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没错,我真的谋反了(感谢roadwin大佬的盟主打赏)
出于内心深处的抗拒,李世民并不是很愿意去细究皇后称帝的种种事情。
虽然杜如晦和房玄龄那边都有文字抄录,想要找出来单独整理也并不困难吧。
但只要想想这武则天从自己的才人到儿子的皇后再到武周的皇帝这中间的身份转变,再加上中间夹杂着的太子与亲臣谋反这些事情,李世民脑袋就有点胀痛之感。
放过自己,这是李家二郎对自己做出的决定。
即便是偶尔想起来此事,李世民也是多拿汉光武帝过来参考,觉得多半是子孙中出了一个具有前汉遗风似刘秀的人物,振臂一呼光复大唐。
结果万万没想到啊,连李姓都差点被夺了。
本以为这所谓的太玄百年盛世是犹如初唐征战四夷一般四平八稳。
没成想竟是如此惊险?
摇摇头,李世民怔怔跌坐在床榻上出神。
这时旁边伸过来一只手掌,李世民顿时有点感动:还是皇后好啊。
只是握在手里方才感觉到手感完全不同,一抬头迎上的是孙思邈嫌弃的表情:
“陛下,清热丸。”
“哦哦,好。”
在长孙皇后忍俊不禁的表情下以水送服。
苦丸入口后,李世民心思也沉静了几分,于是便对那群和尚愈发不爽起来。
“坐而谈空之辈,投其所好捏造如此佛经,倒也称得上般配。”
虽然口上这么说,但同时李世民脑袋中也不自觉想了一下,便道:
“克明,有空将此事改头换面,讲与那倭僧听。”
杜如晦嘴角抽了抽,陛下这一边大骂,一边又令他去小心教弄那倭僧作此行径以入倭国,倒也是……实在。
这般谋划也根本不需要多太说,他自是明白,而且转瞬间也都想出来了好几个方法。
比如他记得前隋和南北朝时,供迎高僧佛骨风行至今。
如今关中和洛阳寺庙并不少,合该挑几个高僧佛骨东渡以教化蛮荒之地,想来法师们应该没有什么意见,而且会欢迎得很。
如今杜如晦和李世民等人也逐渐明白过来,大唐需要不要这寺庙还是两说,但这寺庙是绝对需要大唐的。
不过末了瞧着那天子求赐姓的几行字,李世民犹不解气依然愤愤骂了两句:
“宗戚、四夷、沙门、道士,嘿,汝般倒都是热心肠。”
这次长孙皇后的双手伸了过来将李世民手掌包裹住,笑道:
“如此鬼蜮计俩夺国,自是比不得大家马背征战天下之堂正。”
“也难怪后世亦言这武周归唐乃是水到渠成之事。”
被皇后安慰了一番,大唐皇帝这才叹道:
“是极……虽有此乱,然而亦有忠良之士扶正朝纲”。
“只是不知这狄仁杰……可是太原人士?”
狄姓并不多见,李渊在隋朝任晋阳留守时,李世民也多次跟随老爹去太原出征,对那边风土人情也并不陌生,只是模糊记得太原有一脉狄姓。
这一刻李世民倒是真的挺好奇这狄仁杰有何大才了。
【大唐贞观八年,这一年的二凤磨刀霍霍准备朝着一直在努力作死的吐谷浑下手了。
而与此同时,对于内政的治理也没落下,这一年李哥为了广察民意整顿吏治,一口气派出了十三位黜陟大使巡查全国。
黜就是贬黜,陟便是升迁,李世民亲设的黜陟大使算是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更往前推进了一步。
因为此前的隋唐仅有御史兼任的察院监察,仅有奏报之能,职权狭窄。
黜陟大使位高权重,有临时决断权,能够对地方官员进行升迁、罢官、入狱、处死等一系列权利。
这一职位在唐朝中后期也变得愈发完备,职权被再拆开细分,并经过了名称的演化,如巡察使、按察使、采访处置使、观察使等等。
多个监察部门彼此交叉监督,也避免了中央陷入信息盲区,算是比较良好的决策。】
长孙皇后一回头便看到李世民已经迫不及待昂起了头,但脸上还偏偏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好像在说这不过是稀松平常之事罢了。
本还想夸赞一下的皇后顿时笑了出来,干脆拆台道:
“此乃是三年后大家所设立之职,何故自得邪?”
李世民不以为然:
“若按其所说,我唐征吐谷浑还要再待四年呢。”
“但如今战端已启,至多八月,药师必执缚伏允于殿下。”
言辞凿凿,李世民如今对五雷署所出之物声威再清楚不过,因此信心满满。
对他来说,如今最大的乐趣之一便是能够借用光幕,与那后世史书所记的李世民比上一个高低。
要灭国更速,治民更富,开疆更广,臣妾之属更多。
他也很好奇,自己这艘贞观之船的远航极限是哪里?
【扯得远了,但总之设黜陟大使这项举措被很好的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