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卿不必多言。
目下大明百废待兴,最缺的便是对民生百业有助之人,最不缺的便是袖手谈心性之读书人。
若是有人提出异议,你就告诉他,如果你有此本领,别说从七品,正七品也给!
且将来前程不低于从四品!
此事不用再议,就按朕的说法去做!”
朱由检眼见周云的话有引起其他人共鸣的势头,立刻斩钉截铁的打断了有人想要接话的想法。
他之所以如此高调的从举子中选官,就是想用千金市马骨的方法来转变读书人思维上的惯性。
只要有才能,不用中试也能选官,并且职级不次于进士。
并且如果做得好的话,从四品的高官也没问题。
这数千举子中,可以说大部分人压根就没想过非得做官要做到六部九卿、阁老尚书这个级别。
从四品这个职级对很多进士都是天花板,更别提这些自知才学有限的举人了。
这种诱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意味着可以不用再年年苦熬,非得去中试才能做到高官。
很显然,朝廷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升官的捷径。
这些脑子不笨的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沿着成为实用型人才这条路走下去。
从古至今,国人都有这个传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只是过去不讲究很系统的舆论引导而已,朱由检的这番举动就是起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引导作用。
必定会在全天下的读书人中引发巨大的争议,但也会诱使很多聪明人跟风而来。
周云看到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自己可不能因为拔擢使用几个官员一事恶了皇帝,所以也就没再争辩,拱手施礼后与范景文一道接旨。
殿内其他臣子中虽说也有人想抗争一下,但转念一想,这个政策说不定能让自家子侄受益……
而且在没有互通声气的情况下与皇帝打擂台,明显有些身单力孤,故此也无人再挺身而出。
这件事也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状况下通过了。
“上述之事就如此吧,
“此次剿灭关外跳梁之后,威胁我大明延续之几大不稳定因素已基本得以清除。
大明国祚已是暂时无忧矣,再保留数量过多之军伍已无必要!
有鉴于此,朕意修改军制,欲以精兵制替代旧有军制,兵贵精而不贵多,减员强兵已是势在必行之举!
此举在减少粮饷开支的同时,亦能保留数支强兵以应对境内外可能之威胁,护佑皇明子民与安定之境下进行生产生活。
但是,在此之前,辽西边军之去向便成了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自天启年间朝廷开征辽饷后,此项巨额支出便成了将大明拖向无底深渊之无形恶手!
现下辽地已靖,所留驻军已是远远少于此前辽西边军员数,所需所耗与辽饷不可同日而语。
以现今朝廷之岁收,支应其开销亦毫无吃力之感。
故此,裁撤辽西旧军已是必然。
辽西边军多年来虽说并无多少战果,但其毕竟守御大明东北大门已有年月,功劳还是不能完全否定。
此番裁撤须考虑周全,勿使众多忠心于朝廷之将官士卒寒心。
此事事关重大,定策不可轻忽,诸卿但有良策尽可道来,待策略方向定好之后,再由有司细化之后予以实施!”
在得知关宁骑兵受损过巨、尤其是祖宽这样的猛将阵亡后,朱由检既感惋惜又觉轻松不少。
关宁军实力大减,让接下来的边军裁撤改制减少了极大的阻碍。
辽西将门讨价还价的本钱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对于祖大寿等人的安置也会更加简单,甚至可以说生杀予夺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启奏圣上,臣赞同裁撤辽西边军之策。
臣以为当务之急便是趁现下辽西军精锐齐出之时,由兵部即刻遣员出关远赴松锦。
将沿线所有驻军员数予以核查明晰,此后再计算出战边军数额,便可知其详情,而后再据此数字做出应对。”
朱由检将初步设想表达出来之后,殿内诸人先是感觉有些意外,随后便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之举。
文臣和武将的天然敌对属性,让他们不愿看到这场灭国之战后武将乘势而起。
现在听到皇帝似有打压武将的意图后,众人还是发自内心表示赞同的。
尤其是裁撤为祸多年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