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朱祁钰也是觉得,现在不用急在这一时就跟群臣们翻脸。
他想到此处,便放缓了脸色。
“便依卿等所言!”
“今日廷议,就到此为止。至于其他的,剩下的他日再议!”
朱祁钰的服软,群臣都是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这一步一旦跨了出去,后面的事情才可以徐徐图之。
散朝过后,群臣都是眉目带笑的出了文华门。
一路上,好些个年轻一点的官员,都是窃窃私语,认为这是天罡伦常的胜利。
就在这个时候,正欲散去的群臣突然听见有人尖声叫喊了起来。
“诸位大人,还请稍等!”
却群臣回头,只见司礼监秉笔兴安,从大内匆匆赶出来。
兴安走到群臣面前,神色骄然的说到。
“陛下让老奴前来,问上各位一句。”
“列位大人扬言遣使瓦剌,却不知道有谁能做胜任?又有谁才是我大明的富弼、文天祥?”
兴安说完后,群臣都是一时陷入怔愕之中。
只因为他们都是能够品味出来,朱祁钰在说这话的时候,心中是有多么的讥嘲之色。
如今被这兴安这个太监用尖锐的公鸭嗓子问出来,群臣更是觉得咄咄逼人。
王直五朝元老、百官之首,他最看不惯这些没卵子的阉人。
而且在王直看来,这天子朱祁钰未免也是私心太重。
王直早已不耐烦了,此刻又被兴安一激,他顿时上前怒声斥责。
“你这是什么话?”
“在场的,都是天子之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陛下无论指派何人前去瓦剌,又有谁胆敢不从?”
兴安见到王直如同斗鸡一般,他顿时面红耳赤。
在被吓出一身冷汗后,兴安连忙匆匆一揖,然后就狼狈不堪的退往大内而去。
群臣见到王直羞辱了兴安,都是忍不住齐声喝彩。
王直心满意足,他满面严毅,正色的对着群臣大声说话。
“所谓君臣之义、兄弟之情,都是我辈读书人不得不争的大节之所在。”
“大明养士百年,用之正在此时。”
“愿诸君与我王直一起致力于斯,早日迎回太上皇,复我儒家圣贤纲常之道!”
王直这话,确实说得热血澎湃。
不少年轻官员在他的这么鼓舞之下,都是纷纷附和好。
朱祁锐在一旁听了一会儿,却是连连摇头。
只因为他觉得并没有听出什么新意,所以他就掉头,打算离开这个道貌岸然的地方。
只是一抬头,朱祁锐却是又见文华门前的广场上,正有一个人影独自离去。
朱祁锐仔细一看,认出那正是于谦。
朱祁锐这面还在迟疑要不要追上去的时候,却见于谦似乎心有所感的转回头来冲他颔首示意。
朱祁锐无法,只得快走几步,向着于谦走了过去。
“于少保!”
于谦面色凝重,对着朱祁锐也是还了一礼。
“邺王殿下,真是我于谦之畏友也!”
朱祁锐大惊,疑惑的问道。
“于少保,可是何出此言?”
“孤,愧不敢当!”
于谦脸上勉强一笑,神色却是显得十分寂寞。
“殿下,当得起!”
“这满朝文武都是口口声声圣贤之道,只有殿下还敢说上几句实话。”
朱祁锐知道于谦这是太过委屈,只是他也想不出有什么话可以开导。
“恕孤冒味?”
于谦眯起眼睛,望着初升的太阳,口中叹息。
“我乃是兵部尚书,管的本就是大军征伐之事。”
“无论我朝同瓦剌是战是和,太上皇又是否迎回,都职在宰相、礼部,而不是我兵部。”
“满朝文武中,任何一个大臣都可以说,唯有我于谦不能。”
朱祁锐见到于谦如此落寞,心中不忍。
“却是为何?”
于谦勉强一笑。
“我手握京营兵马,本来就为天下所忌惮。”
“要是我一言说错,只怕这好不容易才重组的大军,又要如同土木堡时毫无战力了!”
于谦更是对着大内方向一拱手。
“从今日以后,于谦眼中只有戎政。至于其他,将不再会动我半分!”
朱祁锐侧过了头去,他不敢看着于谦。
“既然是身处嫌疑之中,于少保才更应该证明自己的清白才是!”
于谦苦涩。
“自清?”
“我本就是清白,又何需刻意自证?”
于谦眼中闪过凌厉的光芒,沉声又说到。
“为自证清白而出头,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朱祁锐虽然无法认同,于谦这种近乎于扎根骨髓的骄傲。
可他也是被于谦这种不肯低头的风骨,给折服了。
于谦的话,朱祁锐无法接口。他只得深深一揖,就要转身离去。
突然,朱祁锐的耳畔又是猛然听见于谦的声音。
“殿下,且慢!”
朱祁锐回头:“于少保,还有什么事?”
于谦沉吟良久,才决定开口。
“殿下可曾想过,也先为何突然要送回太上皇归国?”
朱祁锐想都没有想,就回答。
“无非就是两个原因。”
“其一,这自然是因为我朝已经废而后立,太上皇已为空质,也先留之无用。”
“其二,若是太上皇回了来,那我大明便是一山不容二虎!”
于谦愕然,他没有想到朱祁锐居然有如此深的见解。
心中佩服的于谦,却是一伸手,止住了朱祁锐继续往下要说的话语。
“殿下,知道就好!”
“这,其实也就是我不愿说话的理由之一。”
“若是因为是否迎回太上皇一事,导致我朝文武不合,更乃至于朝中分党分派,那岂不是入了也先的圈套?”
朱祁锐听后也是一愣。
“这…”
在此之前,朱祁锐只是想着日后的夺门之变,所以才不愿意朱祁镇回来。
但是经过于谦这么一提醒,他也是颇为后怕。
如今满朝群臣都是请和以迎回太上皇,要是朱祁钰不从,则他必定失了人心。
而文臣们心中对于道统的追求,近乎于到了疯狂的地步。
军中大部分的边将,其实是希望继续同瓦剌打下去的。
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获取战功,才能搏一个封妻荫子。
一旦朝廷在是否迎回太上皇一事上争议日久,则文臣和武将们必然分裂。
长此以往,大明就会文武失和,乃至于内斗不止。
朱祁锐不由得咒骂。
“也先诡计多端,竟然也用了计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