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来,三国使节团表现如何?”
四月十九日,巳时过半。
大业殿的御书房中。
李贤略带几丝恶趣味地发问了一句。
“都挺老实的,就是东罗马帝国的正使亚历山大一直在要求觐见其姐。”
一想起这几天三国使节团在参观洛阳时的各种惊愕状,李峤登时便有些个忍俊不住。
“嗯,老实就好,卿安排一下,让他们尽快达成和议便好,等完了事,朕若是有空,那就见见,没空,那就算了。”
“至于亚历山大的请求么,且等谈判后再说,以免东罗马帝国有恃无恐。”
战争,永远是人类世界的主旋律,自打人类诞生以来,没发生战争的日子屈指可数。
这一点,李贤心中有数得很。
所以,他其实是不太在意三国之间是否真能达成永久和平。
不过,三国既是一起找上门来要求调解。
那,身为天可汗,肯定得有所表示,达成个表面上看得过去的和平协议自是理所当然。
天朝上国的牌面还是得有。
“微臣遵旨。”
一听这话,李峤立马便知李贤在此事上并不打算偏袒任何一方。
这,无疑就好办了——先让三国使节团自己闹了去,回头大唐再来上一个一锤定音,也就算是完事了。
“父皇,孩儿有所不明,那三国之间打来打去,不是正好彼此削弱吗?为何我大唐要出面为他们调停呢?”
七皇子李纯义好思考,不懂,立马张口就问了。
“呵,你们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原因当然是有的,不过,李贤却并不打算直接道出。
“父皇,孩儿以为此举可彰显我大唐煌煌天朝上国之威。”
六皇子李纯宁头一个就站了出来。
“嗯,这确实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呢?”
李贤笑着鼓励道。
“还有就是战乱不断的话,不利商业活动,我大唐每年从外销上获利甚巨,若因三国之间的战乱而受损,未免太过可惜了些。”
李纯宁抓了抓后脑勺后,又提出了一个理由。
“说得不错,和气才能生财,我大唐每年投入基础建设的资金多达七千万贯以上,这些钱可不会凭空而来,其中一大半就来自于对外贸易。”
“换句话说,那就是周边各国的百姓在为我大唐的建设做贡献呢,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咱们大唐才能有钱赚,大唐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这一切靠的可不是什么天朝上国的名声,而是无敌的军队,儒家总说好战必亡,但却忘了一条——忘战同样必危。”
“我大唐需要一些磨刀石,无论西突厥汗国也好,法兰克帝国也罢,将来都会是我大唐军队的练兵场,因为他们不会一直忍受我大唐的经济殖民,迟早会跳出来与我大唐对抗。”
“朕是将他们留给后代,都记住了,每隔二十年左右,我大唐便须得动动刀兵,让部队见见血,不用占敌土地,只要练兵即可,以免军队迅速腐化。”
在教导出挑的皇子上,李贤显然很有耐心,不吝口舌地把道理说个通透。
“父皇英明,孩儿们都记住了。”
李贤所说的这些,在儒家典籍里可找不到,一众皇子们虽不见得都能深刻理解,但却全都牢记在了心中。
“嗯,记住便好,我大唐的强盛必须由军队来保证,否则就是小儿持金过闹市,随时都有可能被一群饿狼扑上来咬一口。”
“军队的建设可不止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还得有军魂的培养,而这,不通过战争,是磨砺不出来的。”
李贤从来不相信什么和平,也不相信国与国之间能有什么真正的友谊——地球就这么屁豆点大,大唐占多了,别的国家就占少了,彼此间根本不可能真正和平相处,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陛下,臣妾想去理藩院走一趟。”
这才刚将儿子们打发了开去,都没等李贤批完一份折子呢,凯瑟琳就已找上了门来。
“此时还不行,等三国的和平协议达成后,朕会召亚历山大来宫中一趟。”
对凯瑟琳心系故国一事,李贤可以理解,但却绝对不会容忍她插手政务,这是铁律,断不存在破例之可能。
“……”
凯瑟琳没再开口,只是眼巴巴地看着李贤。
“你不用担心东罗马帝国会吃亏,朕不怕告诉你,别看西突厥汗国如今声势浩大,实则脆弱不堪,能有此局面,全都系于阿史那瓌一人。”
“朕跟此人可是老对手了,历年来,大战过不知多少回,尽管每回都是朕赢了,可这厮却总能死里逃生,这,可不止是运气好的缘故。”
“若没有朕,凭此人的本事,必可建立一庞然的大帝国,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此人一死,内部矛盾必然会有个总爆发,西突厥汗国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李贤无奈地摇了摇头,索性便将对西突厥汗国的将来之预判详详细细地道了出来。
“臣妾不急,那就再等些时日好了。”
只要东罗马帝国能没事,凯瑟琳也就安心了。
“嗯,下不为例,后宫不得问政乃是铁律,再有违反,朕也救不了你。”
李贤到底还是心软了,并未跟凯瑟琳多计较……
和平,从来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谈出来的。
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西突厥一方在谈判桌上,自然是强硬得很,坚持要求以第聂伯河为与法兰克帝国之间的边界。
对此,法兰克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根本接受不了。
概因这可不止是一大块领土的丢失,更要命的是西突厥汗国在拿下了前世的“乌克兰”大平原后,等于是把刺刀架在了法兰克帝国的脖子上,随时都能给法兰克帝国来上个致命一击。
就这么着,三国使节团争吵了十数天都没个结果出来。
大唐一方一点都不着急,始终不偏不倚,从头到尾都不曾发表过意见,就只管让三国自己吵去。
终于,法兰克帝国一方有些个承受不住压力了,私下里向大唐官员表达了希望能大规模购买军火的要求。
这事情,礼部官员可不敢胡乱做主,很快就汇报到了李贤处。
“卖,不过,只能卖旧式军火,价格上,与卖给波斯帝国的持平即可。”
有钱赚,为什么不呢?
李贤很是爽利地便给出了答复。
“陛下,据微臣所知,兵部、工部都已无旧式军械库存了。”
闻言之下,李峤不禁为之苦笑。
“无妨,朕曾让辽东兵工厂留下了一套旧式军械生产线,等法兰克帝国的定金到了,就让辽东兵工厂重新启动一下也就是了。”
这,确实有点麻烦——大唐所缴获的大量旧式武器装备早都已卖光了,剩下的残次品也早就都已回了炉。
要想启动旧式生产线,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不过,考虑到利润不菲,这笔生意还是得做。
“陛下圣明。”
有皇上兜底就好,至于工部那头会不会嫌烦,那就不关李峤的事了……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更别说大唐方面在故意放出风声,很快,西突厥一方就得知了“可靠消息”。
这下子,阿史那毕勃可就沉不住气了——西突厥汗国是从大唐购入了不少军火,但,数次大战下来,也差不多快见底了.
若是法兰克帝国抢先买到了大唐的军火,那,局势闹不好立马就会翻转。
这,绝对不能容许!
于是乎,西突厥汗国一方也迅速向大唐提出了大量购买军火的要求。
紧接着,东罗马帝国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似这等送上门来的钱,大唐当然不会拒绝,明确表示可以,不过,价钱可就不再是往昔卖旧军火的价格了——翻了整整二倍。
这价格,对三国使节团完全公开,一视同仁,要就买,不要拉到,大唐可没打算强求。
至于东罗马帝国私下提出的购买军火生产线的提议,直接就被李贤给拒绝了。
出再多的钱都不行,大唐只卖鸡蛋,不卖母鸡。
哪怕这只母鸡已经老得快掉光毛了,那也还是能下金蛋的母鸡——至少,在三国自行研发出武器生产线之前,老母亲还是能再割上几轮韭菜的。
在大唐的强势面前,三国使节团哪怕憋了一肚子的气,也不敢有什么异议。
就这么着,和平谈判会议奇异地就转变成了军备竞赛会议,三国使节团都在较劲地下订单。
这就挺好的嘛。
在统计结果出来后,李峤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他是真没想到有朝一日,礼部居然也能赚大钱了。
不过,他倒是没敢因此而忘了正事。
在三国使节团签订了购货合同并上缴了定金之后,李峤宣布了大唐方面对谈判的正式态度——双方以第聂伯河为界,各自向后撤军五十里。
五年内,绝对不允许任何一方的军队向前一步,否则就是与大唐为敌,大唐不介意派兵教训敢于挑衅大唐威严的国家。
不服,那就来试试好了。
对此决断,三国使节团自然都很是不满,都觉得自己一方吃了亏,但,在大唐的铁拳面前,谁都不敢胡乱炸刺。
于是,“和平”终于降临了。
礼赞,阿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