中树,后日同吟绿上寰。
【七绝】扫心地新韵
作者/瀚海星云(王宏宇)
心地时常扫垢尘,窗前灯下诵经文。
秋风浅淡由来去,禅静何须入寺门。
文/王春学
诗配画(零韵部)
清洁城市美容师,挥帚天明到暮时。
扫去红尘污秽物,纯真秀丽靓娇姿。
七绝《反朴归真》
文/雨巷野草
反朴归真扫世尘,消除污垢坦然人。
七绝·悟
文/李茜
尘抛帚至仅方才,心锁无声也渐开。
往后笑存皆有问,当初万绪自何来?
文/孙桂润
(看图说槐园之二十一
黄昏到院起狂风,槐叶飞落地一层。
晨云四卷舒烂漫,挥帚除尘雅兴生。
题图破老头21:约客
文/小白杨
庭院经心扫,门窗仔细揩。
时蔬和美酒,专候友人来。
文/李淑芳
犬鹊风声和,相愉陋室人。
心中装日月,帚下扫凡尘。
题图破老头(新韵)
文/王伯刚
闲居破老翁,何事扫门庭?
不为尘和垢,只图心地明。
文/龙云华
秋风今又起,残叶满庭游。
挥帚力无尽,清去心底愁。
【五言绝句】破老头修行
文/许耀华(广东乳源)
尘埃谁落定,木叶积跟前。
些许随风去,虔心扫一边。
文/刘合军
夏晨
昨夜灯花跳,今朝狗鹊摧。
精心清扫院,莫是贵人来。
《题图·扫黑》
文/背影
人道暗尘积,路遥来喜急。
扫笆积蠹重,花狗累成泥!
文/沧海一逗
《五绝·破旧》
凡尘落地霜,扫帚欲牵强。
福喜加油喊,搧它一个光。
文/太极雷
诗配画
老头持帚拂,庭净振风衣,
鹊狗随禅意,幽心伴夕辉
文/田黄石
人破心不破,扫叶是锻练。
来喜来福伴,清闲自在乐。
五绝.老翁干活勤
文/任我行
扫帚可心抡,今天动骨身。
赋闲劳逸配,有意去灰尘。
文/尹斌
扫得凡尘净,区区老寿翁。
竹高苍柏劲,春暮向长风。
文/逍遥尊者
题图
久厌列仙班,凡尘不思还。
花阶晨奉帚,月步晚归山。
文/岁月静好
配诗
日日黎明起,悠悠扫院尘。
来福身后立,来喜耳旁蹲。
小曲随心唱,弯眉笑可亲。
心中无挂碍,便是喜福人。
文/笑话人生
归乡
久别农田景,依然四季新。
虽无华丽貌,优雅远红尘。
初夏瓜园果,香甜入梦春。
围村邻里去,稀少几家人。
〈题图破老头〉
文/老王.新韵
耄耋一老翁,战乱立奇功。
鬼子战败后,英雄隐胜名。
来福常作伴,喜鹊背头鸣。
客至农家乐,执竹扫院庭。
文/云卷云舒(金海云
五律/题图
儿子进城住,接来家老人。
送孙来到校,回去再清尘。
无事心觉堵,忙活健体身。
力能所做事,我愿去担分。
文/曾青青
题图
浮生癖习最疏狂,不逐春风懒整装。
世上尘埃终不去,门前渣滓又何妨。
关心岭上春秋色,挂念花间笔墨香。
执帚今朝何用意?蚊蝇滋乱苦奔忙。
七律:扫尘陶趣
文:程雨航
退居少事付清闲,弄墨偷间家务娴。
扫帚轻轻庭苑洁,杂尘滚滚石青颁。
推优环境不图报,美化心灵慕有殷。
乐乐勤身尽陶趣,悠悠自得坦然还。
文/大树
七律破老头不破
人老腰弓背又驼,脸皮松弛泛黄波。
不求穿戴多华丽,但祈身心少疾疴。
难当重任和要职,适将扫地与巡逻。
免除孤寂携双伴,日暮欣归喜福多。
文/史静适
题画
洒扫空庭岁已更,顺从破竹想平生。
堂堂断楮皆心画,落落朋簪有笑声。
醒世岂因科举重,归田真觉死生轻。
鹊鸣犬吠今相伴,陶令篱畔自在行。
画作作者:
杜川
诗词作者:
诗词轩众诗友
杜川,1964年出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积30年功底而薄发,风格自成一体。2000年创办老槐树品牌,其槐园主人、破老头槐园老头三部曲,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美,用幽默给人们带来欢乐,用蕴藏在画中的人生哲理,传递正能量。几年来,创作了2000多部生活禅画,深受人们的欢迎。
词曲及其他
说明:因为词牌曲调分有正格、别格,常用词牌、冷僻词牌、自创等等。限于人力、能力,请恕无法一一准确核对,仅以目测,正格合格律者排在前,别格及不合格律者排在后,如有误判,请留言指正,谢谢!
临江仙
文/严伟岗
昨夜西风剪绿,今朝北院收红。芳尘香气紫庭中。帚笤清地扫,枝叶落秋空。
悦目纷飞五色,愁眉肃杀三冬。落花时节忆春风。家家听鸟语,户户见花容。
文/柏荣生
西江月题图老翁义工
扫帚胸前横在,风吹满路灰沙。身闲来去展容华,福喜相随其下。
勤快清尘门道,义工乐在心花。干净得到众人夸,环境老翁来画。
卜算子·无奈
文/逸雨涵梦
寂寞任风撩,若絮愁常在。满腹柔情对月倾,洒向云天外。
醉赋鹧鸪词,尽诉心中爱。墨染年华逐水流,笑我多无奈。
题图21期卜算子
文/永田
破老扫尘霭,污秽驱逐去。蓝色天空万里云,后顾无优虑。
环保重遵守,切莫随心欲。绿水青山枉自多,同在屋檐住。
落梅风*片寄庭方
文/朵拉梅
离花枯叶老春光,狂风骤起眉伤,鬓霜老叟陋中藏,扫秋香。
几经韶华腾飞梦,如今片寄庭方,故怜生命与风扬,倚情长。
自由派
文/李庆丰
七古.扫心
扫地其实是扫心,心灵纯净祛灰尘。
人生在世常如是,便是人间幸福人。
文/净心
秋风吹来天变凉,霜打树叶遍地黄。
勤快老翁闲不住,院里院外清扫忙。
题图
文/晓善
环境整治在心中,一把扫帚满院清。
福喜相陪破老头,干干净净不求功。
文/王连彬
放下胡琴扫把拿,石皮多才人练达,
不拘小节肆随意,高人岂是衣貌察。
一把扫帚手中拿,心灵脏物除净它。
世道落叶垃圾多,要把环境来美化。
题目配诗
文/于海燕
仙翁静修扫尘功,来喜福到参其中。
强身健体做公益,风卷过后是净空。
文/静心
扫帚
执帚容易用帚难,须知事小责如山。
若能扫得秽污去,清气自然满世间。
文/欣然-陶成祥
帚下宜勤
洒扫尘除劲舒高,来福旁侧笑蓬蒿。
虽老宜勤尘垢少,恰似昔年尽春潮!
文/雨过天晴
宦海浮沉几十年,秋高气爽归家安。
寻得扫帚清寒舍,落叶归根心释然。
文
耄耋老翁不孤单,喜鹊来福伴身边。
门前庭院扫干净,相邀发小来游玩。
文/一丁
髪落头秃半老叟,折枝束草权当帚。
侵晨懒睡扫枯叶,既炼筋骨又遛狗。
蓬门扫秋风
文/平湖秋色
老翁何尝怨秋风,蓬门勤扫叶自净。
只缘心闲身未闲,种菊煎茶待宾朋。
文/苏婉婷记
莫欺老叟叶飞转,雀跃犬吠执帚汉。
扫尽尘染落叶乱,清心寡欲做涅槃。
文/蓝天。。。
劳动光荣
赤足驼背耄耋翁,扫帚做笔写人生。
美丽村庄头等事,率领福喜身先行!
文/清风扬
挺肚弯腿捏扫帚,老头清道模样逗。
今日谓有老友来,枯叶满地主人羞。
文/莫丽萍
今日槐园有客临,老夫持帚净院庭。
福喜高歌迎宾曲,笑迎贵客美阿珍。
文/海棠依旧
《孺子精神》(七绝.平水韵
谁人能脱不坦程?身历重殇识疗生。
清净杂尘魂安健,梦有复生静远行。
文/珍惜
打油诗
闲扫庭院勤养花,生活平淡诗酒茶。
老来所求无大事,开心快乐度余暇。
文/白雪梅花
配图诗《扫浮尘》
落叶纷飞落院头,老翁挽袖挥扫帚。
扫去浮尘心里美,来福偷懒怕挨揍。
文/向日葵
片片落叶思乡念,拉开扫把做晨练。
借除杂烦身体健,老有所为是关键。
文/吞云吐雾
只求清净
秋来黄叶落门庭,扫把勤提早晚清。
年老平凡轻欲望,只求清净益身心。
文/董存杰
提纯氧气落叶归,扫却尘埃入土肥。
画里乾坤自然美,帧中岁月大气挥。
文/东方阵
洒扫庭院寻常事,晨练身心犬鸟知。
人生碌碌终无悔,坦荡平安乐如诗。
文/快乐生活
题图
一把扫帚横手中,卫生环保四时同。
残花败柳一扫尽,还我澈水碧蓝空。
文/好好先生
《扫尘》
庭院清扫荡尘埃,落叶无意飞又来。
破老头子无所求,随挥扫帚又一茬。
致破老头有感
作者:瑞
闻知今有客人来,老汉心里乐开怀,
早起就把庭院扫,喊来福喜把门开。
文/时间煮心
萧萧落叶叠满地,匆匆转瞬又一秋。
耄耋孤翁欲扫尽,飘零黄叶几纷飞。
文/宝聚
翻穿皮袄破老叟,怎耐来喜立肩头。
来福后面眉头锁,一半喜来一半愁。
题图诗(打油)
文/王丽辉
一夜风吹满地花,晨起拿帚扫走它。
公共场合大家爱,干净清爽心情佳。
文/清水
手握扫把清世尘,心抱琵琶觅知音。
文/菊仙
扫垃圾
深秋落叶铺地平,挥帚除尘还世清。
垃圾分类心间记,落叶深埋肥树根。
文/诗与远方
《老来健》
老汉无事浑身轻,携伴福喜扫庭院。
文/琴弦
扫不尽的落叶,扫不去的尘缘。
扫到天荒地老,扫到心花怒放。
文/清荷映月
槐园自躬亲,庭院无杂陈。
身心勤拂拭,清静度红尘。
文/大海
喜鹊肩背站,花斑旁边看,
老头握扫帚,地上来回转。
文/宋洪富
环保公
龙钟老态公,环保装心中。
常带领福喜,扫街保村容。
文/陈梦燕
竹帚比人高,来福坐地瞧。
人间垃圾多,扫尽心不焦。
文/夜游神
打个油(新韵
相约老友来相聚,蓬门因此生光辉。
落叶庭院自清扫,扫帚跟班助神威。
净室绿荫候客到,荷塘花红蜻蜓飞。
文/梁可森
夏日迎客松影斜,远朋荟聚品新茗。
诗词赋予烟霞醉,品茗醉酒众人夸。
老头醉舞举扫帚,凝眸关注地生花。
堪欣帚舞相添趣,信是山庙正响笳。
文/绍康
扫残局
二包三袋几老头.烧鸡排头煮花生。
左手黄爪右黑碗.白干老烧碰碗抽。
当年收工就如此.如今喝着更有趣。
喝完拍拍绽就走.老头无耐扫出去。
文/王英昌
顺口溜·糟翁自洁
风挟尘。物挟尘。浑沌积据孳病菌。昏昏毒浸身。
面洁勤。身洁勤。笤帚常挥庐内新。清廉无愧心。
你心中的最佳作品是哪一首?
留言告诉我哦!
原创文学平台诗词轩
征诗令:我为画作配首诗(第22期)
分享一下,邀请更多诗友一起题诗吧
3、隋唐英雄4李振宗去冷宫看杨妃是哪一集
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虽然是隋唐之类的电视剧的常客,但史书中对她的记载实际上只有7个字:“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
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史官在史书中极为同情李恪,尽管完全列举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政绩和才华,但仍旧对李恪是各种溢美之词,所以在其传记里特别提到“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一句,就是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与众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炀帝女这个头衔,而无更具体的封号,可见杨妃无论是在隋宫还是唐宫地位都不高。
同时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只有186天,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虽然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
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给秦王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还是太子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作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说也能混个五品以上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最多只是个五品的孺人。
更何况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渊于同年五月登基为帝,李恪却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重孝期间怀的孕——别说是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了,竟然连一年的重孝都没守满,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
而杨妃会被如此对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自古成王败寇,亡国之君的地位都摆在那儿了,更别说亡国公主了。想想秦灭六国后,六国“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的凄惨模样;想想陈朝灭亡后陈后主的几个亲妹妹分别被赏给杨素、贺若弼等人做妾,宣华夫人、弘政夫人被没入了隋掖庭,还有几个被赏给了朝中大臣和皇子;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过的却是什么日子,便可知这些亡国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过是战利品一样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尽管史书上称恪母为杨妃,但这并不能证明恪母生前就位列四妃之位,因为像唐高祖李渊的小妾莫丽芳,生前就没有得到任何妃嫔封号,死后才被追封为嫔,史书上却直接记载其为莫嫔。
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杨淑妃即杨玄奖之女,阴德妃因为儿子李佑谋反被杀后也遭到了连坐,德妃之位空了出来由燕贤妃晋封。还有一位郑贤妃,也是在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可见杨妃生前并非正一品的四妃,最多只是个二品的九嫔,死后才被追封为妃,提升了品级。
杨妃于武德二年生吴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间的皇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8年时,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之后才出生。杨妃没有女儿,因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较高的,史书或墓志铭都有记载,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见载。
而杨妃的两子吴王李恪与蜀王李愔,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7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的李泰不仅不“之国”,唐太宗甚至还想过让其“入居武德殿”,最后还是被魏征力谏劝止。李治更是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甚至在被封为太子后,仍让唐太宗不惜公然违反礼制也要继续留在身边,这便导致了褚遂良刘洎等人分别在贞观18年、20年相继上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
其次贞观7年李恪赴任齐州都督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再者贞观12年唐太宗给李恪写的这封信,若只注意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么一句,自然会觉得其间是饱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题目却是《诫吴王恪书》。诫者,告诫、警告之意,齐王李祐在封地上屡屡犯错时,唐太宗也曾写信“诰诫之”。所以这封信也不是什么诉说离别后的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写信来警告李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为了。
而且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结果在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唐太宗却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至于唐太宗会如何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子之情,不妨看一看唐太宗出征高句丽时给李治写的一封信,简直堪称是小肉麻。但是比起对李恪的谆谆告诫之意,或许唐太宗给李治的这封信才更似寻常间的父子之情吧。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最后,便是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唐太宗欲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了,甚至有人声称,如果唐太宗不喜欢李恪的话又怎么会要立他为太子?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改立李恪为太子。
贞观17年,唐太宗立了李治后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又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十五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毕竟“国赖长君”。于是唐太宗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适合的人选,因为看看除了李恪之外的其他几位皇子:
第二子李宽,早夭
第四子李泰,夺嫡被贬
第五子李佑,贞观十七年谋反被诛
第六子李愔,被唐太宗痛骂为禽兽不如
第七子李恽,好敛财,被有司弹劾
第八子李贞,仅比李治大一岁
第十子李慎,年纪比李治还要小
下面更加年幼的李嚣、李简、李福等人不是早夭,就是年纪太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比李治大了近9岁的李恪,唐太宗还有别的选择吗?
唐太宗欲立李恪归根究底就是因为除了李恪外,别的年长一些的皇子不是因为夺嫡被贬、被杀,就是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李恪尽管也曾因为踩庄稼和赌博这些小事被连续贬官和削户过多次,但除了李恪外,唐太宗已经别无选择。
不过很显然,唐太宗欲立李恪这个想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时冲动下的心血来潮之念。因为如果唐太宗真的考虑清楚了要改立李恪,或者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换储了,那么长孙无忌是绝对没有“密争之”的机会的,更不可能只凭他一家之言便一锤定音。毕竟这天下是姓李的,不是姓长孙的。贞观十七年时的长孙无忌虽然位极正一品的司徒,但就唐朝的政府系统而言,司徒位高却只是个虚职。在根本没有实权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又如何把持得了朝政?此时的魏征固然已死,但房玄龄李靖这些大臣仍然健在,唐太宗也正值壮年手握兵权,怎么可能任由一个既无实权又无兵权的长孙无忌操纵朝政?
何况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不是儿戏,唐太宗若是下定了决心要换太子,肯定会把这件事拿到朝上廷议,再不济也要找几个心腹大臣一起来商量商量,就像当初要立李治一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计议”,而不会只跟最不可能赞同的长孙无忌一个人商量,甚至被长孙无忌反驳后就此立刻作罢。
而从正史中对改立李恪这件事一笔带过的记叙来看,很明显唐太宗只是一时心血来潮,突然间有了这么一个想法,然后对长孙无忌露了个口风,长孙无忌反对,唐太宗想明白了自然也就彻底打消这个念头了。更不要说什么长孙无忌反对立李恪是因为他不是自己的外甥,事实上真正介意李恪不是嫡子的并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唐太宗本人。毕竟一旦改立庶子出身的李恪,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嫡子的未来就很难有所保证了,这一点唐太宗显然比长孙无忌更为担心,因为当初唐太宗立李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
唐太宗改立太子时,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与李治之间摇摆不定,决定立李治也是因为李治性情仁厚,就是做了皇帝也不会对自己的两个亲兄弟不利。而在这期间,唐太宗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过还有庶出但年长的李恪可以考虑,李恪在唐太宗的心中地位究竟如何可见一斑了。因为李恪若是在唐太宗的心中还算是有些分量的话,唐太宗在改立太子的时候绝对会首先想到他,而不是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又过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贞观十七年年底诸位皇子回京过年时,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庶长子可以考虑,而且还只是昙花一现的想法。
至于说什么李恪远离京城和朝中大臣没有交情,自然不会有人愿意保举他做太子。事实上朝中大臣的意愿怎样并不重要,关键仍在于唐太宗自己的态度如何。看看李治就能知道,李治这个太子可谓是唐太宗一手扶持上去的。为了册立李治,唐太宗甚至不惜拔剑欲在大臣面前自尽;在正式立了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又倾力打造了一个强大可靠的东宫班底以辅佐太子。
“己丑,加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太子太师,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傅;特进、宋国公萧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为太子詹事,仍同中书门下三品。”(《旧唐书·太宗本纪》)
“又以左卫大将军李大亮领右卫率,前詹事于志宁、中书侍郎马周为左庶子,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为右庶子,刑部侍郎张行成为少詹事,谏议大夫褚遂良为宾客。”(《资治通鉴》)
同时,唐太宗知道李治一直久居深宫缺少历练,便开始加强对他处理政务能力的培养,时常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言传身教。
“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善。”(《旧唐书·高宗本纪》)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贞观政要》)
所以唐太宗若真的有意改立李恪为太子的话,完全可以把改立李治时的举动照搬过来,而不只是口头上提那么一提,被否决后既不见有过失落后悔的时候,更不曾见对李恪这个改立未果的儿子有什么内疚之情,甚至欲立李恪未果后没过两天,唐太宗就因为李治长子李忠的出生而举行了盛大的筵席,不仅在宴会上高兴地“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完全将李恪的事情抛之脑后。反观刘邦欲立赵王如意失败后,为戚姬母子的未来安全得不到保障愁得长吁短叹,甚至“心不乐,悲歌”,不仅特意让周昌去做如意的相国,而且一听说樊哙要在自己百年之后诛杀戚姬母子,当即下令要陈平等人去杀了樊哙。
而同样提名未果的李恪不仅没有得到唐太宗的任何保护措施,反而被唐太宗严厉地告诫了一通:“你若是不遵纪守法,西汉的燕王刘旦就是你的下场,就算你是我儿子我也救不了你!”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唐太宗在“保护”李恪,要他小心谨慎一些,但李恪作为亲王,他的性命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光是告诫李恪自己谨言慎行是没有用的,只有让未来的皇帝李治知道要善待李恪才能达到保护李恪的目的。
也正因为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汉高祖刘邦临终前特地留了封手诏给太子刘盈,要他日后一定要照顾好他曾经欲立未果的赵王如意;唐太宗在立李治为太子时也反复强调过立李治的原因是为了能同时保住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儿子。而唐太宗既然能想到要为李承乾、李泰、李治的日后安危做打算,又为什么没为李恪日后的安危做出同样的安排呢?想来李恪若是能在唐太宗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话,又如何会遭此待遇?
至于李恪不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具有前朝血统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李恪的两朝血统并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两朝一脉的皇位继承人,比如后赵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赵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闵帝宇文觉的生母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就连隋炀帝杨广的太子杨昭也是两朝一脉——杨昭的生母萧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
再说如果前朝血统真的是问题,是忌讳,那唐太宗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统的情况下,还想立其为太子?长孙无忌又为什么不用这么好的理由来反对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与李唐皇室有仇为由劝阻唐玄宗,而李恪这里却压根没人提及所谓的前朝血统这一点。所以李恪与储位无缘,和他的生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是因为李恪与杨妃均不得宠于唐太宗的缘故。
还有人因为唐太宗欲改立李恪便认为李恪是大唐的一代贤王,甚至如同某毛所说的那样李恪就一定是英物,李治就一定是朽物,唐太宗选择了李治作为继承人是懵懂一时(事实上看看某毛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就知道他是什么眼光了)。然而通观李恪的生平,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文功武治的政绩。《旧唐书》中对李承乾的治国才能好歹还有一句“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的介绍,对李泰至少还能知道他“少善属文”,也的确编修了一部《括地志》,其他庶出的皇子中,也有因为处理地方政务出色而被当地百姓称赞的。
然而关于李恪却只知其有文武才,相当笼统的一句赞美之词,至于具体有什么雄才伟略的事迹可以展现其贤能的,史书中便再无一字了。就连李恪的“善骑射”也不过是身为关陇军事贵族最基本的素养而已,在唐朝这个连后宫才人都能陪帝王骑射的朝代里,李恪的“善骑射”却根本没有丝毫的军功或突出的事迹可以证明。
李恪所谓的文才更是如此,就连李唐皇室成员中最常见的书法特长都毫无记载,而同样因谋反被诛的汉王李元昌,却能够以书法、绘画、射猎著称于各部史书。
《册府元龟》:“唐汉王元昌,高帝子,性警悟,有勇力,工骑射,颇涉文史,兼能隶书。”
《唐朝名画录》:“汉王元昌善画马,笔踪妙绝,后无人见。画鹰鹘、雉兔见在人间,佳手降叹矣。”
《法书要录》:“汉王童年,自得书意。夙承羲、献,守法不二。”
《历代名画记》:“天人之姿,博综伎艺,颇得风韵。自然超举,碣馆深崇,遗迹罕见。在上品二阎之上。”
一位专研经典名著,擅长音乐,绘画精妙,射猎如神的多才多艺的俊美皇子便栩栩如生地在后人心目挺拔起来,相比之下,李恪的才华无论是在史书还是墓志铭上,都没有分毫体现。
所以若只因为唐太宗的一句“英果类己”,便断定了李恪之贤,也着实武断了些。毕竟唐太宗只是觉得李治性格仁厚温和,并没有说他不如李恪贤能,又怎能由此草率地推断出李恪便是大唐众望所归的贤王呢?
至于《旧唐书》中所说的“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要知道李恪作为唐高宗李治最年长的皇兄,德行比起下面几个弟弟也还说得过去,有声望并不足以为奇,没有名声才是要值得奇怪的。毕竟唐中宗时,身为相王的唐睿宗就是“望实素高”;唐文宗的弟弟漳王李凑也是“贤而有人望”;唐太祖的曾孙李孝逸同样是“素有名望,自是时誉益重”;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在则天朝受到安抚重用,不仅是因为“地尊望重”,更是为了“顺物情”。
李恪被冤杀后史书中又言“以绝众望,海内冤之”,看似评价很高,然而唐太宗在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的时候,也曾说过“用绝天下之望”这样的话。不仅如此,武三思在杀桓彦范等人时,是为了“绝其归望”;王世充杀害杨侗时,也是为了“绝众望”;武则天杀李元嘉更是为了“绝宗室之望”;源休劝朱泚剪除唐宗室的时候,同样是为了“绝人望”。而格辅元刘晏被杀都是“海内冤之”,卢崇道父子被杖毙也是“四海冤之”,崔宁被缢杀后“中外称其冤”,安思顺兄弟被诛更是“天下冤之”,李林甫被构陷同样是“天下以为冤”。可见所谓的“以绝众望,海内冤之”不过是史官的惯用语罢了,究竟能有几分分量,可以自行掂量一番。
何况当时的唐人并不觉得李恪是冤枉,睦州刺史夏侯绚的墓志在提及永徽四年的谋反案时就明确写道“荆吴构逆”,认为荆王李元景与吴王李恪都是大逆不道的谋反,这样的态度与史官所说的“海内冤之”完全截然相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夏侯绚的身份,夏侯绚曾是蜀王李愔的长史,而李愔不是别人,正是李恪的同母弟弟,李恪谋反被杀后,李愔也因此被废为庶人。所以按照夏侯绚这样的身份,在提及顶头上司的胞兄被诬陷谋反时理应是为之喊冤,而不是直言他就是“构逆”。连原本最该为李恪喊冤的人都认为李恪就是谋反,当时能有多少人认为李恪是冤枉的可想而知。
事实上李恪在大唐王朝就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只不过是近年来的一些电视剧与小说将篡改戏说得太厉害了,以至于误导了很大一部分观众,认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儿子唐朝最贤明的皇子。但凡愿意认真读一读正史的,看看史书上所记载的唐太宗是如何宠爱他的三个嫡子的,就可以知道真正的唐太宗爱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相比三位嫡子数不胜数的得宠事迹,仅凭唐太宗心血来潮之下的“欲立吴王恪”,以及立储这种环境下的一句“类己”(在立太子这种情况下,不说“类己”难道要说这个儿子“不类己”?),便要妄图证明李恪的受宠,显然是不成立的。何况《旧唐书》中是“太宗常称其类己”,《唐会要》记载为“太宗尝称其类己”,可见这里的常是通假字,通尝,意思是唐太宗曾经说过李恪类己,而不是经常说李恪类己——如果唐太宗经常说李恪类己却又不给他任何保护措施,那么此举根本不是在爱李恪而是在害李恪。
特别是贞观2年李恪与李泰同时受封,却明显受到了不同的待遇。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却不仅是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更是多达22州!
且先不说单就数量而言,李泰的封地几乎是李恪的两倍。而李恪的封地益州,也就是今天四川一带,在唐朝时可绝对不是什么香饽饽,“扬一益二”的说法还得等到安史之乱以后。蜀地自古地势天险,古时候交通又不发达,想想当初唐高祖李渊私下许诺唐太宗要改立他为太子时就曾说过,要将李建成改封在蜀地,原因就是“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可见蜀地在唐初时候人们的心中是怎样一种存在了。而扬州的富庶则不必多言,更何况封地里还包括了苏杭一带。
更不用说李恪受封的不过是益州都督,而不是和李泰一样都是大都督。根据《唐会要》的记载,益州的大都督府于“贞观二年二月二十日,去‘大’字”,直到唐高宗龙朔2年才由都督府升级为大都督府——就在李恪受封前三个月,唐太宗就将益州由大都督降级为了都督。所以贞观二年五月李恪与李泰虽然同时受封,但是李恪只被封为了益州都督——不仅都督府的规模远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后来李恪在贞观11年的时候,不过是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就由安州都督降职为安州刺史,还被削户300(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看上去封地还是在一个地方,但实际上所管辖的地方却大大减少了,因为作为都督时,李恪可以“督安、隋、温、沔、复五州”军事,然而作为刺史就只能管辖安州这一州之地。后来李恪又因为和乳母的儿子赌博,再次被罢官削户,自此一直到贞观23年共12年的时间里,李恪再也没有官复原职过。这样的待遇除了李恪,也就只有他那个被唐太宗斥为“不如禽兽铁石”的胞弟李愔同样享有了,而其他犯过远比踩庄稼更严重错误的皇子们,也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严厉的惩罚。
唐太宗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面对自己的爱子时,仍旧只能如同普通人一般,寻常人家是怎么疼爱儿子的,唐太宗就是怎么做的。
所以李承乾就算犯下了谋逆这等杀头大罪,唐太宗也要想方设法保住他的性命;所以李泰夺嫡失败后,唐太宗仍旧说他是“朕之爱子,实所钟心”,甚至被贬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就又重新晋封为濮王;所以李治虽然一直和唐太宗住在一起,褚遂良、刘洎为了这事上谏过多少次,也没见唐太宗以“家国事殊”为理由,把李治打发出宫去住。
对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些爱子们宠溺至极,以至于一次又一次招来了魏征这些朝臣的上疏与进谏,偏偏对李恪这些儿子该罚的罚,该杀的杀,一个都没手软。就这样,还能说李恪是唐太宗的“爱子”吗?
至于杨妃的次子李愔直到贞观13年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食邑,比其他皇子整整迟了3年。又因为李愔在封地上屡屡胡作非为,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是禽兽,只要好好驯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员,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蜀王师盖文达也因此被免官。
所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别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独李恪、李愔两人是刺史;别的皇子都是实封800户,唯独李恪与李愔一个被削户600一个被削户400。想来杨妃要是得宠的话,如何会在史书上仅留下7个字的记载,而她的两个儿子又如何会在李世民诸子中待遇如此之差?
4、许初意周谦修小说叫什么
题主是否想询问“许初夏周谦修小说叫什么”?《沦陷于你的深渊》。
1、《沦陷于你的深渊》小说主人公有余青如,许初夏,周谦修。
2、《沦陷于你的深渊》作者为周谦修。
5、女主是余青如的小说名字
出自《沦陷于你的深渊》小说主人公有余青如,许初夏,周谦修。主要故事情节
她从国外回来了。
她穿着修身的连衣裙,站在我跟前,然后伸出手笑着对我说:“我叫许初夏,是周谦修的发小。”
也是到了这时候,我才知道这场饭局是他们发小间的聚会,除了周谦修和许初夏,谁也没有带“家属”。许初夏带家属是因为她的丈夫和她一样,也是其中的一员,只有我,好像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
我不知道周谦修为什么要把我带过来,或许也知道,只是自己不愿意去想而已。
我伸手在她的指尖上搭了搭,说:“你好,我叫……”
“我知道你。”她眼睛弯弯的看了眼周谦修,说:
“你是余青如,是个明星,我还看过你的戏呢。”
我有些愣住,她笑起来眼睛好像有星星,朝着周谦修那边歪一歪头,说道:“你从哪里找来这么漂亮的女朋友?”
这话一出,房间里马上有人跟腔:“哟,初夏竟会夸人了,可要论漂亮,这屋子里哪个能比得过你?”
房间里有几个女生,听了这话,很不高兴,高声说道:“高昂,你想夸人就夸人,别拉上我们姐妹呀。”
惹得屋子里众人一阵大笑。
周谦修仿佛有点走神,目光停留在许初夏的脸上,半晌,方才搂住我的肩膀,勾唇柔声与我说道:“青如,能让许初夏小姐说出这话可不容易。”
然后呢?我要谢谢她吗?我的漂亮不需要别人来肯定。
放在我肩膀上的手掌忽然紧了紧,我抬头看去,发现许初夏唇角的笑容已消失不见,而周谦修一脸讽刺地看着她。
我忽然间就明白了周谦修的意图,他故意在许初夏面前表现得与我亲密,不过是为了刺激一下这位已婚的初恋:看吧,离开了你,我过得依然快乐。
我是一个工具人,一个周谦修用来刺激许初夏的工具人,我心里很不舒服,想挣脱开他,然后离开这里。然而我并没有那样做,我只是朝着许初夏笑了笑。
沙发上一个一直没说话的男人忽然走过来,搂住许初夏的肩膀,勾着唇角说道:“高昂说的也没错,所以咱们几个里我最有福气,娶了初夏做老婆。”
这话又引来一众男人的笑骂声。
奇怪的是许初夏在这个时候却垂下了头。
我看了一眼周谦修,发现他目光注视着许初夏的肩膀,那里放着她丈夫的手。
我心里有一点点发涩,听着他们随意开着玩笑,更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
这帮有钱人,见明星就像家常便饭,如果不是周谦修的地位在那里摆着,他们是很不把我看在眼里的。
我坐在角落里,看着众人打牌的打牌,喝酒的喝酒,而周谦修坐在旁边与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我觉得很无聊,想离开,却找不到理由。
许初夏忽然坐到我的跟前来,她说:“阿修的脾气很不好吧?难得你能忍受得了他。”
我笑着说:“他脾气挺好的。”
许初夏摇头道:“那是你没见过他发火,小时候院子里几个男生说他长的矮,他气得跑上去把人家揍了一顿,可他那时候明明就是矮呀。”
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他现在已经高得有点离谱了,一米八八的个子,坐在那里一双长腿无处安放。
我朝他看去,发现他正往这边看来,不过可惜的是,这目光并不是投向我。
许初夏说:“你看我干什么?我又没有说错。”
她仰着下巴,仿佛是对周谦修的回击,回击他刚才那样伤她的心。
周谦修的脸色沉沉,而许初夏也紧抿着唇,两人像一对斗鸡,就看谁先服输。
最后周谦修败下阵来,他无奈般地叹息,唇角再绷不住,终是挂上了笑容,而许初夏也笑了出来,她低声与我说:“你以后可不要惯着他的坏毛病。”
说完朝着周谦修挑衅地看了一眼。
而周谦修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副拿她没有办法的样子。一边计划着,我已经一边顺着走廊朝电梯走去,可就在这个时候,身后忽然有人说道:“余小姐?”
我本能地转身,看到一个高大帅气的男人站在走廊里,隐约觉得是刚在包厢里见过的人。
在我朝他看过去的时候,他又开口说:“你走错方向了。”
他是好心,但对我来说却是多事,这话我不可能对他说出来,只是站在那里眨巴着眼睛看着他,心里却在想着该怎么回答他这句话。
见我沉默,他好像又有点不确定了,问道:“你是阿修的那位女朋友吧?”
“余青如,我叫余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