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如何发起对清廷的下一轮攻势?先开个会
「王爷到。??????s??????.??O?????」
啪,会议室内所有人肃立,目不斜视。
直到李郁坐下,众人才陆续坐回椅子。
「大家不必拘谨,很久没有这麽齐全过了。所有人都到场了。」
众人轻笑,互相打量。
在座的都是骨干,按照文武之分坐在长条桌两侧。而且看样子,这长条桌可能还要加长。
「谁先说?」
杜仁率先开口了:
「王爷,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硝石原料,皮革丶木材也相对紧张。」
李郁转头询问赖二:
「你来回答。」
「是。属下不惜重金,从各走私商处高价收购硝石共计2万1千斤。目前正在考虑派人去川蜀打通当地官府的门路。」
川蜀一带有天然硝石矿,还有丰富的木材资源,此举倒是合理。
李郁点点头,只追加了一句:
「不要怕花钱,本王有的是银子。」
众人笑了,确实是一笔庞大而隐秘的财富。
范京接着开口了:
「江南立体防御圈一直在建设中。按照王爷吩咐,将部分工程外包给了商人。效率大幅提高,预计会在明年这个时候彻底竣工。」
「好。」
……
马钢矿长老陈简略汇报了一下进展:
「按照王爷的指示,马钢不等不要,一边建设一边投产,建起小高炉52座,已经实现毛铁日产量3千斤。」
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一个月就是10万斤毛铁,不敢想不敢想。
然而李郁很淡定,产量翻10倍还差不多。
他询问道: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麽?」
「是熟练技术工,还有矿工。」
「花钱到外省去挖人。拿银子砸人。」
有钱说话就是大声,遇到什麽困难都不怕,世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浙南丶皖南有很多人做过矿工,花钱雇佣过来。广东佛山一带有的是铁匠,花三倍工钱肯定有人愿意来。
先忽悠上船,来了就只能加入江南造反的大家庭了。
大清有句古话: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大清还有一句古话:西西务者为俊杰!
……
看着众人兴奋的样子,李郁指了指老张:
「你来讲一下,毛铁(生铁)到武器之间的消耗。」
张满库站起来,严肃说道:
「咱们西山铁厂现在也改用了马鞍山的矿石,铁水出来经过2次搅拌后,10斤毛铁能出6斤熟铁。」
「而马钢由于是新厂,高炉的炉温差点,技术工火候差点,所以大约是10斤毛铁出5斤熟铁。老陈,我没说错吧?」
老陈点点头,心想这老小子倒是啥都懂。
张满库笑了,继续讲解:
「按照咱们李家军的最低标准,这些熟铁做燧发枪,做刀剑是可以的。但若是要承受大膛压,就还得再锻造一次,大约又损耗掉1斤。」
李二狗不耐烦了,问道:
「你就直接说,多少毛铁能出一杆燧发枪,出一把腰刀,出一副盔甲吧?」
「20斤毛铁出一杆燧发枪。6斤毛铁出一把腰刀。130斤毛铁出一副盔甲。」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麽看起来,日产3000斤毛铁也不算什麽。也就够出150杆火枪或者23套盔甲。
……
老张暗中暗爽:
「俗话说百炼成钢。从毛铁到钢铁,我们有两种工艺。很多步骤应用上了简易车床,考虑到保密,就不细讲了。」
「这麽说吧,同样的东西,北边的朝廷所需物料起码比我们高5成,人工得翻2番。」
李郁示意他结束,补充道:
「所以诸位一定要个清醒认识,打仗打的是银子,打的是钢铁。」
「马钢的目标是,日产量3万斤。本王要用钢铁砸烂八旗兵的脊梁!」
「王爷威武。」众人欢呼。
以双倍乃至三倍工钱挖矿工丶铁匠的任务,李郁也准备外包给商人。
不管他用什麽方式,总之下船时按照人头给银子,每拉来一个人,付他15两。
身为甲方,可以拒绝承担风险。
绝对不预先付款,只接受人到付款。
其次一旦发现人和职业对不上号,立马十倍的去罚商人的银子。
商人的特点是流动性大。
对此李郁有办法。
重要外包单子只给宅子家眷在治下的商人,尤其是几代生活在本地的。你敢坑我,我就敢抄你的家灭你的族。
证据确凿,公布于众。其他商贾绝对不会生出兔死狐悲的情感来,。
他留下的产业,折价发卖,所有人一起啃。
……
按照李郁的想法,等合作一段时间培养出默契。
他还会挑选出一批深度合作的商人,收取高额保证金然后让他们去海外丶去塞外替自己做事,利润丰厚到令他们无法拒绝。
一句话,相信钱的魅力!
这世上99%的难事,都是钱没到位。
商人群体追逐利益是天性,胆大包天是常事,但也没什麽。
李郁的左手是金钱缰绳,右手是律法鞭子,完全可以驾驭他们,让商人群体成为未来帝国军队的斥候尖兵。
……
西山枪炮厂,技术成熟,流程固定,产量固定,所以也没什麽好讲的。
囤积的燧发枪丶火炮数量足够扩军10万人。
目前,老张把重心放在了攻城重炮和舰载卡隆炮上。
这俩大杀器一出炉,就真的攻守易形了。
江南造船厂厂长老蒯不善言辞,只是憨厚的表示:
「需要更多的好木材,木材坚固,战船才坚固。造船周期长,龙骨成形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卸去应力才能继续下面的流程。所以今年就要考虑明年的事。」
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苏皖一带没有什麽像样的木材,都是些软木轻木,打造桌椅板凳还行,用在战船简直是笑话。
四川湖广倒是有优质硬木,但都被封锁了买不到。
根据情报,阿桂已经向沿江各省巡抚下达了严禁砍伐贩卖2尺以上直径木材的命令。
安庆和九江的清军,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木材顺江而下。
李郁叹了一口气:
「过些天,我去金山卫视察江南造船厂。到时候和你聊聊。」
见老蒯神情黯然,知他心中忧虑。
于是安慰道:
「没关系,大不了安排一次长江行动。出动所有战船沿江攻击,一直打到上游,砍够了木材,沿江放排带回江南。」
……
水师总指挥刘武笑了。
他觉得这个概率还挺大,很符合王爷的为人。
不过他怎麽也想不到李郁一直在琢磨渤海湾行动。
关键时刻,出动一支舰队奇袭大沽口炮台,登岸后直扑京城,未必能破城,但是可以把乾隆吓的尿失禁。
然后将重兵调回拱卫京师。
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四面合围江南。
他已经收到情报了,除了江北大营,清军还在筹划多个大营,兵力数量届时会很可观。搞不好就要创下乾隆朝用兵的最高记录。
刘武也开始述职汇报:
「崇明水师基地已经竣工。江北清军彻底丧失了制江权,目前并无威胁。」
「主力依旧驻扎崇明,在金山卫外海和江心洲(江宁城西)各驻扎一支分舰队,辅以炮台拱卫。必要时可拖住清军水师,直至主力赶到。」
新????书吧→
「目前水手兵源来自于漕帮还有浙江沿海渔民。炮手多是自己培养。」
「水师主力战舰为三种,一是2200料改进型红单船,载炮36门,用于外海作战。二是1200料改进型红单船,载炮24门,用于淡水水域作战。三是嵇康级改进型800料平底炮船,载炮16门,用于内河浅水作战。」
「运输船分为两型,均为平底沙船,无武装。一种运人,一种运火炮辎重。」
……
情报署署长刘千,也汇报了一下:
「北方诸省绿营兵在大规模集结,江北大营连营超过10里,兵力至少数万。」
「但根据细作推测,在暑热天气结束之前,清军应不会发起大规模进攻。且那800索伦骑兵北撤到了淮安府,避暑纳凉。同时可能有用兵皖北的打算。」
「嗯?」
「王爷,白莲分支之一的皖北顺刀教也起事了。规杀了知县占据了县城,闹的挺欢。甚至影响到了我们在皖北募兵的行动。」
「何人发起?」
「三首领领衔,其中之一是石益开。」
李郁焕然大悟,老熟人啊。
「继续抢募兵,动作幅度大点。遇到麻烦就直接派人去见石益开,他会配合的。」
他心里隐约有一种预感,皖北募兵恐怕维持不了太久了。
乱了,一切都会浮出水面。
清廷一旦察觉,肯定会拼命堵死这条路。
乾隆还有清廷重臣甚至会从自己的「异地募兵」不合理举动中,咂摸出一些背后因素。
……
刘千点点头,继续说道:
「但是值得警惕的是,在铜陵和芜湖的江面都有发现大量木屑,顺江而下。」
李郁一时没反应过来,反问道:
「何意?」
刘千解释道:
「老蒯知道的,造船会产生大量的木屑碎木,顺着水流而下。应当是清廷在上游大规模造船。」
众人都若有所思。
虽不知道具体地点,但大体也能推测,无非是九江丶安庆两选一。
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没有一处是杜撰的。在航空器出世之前,地理位置决定了一切。
李郁转头询问刘武:
「韦子龙呢?」
「还驻守在金山卫!日常负责外海操练,增加人船默契。」
「调他去江心洲分舰队担任指挥官。巡航安徽段长江水域,任务有两件,一护航铜陵至马鞍山的煤炭运输航线。二破袭沿江清军水寨以及可能存在的造船基地,尽可能的制造麻烦。」
……
宣传署署长贾笑真的工作范畴很琐碎,看似虚无缥缈,实则意义巨大,从拨款数量就知道。
他提出了一个想法:
「可否建设一所专门学校,培养宣传人才。」
「本王批给你东山的100亩地,外加3000两白银,命名为东山文学院。」
「谢王爷,不过属下有一个小小的建议。」
「讲!」
「如今王爷麾下各类工程繁多,可否专门成立一个工程营。如此一来,术业有专攻,也节约了经费。」
李郁眼睛一亮,这个主意确实不错。
于是看向范京:
「伱来牵头,先搞起来一个工程营,暂归你的节制。」
范京立马响应:
「没问题,没有难度。」
无非是集中一批精湛的泥瓦匠,石匠,木匠,漆匠罢了,然后让这些人吃固定饷银,专业盖房子。
……
第一军团林淮生汇报:
「伤亡缺口全部补齐,军团目前总兵力6200人,其中火枪营7个,炮营4个,辎重营1个。」
李郁突然想起来,嘱咐道:
「战场救护队要尽快组织起来。每个营配4人。」
板桥之战的战场救护,已经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轻重伤员共计死亡率仅有6成,这很让人惊喜了。
只要严格执行消毒卫生条例,清创彻底,非重伤员就有很大的生存希望。
即使是伤残痊愈的兵,也很宝贵。
可以在新兵训练营担任专职教官,还有各村的村公署。目前来看,这两项至少能安置5000人。
伤兵们一定会对自己感激涕零,忠诚不二。
东山步兵士官学校毕业生就可以从新兵训练当中解放出来了,直接进入军中担任队长副队长。
如今的生源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功士兵,另一类是毫无军事基础的江南殷实户。
所谓的殷实户,相当于小康中产。
江南人不当兵,因为看不上那点饷银。不过江南人想当官,尤其是当文官。
李郁故意玩了一个障眼法,宣传可以进入军中做文职。
毕竟军中也有很多非一线人员。
总之,成功的招募到了一些家庭财务每况日下,科举明显不可能,眼看就要跌落阶层的江南人。
数量不多,仅仅数十人而已。
但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对于先吃螃蟹的人一定要给予适当的优待。
……
第二军团的总指挥是自己亲领。
苗有林汇报了他在馀杭县往西边的进展,郑河安汇报了他在萧山县往绍兴府宁波府方向的军事进展。
看的出来,二人都很有上进心。
尤其是郑河安,仅带一个营的兵力就敢横行两府,杀的绿营兵人头滚滚。
目前杭州府丶绍兴府包括底下的诸多县城全部被第二军团拿下,仅剩宁波府城还在清军手里。
有限合作的浙江巡抚王亶望纠结了一批残兵,本想吃下李郁送给他的苏十八残匪部,结果埋伏战打成了追击战。
苏十八追着王亶望打,一口气追出去几十里。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王亶望损兵折将5000多,幸亏战马给力,在心腹的拼死保护下逃进了会稽山。
李郁听了,只能暗骂一句:「废物」。
这就完美的形成了一条食物链,李郁吃定了苏十八,苏十八吃定了王亶望。
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苏卿怜!
抽空得去落实一下,对责任者的严厉惩罚!不可宽宥。
……
王爷,属下在绍兴府斩杀恶意反抗的士绅3家,抄家所得银两7万两全部走水路送至了苏州府。」郑河安忙着表忠心。
你看,我不仅能打仗,还能帮着解决军饷,多省心。
「王爷,我在杭州府下属县帮着推行了商税,设税关12处。并将23名士绅家族旁系子弟纳入军中。」苗有林显然看的很远。
苗丶郑二人一对上,空气里都弥漫着火药味,一改之前的轻松和谐。
李郁不偏不倚的表态:
「你们二人在杭嘉湖平原做的很好。从今日起都提拔为副总指挥,各节制一半兵力,考虑到第二军营的炮兵薄弱,各批火炮40门,近卫军团的炮手会帮着你们训练2个月。十一月之前,会稽山丶四明山以北,务必全部插上我李家军大旗。」
「遵命。」
俩人喜滋滋的坐下。
半斤对八两,都赢了。
第二军团经历了扩编,当前的总兵力在8200人。
一东一西俩战场,分别归属俩人节制。说不准以后,就能再次扩编成为俩个独立军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