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并不反对任何个人信仰。
只要你的信仰对社会不构成危害,那你爱信啥信啥,哪怕你把一堆牛粪供在家里天天上香磕头也没人管你。
现在大明在科学方面的基础太薄弱了,必须有划时代的人物打开局面。
然后一大群高中低级各种人才言传身教,大明本土的学子才会从中汲取养分,而后经过数代的积累,大明的科学才会慢慢步入正轨。
朱由检的任务就是给大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未来的大明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国家。
吸引世界上各行业最顶尖的人才前来定居,使大明户籍成为其他国家的人们最为羡慕的一种身份象征。
等到明年的时候,朱由检打算取消大明的宵禁制度,允许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可以在夜间上街游玩,有条件的商户摊贩可以摆摊设点引导大家消费。
今年夏天就在京师先试行吧。
对历史上两宋繁荣喧闹的夜生活,朱由检是向往已久,他很想亲自体验一下那种环境能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大明现在已经具备那种条件了,安全问题已经不用再去担心了,消费群体也是现成的,商家们自然也会积极响应,现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想到笛卡尔,朱由检不由自主想到了宋应星。
现在宋应星已经卸任了司农寺少卿的职务,以工部侍郎衔带着一些有志于科研的文士,整日忙碌于国子监单独划出的一片区域内。
研究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所需费用都是朱由检自內帑专门拨付。
还别说,这伙人还真是没有白白浪费大量的银钱。
就在崇祯六年下半年,正是在宋应星这伙人的努力下,设在天津卫的将作局冶炼司在炼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经过无数次实验后,宋应星发现,大明精钢产量之所以非常低,与高炉炉温太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应该如何提高炉温呢?经过反复的实验之后,以宋应星为首的团队从三个方面对现有的冶炼流程进行了改造。
首先就是将燃料从煤炭改成焦炭。
焦炭在中国古已有之,冶炼术一直保存了下来。
随着战乱的结束,山西和大同府等地的大户们建起了高炉开始冶炼焦炭,然后运往京师售卖。
焦炭所含的大卡数比煤炭要高出很多,能够给炼铁带来更充足的燃烧值。
自从煤炭改焦炭后,生产出来的铁水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精铁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其次,加高炼铁高炉的高度,进一步提高焦炭的燃烧值。
这一项改进的效果也是有效果的,但在宋应星等人的眼里,现在好像还不够完美。
最后,有人提出了窑炉进风温度的问题,随后立即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现有的炼铁高炉也是采用了鼓风机不停往高炉里鼓风,以此来提升炉里的含氧量,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
但是这里一个细节却被所有人给忽略掉了,那就是鼓风机送进去的风是凉的,这就使得炉温被无形之中给降低了。
既然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就想办法改造一下试试结果如何吧。
于是,在鼓风机往高炉中送风的途中,一条短短的砖石通道被建起。
通道里同样燃烧着焦炭,这样鼓风机吹出的风在经过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后被送入高炉,输送的氧气由冷风变成了热风。
进过这三次改造之后,铁矿石融化成的铁水中杂质明显减少,出产的精钢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在崇祯七年第一次内阁会商结束后的一个月之后,朱由检接到了孙传庭从浙江呈递来的题本。
在题本中,孙传庭把新政在浙江的进展工作做了汇报。
孙传庭表示,现在整个浙江新政实施的异常顺利,各级官府抓住农闲时间,组织了大部分官吏分赴下辖村镇。
按照士绅大户家的田契,对其名下田地主意进行丈量核实,最后再将查实后的新田契发下,作为今年夏收时缴纳赋税的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士绅大户都是积极配合。
据他从暗访的御史及锦衣卫得到的反馈来看,并没有发现有徇私枉法的事件发生,而他自己也经常便装带着护从亲自下到乡间走访,以防有人借机从中渔利。
根据目前的形势,孙传庭预计,再有月余时间,浙江全省的土地清丈就会全部结束,到时他将离开浙江返回京师。
在题本的末尾,孙传庭专门提到了四海酒业,并表示如果条件合适,恳请朱由检能在一些地方开设酿酒工坊。
然后根据当地粮食收成和存储情况决定酒坊的产量,以此来增加贫困地区百姓的收入。
没过几天,内阁便将平凉府卫护县主官们联名上奏的题本送进宫里。
朱由检浏览过后,这才明白了前几天孙传庭为何突然提到了四海酒业的事情。
不过,从题本的内容来看,卫护县官员的思路还是很值得表扬,并且提到的本地实际情况也非常合理。
在连续两年丰收的情形下,只要官仓和农户自家粮仓有足够的存粮,那多余的粮食如果不赶紧出手就会坏掉。
与其贱价卖给粮商,还不如以市场价卖给四海酒业,然后转化成更高的价值出手。
卫护县官员在题本所提的帮农户增收的举措不止开设酒坊,其他的措施也是很具有可行性。
从这点来看,很多基层官员还是很想着干一番实事的。
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这样,只要敢想敢做,就值得大力表彰,将来做出政绩后就要不吝升赏。
能者上、庸者下。
这是吏治的基本原则,是绝不容许任何人改变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