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安静极了。
钱肃乐、黄道周几名总管大臣,心情很是复杂,尽管他们心惊于天子所讲,可对一些现状却是很认可的。
吏治腐败,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陛下,您是想让内务府在各地筹建一批军工产业?”黄道周想了想,上前作揖道,“继而来满足各项所需吗?”
“没错。”
朱由检言简意赅道。
“陛下,倘若是这样的话,只怕此事很难办成。”
黄道周继续说道,“就算此事绕开外朝有司,交由内务府着办,可是在一时间恐难以聚拢这般多官吏。
何况军工产业的耗费很大,彻底绕开外朝,仅靠内务府督办此事,所耗粮饷难以支撑。
更别提今后需供应大批军备,倘若没有国库的调拨支持,仅靠内务府承办,那也难以维系下去。”
“臣附议。”
钱肃乐紧随其后道,“除了上述这些问题外,时下内务府所储的银子,多数都是已有定数的。
倘若贸然落实军工产业的谋划部署,内务府根本就周转不动。”
“臣附议!”
李长祥、沉廷扬几人也都上前附议。
看着几名总管大臣,纷纷出言劝谏自己,朱由检的心里并不恼怒,毕竟钱肃乐他们所讲这些,也是站在他们的角度讲明情况。
不过嘛,筹建更大规模的军工产业,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件事情想有效推进起来,靠外朝的有司衙署不行,甚至还不能跟地方官府牵扯过多,一个吏治腐败就能坏掉很多事情。
不过新兴的内务府官员班底,尚没有遭受不良风气的侵袭,这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是能发挥极佳的作用的。
“办法总比问题多。”
朱由检收敛心神,看向钱肃乐他们,伸手道,“朕说要筹建军工产业,可是却从没有说过,要一上来就追上西山、房山等处军工产业吧。
此事要徐徐图之。
涉及到军工产业的谋划部署,朕打算是用五年的时间,在大明北方诸省治下,初步筹建起一批军工产业。
除了满足各类军备的需求外,还要有效的带动各地冶炼锻造领域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等于说内务府有五年的年限,依托各地赈灾行署,逐步明确和筹设军工产业,那前期的粮饷消耗,是不是能相对分摊下来?”
“这……”
钱肃乐、黄道周他们,被朱由检所说的这些搞的沉默了,这给他们的感觉,就不像是单纯筹建军工产业那般简单。
这不就是涉政了?
内务府真要这般做,岂不分走内阁、兵部、工部等有司的部分职权?
“何况内务府筹建的军工产业,今后是以订单的形式,由朝廷出银子采买,无需内务府独自供应。”
朱由检继续说道,“不过这样一来,每件出产的军备,小到军械,大到火炮,质量都必须要有保证。
倘若出现任何问题,那就要追朔到所产诸厂,查到谁,那就要受到相应严惩。
军工产业跟别的不一样,所出产的军备,是会影响到很多的。
特别是在战争之下,倘若大批量的军备出现问题,那仗干脆就别打了,直接向敌军投降就行了。”
事实上钱肃乐他们,心中所想的是对的。
朱由检对军工产业的部署,就是要分走一些外朝有司的职权。
毕竟这些谋划构想,不能在外朝有司推行起来,所以朱由检要通过内务府这一特殊媒介,来推动军工产业的发展和革新。
等到内务府完成历史使命,到了该裁撤的时候,那不止是涉及到的军工产业,包括其他产业,都会转隶到新设的一众衙署麾下。
“涉及到其他的构想,朕都写了下来。”
朱由检拿出一份公函,看向钱肃乐他们,“朕召诸卿进宫觐见,其实目的很简单,你们要尽快拟定一份奏疏。
将今后五年以内,涉及军工产业的发展和谋划,形成有效的落实部署,并逐步让各地赈灾行署落实下来。
该份奏疏在正式拟定下来后,要第一时间呈递到御前来,朕很重视这件事情。”
有计划、成阶段、定目标的明确各领域谋改,这是朱由检在逐步熟悉大明内情后,愈发热衷的一种方式。
先前朱由检虽说也在这样做,不过心里却没有过多感受。
然而就是在最近一两年间,他却越发觉得以‘五年’为周期,定下目标的重要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