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殿中的气氛终于活泛了一些。
虽然后世言语对那赵宋依旧多讥诮之言,但至少此次并无再行避战之举。
东西两线僵持,中线收复河南,那不就是约等于大胜?
于是殿中的内侍们也都喜上眉梢起来。
贵人们的争权夺利,天子的怯懦之行,这些对内侍们来说颇遥远了一些。
对他们这群净了身的人来说,终究还是脱不开宋人、汴梁人这层身份,自然难免为之欢欣鼓舞。
更别说赵匡胤眼看着战场变换,虽然重重“哼”了一声,但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不少。
赵普甚至还有余裕评价一番:
“这岳飞勇略兼备,能行连结河朔之智略,又能行单骑入阵之举,风姿卓然,可谓类古之名将也。”
“岳飞此战看来波折多矣。”
没占到便宜的金军当机立断出动铁浮屠意欲给拐子马解围,但岳飞麾下的游奕军也随即加入战场死战不退,使得铁浮屠的冲击没有得逞。
“而此时这岳飞能正面破敌而胜,固有十载练兵之功,恐怕亦有金虏骄横之因。”
【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当中,赵构不出意外的依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次传诏当中使者李若虚站在了岳飞一边主动担下了矫诏之罪,支持岳飞北伐。
那边赵普还在分析:
对于赵普的分析,赵匡胤难得大笑:
“则平何必忧虑,你也说这岳飞有古之名将风采,既如此当以名将之势胜之,我等皆静观便是。”
岳飞当然是不愿意的,我都六神装要把兵线推过河道了,你让我点投降?闹呢。
双方战至傍晚,金军组织起最后一次冲锋但又被背嵬军击溃之后士气终于崩落,金兀术趁着夜色突围而走,郾城之战以岳飞的胜利告终。
仰头看着光幕上,一条黄河分开了宋金疆域,而在河北地区,一个又一个与南宋同色的小点接连爆开,直将那金国疆域染的近乎变了颜色。
但岳飞对这套战术实在是太熟悉,开战之初就摒弃了被突袭的慌乱,长子岳云奉命帅背嵬军直接前冲,突入拐子马军阵,令其无法迂回。
于是赵普的劝说言语顿时烂在肚子里,转而叹息道:
单从战局图看起来,这金兀术反倒是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明明局势一片大好,但赵匡胤想着这岳飞恐怕未必能善了的结局,不知为何竟生出几分悲凉之意来。
这番评价让赵匡胤连连点头,还捎带分析了一下:
“这金国先灭辽,再攻宋,连战连捷故而其锐难当,这韩岳彼时倾尽全力方有惨胜退敌。”
所以郾城之战并非是金兀术的轻重骑兵混编战术弱了。
而当时郾城中岳飞麾下仅有背嵬军和游奕军合计一万多人,再除去守城以及辎重后勤人员,可战之兵至多一万,即便不考虑兵种,单从人数来说也已经处于劣势。
“官家所言句句在理,且看这临阵所擢三将,韩世忠掠阵岳飞主攻尚且正常,但这名为张俊的竟已班师是何道理?”
而就在赵构给岳飞扯后腿的这个空档,金兀术探查到了岳飞本人在郾城而且兵马不多的消息,于是这个宿将当机立断选择集结精兵,实施斩首战术。
在战争之初,金兀术的十万大军吓到了赵构,因此那时我们的完颜构同志能暂时当个人,给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嘉赏更是许了岳飞的北伐之请,一副君臣相得的模样。
金兀术本人对此看的也很明白,郾城后叹息言:
“金虏虽陷重围,然反倒可使兵马集结一处。岳飞部大局优而小局劣,毕功难矣。”
“此策倒是朕多想了,这赵构能临战而擢三将而非收权遥控战场便已是幸事,安能复求其他?”
金兀术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并没有让麾下签军(步兵)同行,而是选择集结麾下众将的骑兵与自己麾下的铁浮屠,合计一万五千骑突袭至郾城北二十里的地方才被岳飞军发现。
“而如今燕南以南号令不行,若民心未失,未尝不能效这金虏此前之计,越黄河击幽州。”
岳飞连上捷报请求协助,赵构先说那边老危险了应该尽早班师,后来又说实在不行岳少保你一個人轻骑回来跟我报捷也行,后面干脆直接说军中事宜可以交给你僚属,你赶紧回来吧,可以说基本一直在扯后腿。
计划的太过美好,使得赵匡胤说到后面都叹息一声自嘲道:
“连山锁关之势若成,则可行关门捉贼之事,除金虏平河北,复望辽东而除耻。”
岳飞部将杨再兴甚至单骑入阵意欲生擒金兀术,但可惜未果而还。
而是岳飞的背嵬军太强了。
“如今这岳飞虽连河朔声势浩大,然义军参差不齐,还需分兵守关隘。”
根据著名史学家王曾瑜先生的考证以及岳飞所奏的捷报和金史当中的记录留存来看:
“后辈曾说这张俊使淮西兵败故而自解兵权,这般看来那淮西之败恐还未发生。”
收复的地区越来越大,但手中的兵马能用的还是这么些,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