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等人的头颅。
终究是在联军抵达巩县城下时,被送到了中军营帐中。
虽说袁绍两兄弟,将董卓派来的使者挫骨扬灰,掩盖掉了一切踪迹。
但只要董卓发现联军在继续向洛阳推进,那就一定会明白,袁绍没有接受他的劝降。
那袁氏一族自然难逃一死。
董卓还特地用生石灰把这些头颅包裹起来,以防长途运输腐坏掉。
从而使得这些袁家族人被斩首时,那狰狞可怖,恐惧哀求的表情,个个都凝结在脸上。
可谓是杀人诛心!
此刻营帐内。
袁绍和袁术是嚎啕大哭。
正是男儿有泪之时。
此时不哭的凶狠一点,是绝不足以彰显他们悲痛之心的。
而在这般悲伤的氛围感染下。
曹操等人也是虎目含泪。
袁绍和袁术这兄弟二人,日后为何实力会膨胀的那么夸张呢?
其实针对这一点,曹昂有些猜想。
会不会正是因为今日之事。
让关东群雄觉得对二袁多有亏欠,因此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
同时也正是知道为了讨伐董卓,袁绍和袁术死了五十多口族人,天下人对此多有悲悯之心。
因此能人志士纷纷前往投奔。
这是曹昂的猜测,并不算成熟,也不知正确与否。
只是没来由的想法罢了。
……
在悲哭了一阵之后。
曹操等人终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还是纷纷抢上前去,将袁绍和袁术从那些头颅旁拉开。
各种劝解抚慰。
二人才总算平静下来。
袁绍看着陈放在匣盒之中的头颅,眼中闪过痛苦和悲哀的神色。
但不知为什么。
隐约间却又浮现出一丝解脱。
叔父终于还是走了……
作为袁家的嫡子,袁绍的一系列主张,其实和作为当家人的袁隗,多有冲突不和。
袁隗实在太过稳妥守旧!
稳妥到就像一颗千年古树,能够站在那儿任凭风吹雨打,不动如山。
这实在是和袁绍的性格背道而驰。
袁绍实在不是个安稳的人。
他参与过党锢之祸,与党人私交甚密,劝说过大将军诛杀宦官,甚至当初召董卓进京,也有他的参与。
此后当庭对峙董卓,怒斥其废立天子之事,桩桩件件都可见其躁动之心。
然而几乎每一次。
袁绍都被袁隗训斥过。
不论是党人、宦官、何进还是董卓,袁隗从来就不参与这些事。
大汉常青树,政坛不老松。
袁隗从来就只为自己,只为家族计划,这样的策略方针,着实把躁动不安,心有野望的袁绍给压抑的不轻。
然而现在袁隗死了……
不仅叔父死了。
身为大宗嫡子的大哥袁基也死了。
现在整个汝南袁氏,身份地位能排得上号的,就剩他和袁术了。
原本供应整个家族的资源。
这下集中在了他们二人的头上。
每个人能够调动和分摊到的份额,将会急剧暴涨,与此同时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调动资源。
董卓此举。
究竟是发泄了一时愤怒,狠狠的打击了两位袁家子弟。
还是彻底的为他们除去了一道枷锁,这实在是尚未可知之事。
……
在厚葬了袁氏族人之后。
袁绍化悲痛为力量。
当即命令大军即刻攻城,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巩县县城。
按理来说。
在袁隗等人的头颅送到中军大营后,袁绍和袁术,不论如何也得悲痛哀悼几日,以昭示自己心中的愧疚。
只是曹昂前些日子献上的计策。
成功的让他们二人,与袁家族人之死剥离了关系。
这个时候反倒是打着为族人报仇的旗号,更为合乎礼法。
因此曹昂在无意之间。
又一次大破了董卓的阳谋。
也不知董卓晓得其中原委后,会不会再一次把宫殿给砸个稀巴烂。
此事姑且不论。
只说攻打巩县的战役中。
各路兵马表现的极为突出。
大家都知道,袁本初和袁公路,为了此次讨伐董卓的大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倘若这样一场战役,都畏缩不前的话,那实在为天下人耻笑。
属实于心难安。
因此倒也打得极为卖力。
而在各路诸侯之中。
最为凶猛的就得属孙坚和曹操。
孙坚是知耻而后勇。
在寻回了祖茂,并重整旧部,收拢了近三千人的残兵之后,孙坚重新具备了可战之力。
他深刻的记得,自己作为先锋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