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整个涟县都热闹了起来,县城
韩家这边也是集体出动,还有江岸村的年轻劳动力们,他们倒不是来应聘的,因为他们已经被提前内定了,今天过来是帮宫觅锦招人登记信息的。
县委这边也有安排干部帮忙,只不过工作量大,他们根本忙不过来,好在宫觅锦这边安排了三四十个能干的人,所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登记进行中。
韩成煊负责主持秩序,一大早就拿着喇叭在高台上指挥,“身强体壮干泥瓦匠的在这里排队登记,应聘食堂干活的去对面县一中操场,身体稍有点残疾问题的,到最右边这一条队伍来,等下宫医生先给你们检查身体,回头再根据情况安排工作岗位。”
红旗广场并不是很大,这会儿挤满了人,长队已经排到了另一条街,到处吵闹得很,不过有安排村里劳动力在协助公安同志维持秩序,总体来说还算平稳。
宫觅锦背着药箱,跟婆婆一起过来时,现场一阵欢呼:“宫医生!宫医生!”
宫觅锦朝大家挥手,没使用灵力回答大家,不过用了扩音喇叭:“很感谢大家对药厂的支持,我们从今天开始招聘登记,公开招聘时间维持三天,正月初六到初八,在这三天内被录取的,请于初九到现场接受工作安排。如果家里还有其他亲戚朋友要来干活的,请在正月十五后到药厂来报名,工资待遇和吃饭问题,之前已由县委转达到了村里,若还有不明白的,等下可以直接问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
“我们都知道了。”有人扯着嗓子大声喊着。
药厂这边给出的工资待遇相较国营厂高不少,有手艺的人三块钱一天,无手艺纯干体力活的也有两块六,厨房员工两块二,其他的岗位也是明码标价,最低的都有两块钱一天,提供中饭和晚饭,上班时间和国营厂一致。
最重要的是,这批负责建药厂的人,表现良好,在干活过程中没被记过处分过的,其他条件各方面都合格的,等药厂建起来后都会优先录取进厂工作。
所以,涟县四周各个村里都沸腾了,几乎所有劳动力都在今天涌向了县城。
宫觅锦这边刚坐定,早在这里等候的于朗拉着邻居冲过来了,“宫医生,这是我发小兄弟于剑。”
宫觅锦看了对方一眼,朝这个容貌普通却明显很紧张的男人点了点头,说着:“将裤子撩起了,给我看下伤处。”
于朗帮他撩裤子,边动手边说:“他当时就是断了膝盖骨头,家里穷,买不起好药,他又没好好在床上休养,只休息了大半个月就下床干活了,所以就留下毛病了。”
宫觅锦戴上手套,在他膝盖上随意按了下,基本确定情况,跟他说着:“你这膝盖能治,不严重。”
“啊?不严重?”于朗一脸惊讶。
“还可以治吗?”于剑紧张的问着,声音很小。
“能治。”宫觅锦边收拾桌上的东西,边说:“你这情况不严重,不用给你单独开药。你直接去振华药铺找刘医生,买一瓶我炼制的正骨液,价格有点贵,一瓶12块钱,喝完药一周就能康复痊愈。”
“真的?”于剑这下激动了起来。
宫觅锦没回答他这个问题,反而问于朗:“你应该知道我有配制治疗骨折骨裂的药啊,怎么没有早点跟他说?”
“我...”于朗脸一僵,连忙解释:“我以为你的药是治刚刚摔断腿骨折的,于剑的腿伤了两年多了,以为那正骨液不适合他,也就没说。”
“这样啊。”宫觅锦懂了,对于剑笑着:“正骨液也适合你的,你现在去买药吧,一周就能好。我之前本给你留记分的工作,但记分员工资比其他要低,等你身体好了,你再来确认工作岗位。”
“哎,好,谢谢宫医生。”于剑激动得很。
“行,你们去吧,我这边还要给其他人看诊。”宫觅锦立即坐下,朝下一位招手:“来,下一位快过来。”
宫觅锦在家里准备了很多药,大部分是伤药,而今天来报名的身体抱恙的人,大都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用好药才落下的毛病,她这边给他们用了物美价廉的药,绝大部分花钱买了药,然后在这里预定了工作岗位。
连续三天火热招聘,近万人被录用来干活,好在韩成煊提前联络了一批管理执行能力强的退伍战友赶来帮忙,所以药厂建设很快有条不紊的开工了。
劳动力年轻人们全部去药厂干活了,村里反倒一下冷清了起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妇孺,不过她们并没有不习惯,等天气稍微好转起来后,也帮着打理新建成的养鱼场和山上的药材了。
彭旭和韩玉露夫妻俩正月初五就去桐城跟凌栋他们汇合,一起前去京都生活了,韩家这边也只有两老和周菊带着双胞胎在家,其他人都在外边干活忙碌着。
这天晚上,在外干活的大家一同回来,双胞胎立即飞奔过来迎接,两人都带着哭腔:“爷爷,二爷爷,你们总算回来了。”
“怎么了?是不是又调皮捣蛋挨打了?”韩初严随手抱起一个孙子。
周菊在厨房里忙活,见他们都回来了,大声说着:“村里劳动力年轻人都出去了,这些小崽子们闹腾得很,我们家务活也多,今天又在放鱼苗,稍不注意他们就溜走了。之前他们兄弟俩跟石头,还有老刘家的妮子,四个人躲猫猫,藏到老刘家的床下,还全都睡着了。我们在外边到处找人,差点跑断腿,大队长还差点去报警了,要不是他们自己睡醒爬出来了,我这会儿还在外边找人。”
见是这样,韩初严一巴掌拍在孙子屁股上,“活该挨打。”
又挨了一巴掌,刚止住眼泪的大宝哭了,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宫觅锦稍晚一点回来,到家时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听大妈告了他们俩的状后,提了个建议:“大妈,村里小孩子挺多的,我看还没去读书的都有二十来个,您照看孩子很辛苦,家务活又多,不可能时刻盯着他们,要不让村里办个幼稚园统一照看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