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蒙古人的事情,暂且不提,不过张煌言上的这道奏疏,倒也不是,无道理可言的,如今,而北疆三省,人口着实是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张煌言他会上奏疏弹劾魏清。”
王之良站在殿内,朝朱慈烺说。
朱慈烺微微颔首,这个张煌言的奏疏,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了。
大明朝的北疆三省。
是指北方的连续三省,分别是,北庭,河套,山北三省。
这三省,地处大明朝的北方边疆,胡汉杂居不说,气候还显得有些恶劣,人口本身就不是太多,如今,大明朝不想方设法地,往这里增加人口。
反而,要让蒙古人离开这里,去往非洲大陆。
貌似,并不合适啊。
只见到,朱慈烺皱眉道。
“北疆三省的人口,的确是少,可想增加此地的人口,却也不易啊。”
“河套还好些,经营好了,有个千万人口,还是没问题的,而山北嘛,无论是归化城,还是辽河河畔,也是块不错的地方(这疙瘩可是通辽,宇宙中心,当然不错了),经营好了,有个五六百万人口,也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北庭嘛,朕就不提了。”
嗯,河套,山北,还是有发展成一省的潜力的,但北庭省,朱慈烺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因为这疙瘩的气候有点恶劣,后世蒙古国也才三百万人口了。
而且,就这三百万人口,也远超过当地气候的承载极限,所以,朱慈烺虽然在北庭设了一个省,但压根就没把这疙瘩当成省来看。
但河套,还有山北,却可以好好建设一下。
不过,想要让移民去开拓这两省,貌似也是很不易的。
现在大明朝内部的,人口迁徙,大概分为三种。
一种是下南洋。
一种是去美洲。
还有一种是闯关东。
下南洋不提,去美洲也不提,这个闯关东就是跟历史上,发生的闯关东要差不多,由于大明朝的元气,在明末乱世里面,得到了极好的保存。
所以,在进入到盛世几年后,闯关东便开始了——历史上,闯关东的先驱,实际上就是顺治元年从山东过去的穷苦农民。
跟南洋,东北,美洲这三块宝地比起来。
北疆三省,那点田土,实在是让人瞧不太上——有更好的去处,谁愿意去那?
河套省,有一个河套平原,倒能够吸引不少老西,到朔方去。
而山北省就差劲的多了。
北庭就更甭提,已经无药可救了。
此刻,但见朱慈烺扫视着诸臣,然后道。
“诸位爱卿,可有快速增加,河套,山北两省丁口的办法?”
“实际上,不只是河套,北庭两省,就连西北的,宁夏,甘肃也是如此。”
宁夏甘肃这两省,虽然是汉地省份,而且,其地盘也是正儿八经,自汉唐时便归属华夏的汉地领土。
但这里的人口,实在是不多,而且还有很多小白帽。
所以,朱慈烺也迫切地想增加这两省的人口。
实际上,西北三省(陕,甘,宁)人口都不多。
主要是明末乱世,这里跟河南一样,是主战场,人口损耗太大,但他又不跟河南一样,大平原利于人口恢复。
而且地处中原,可以吸引各方移民。
西北终究偏远了一些。
因此,这里的人口恢复是很难的。
反倒是,在乱世里面,元气保存了一些的小白帽们,增加的是挺特么迅速的,让朱慈烺很不高兴。
所以,他现在是想顺道的,增加一下西北人口。
可大臣们听到了朱慈烺提出来了难题后,当即便有人站出来,朝朱慈烺提出建议。
但只见到,崇祯十七年恩科状元苏德,作为司法部主事,站了出来。
苏德已经入仕十余年了。
在宦海浮沉了十几年的他,考中状元的他,在翰林院供职了一段时间后,在收复了山东后,又被外放过一段时间的济南知府,然后又成了山东臬台,之后,又到南直隶,当了一段时间的松江知府(这可是一个相当紧要的差事)去年在地方上,转悠了快十年的他,终于又被朱慈烺想起来,重新设回了中枢。
如今,在司法部任主事。
不过,说是主事。
但他实际上跟尚书却没多大区别。
因为现任尚书张忻,已经年老昏花,可就是赖着位子不肯走,但他又没办法管好事务,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做不到。
而朱慈烺又碍于君臣之谊,不能够把张忻赶走,毕竟人家不主动告老,朱慈烺也不能够逼着人家辞职啊?
那多不人道。
所以,司法部的差事,就落到了苏德,还有其他几个主事的肩膀上。
而苏德,也因此获得了参加御前小会议的资格。
作为才三十六岁的主事,苏德在仕途上,还是颇有上进之心的,他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被朱慈烺重用。
接替张忻当司法部尚书,他是不指望了。
因为大明朝现在中枢一部尚书,至少得需要一个资历——在地方上担任过省内巡抚。
没有这个执掌一省的经验,就甭想指掌一部。
因为,省部大臣,虽然官阶一样,但京官总比地方官要金贵。
所以,苏德是想要赶紧地在地方上,任一省巡抚,哪怕是边远省份,只要熬个五六年资历,到四十岁时,便可以入直中枢,为一部尚书。
届时,大概不到五十,便能够入阁了。
这个年龄,对比起魏大首辅,三十岁出头便入阁的纪录,肯定是大大的不如的。
但对于苏德而言,能做到这一步,他已经是很满意了。
毕竟,不到五十岁入阁,只要他身体素质好一些,熬到六七十岁,还怕熬不到一个首辅之位?
呃,当官就是这样。
你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