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看身旁之人:“阿肆,看来大家反响不错,都很期待呀。”
沈听肆却不乐观。
他叹了一口气:“这些都是在城里讨生活的,不是农户。吴猛和我说,
程槿年立即安抚道:“别担心,那是他们还不知道咱们红薯的好。等他们知道咱们粮种的好,日后怕是要求着我们给他们粮种呢。”
沈听肆苦笑:“我们自然知道,可他们不知啊。”
“这还不简单。”程槿年不以为意道:“咱们红薯不是还有半个月就要收了吗?到时候让各村村长过来看着咱们收红薯,眼前为实,他还能不被折服?”
闻言,沈听肆又惊又喜:“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他一把抱住了程槿年,激动地夸赞:“娘子,你太厉害了。”
程槿年笑着回答:“你这是当局者迷。”
沈听肆不住的点头:“这个法子好,我回去立即通知吴猛头。”
……
马车缓缓出了城。
走了半个时辰,一座破旧的山庄出现在众人眼前:只见,一座五进的大宅子,边上是整整齐齐的五百亩土地,后面,还有一座高耸的大山,庄子边上百米不远,则是一条宽敞的河流。
尤军听下马车,恭敬出声:“大人、夫人,到了。”
两人下车。
沈听肆对他点头:“辛苦了,把车停在后院,你先去休息吧。”
今日,他们是来实地考察山庄的。因为,水泥坊就准备建在此地。
看了一会儿,沈听肆不由得感叹出声:“娘子,这个地方真的是太合适建水泥坊了,当时你买这个庄子的时候我还不理解,为什么不把三个庄子连在一处,反而单独买一处,现在看来,还是娘子又先见之明。”
闻言,程槿年眼里飞快闪过一丝心虚。
她这叫什么先见之明,明明是开卷考试罢了。
她连忙转移话题:“别分心,赶紧对着图纸看合不合适。”
这个图纸是夫妇二人共同完成,耗时十日。
看了一圈,最后水泥厂的地址选定在山庄和大山中间,靠近河边;同时,山庄的五进院子改造成工人的住所。
对此,程槿年提了很多意见,大概按照上一世的厂子设计:一间房四人间、食堂、茅厕、还有散步的花园。
沈听肆惊叹于她的奇思妙想,也纷纷采纳。
看完之后,匆匆回城,没有回县衙,而是去了钱府。
钱府不愧是世代工匠,手艺的确是一等一的好,这次建水泥坊,二人也第一个想到了他们。
钱师傅急忙相迎,到了书房。
两人开门见山,钱师傅大喜,以最低的工价答应了下来,并且承诺两个月内修建完成,对此,沈听肆和程槿年都表示没有意见。
两个月,正好忙着播种,怕是也没有多少人有心思来水泥坊当工人。
君不见,即使她那个时代七八十年代,都还有秋收假和务农假呢;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不是摆设,而是千百年总结的真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