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索伦兵的苦烈特色,康熙不给官位待遇。
钱的方面,自然也不会多给。
毕竟有钱又会享受的话,就个人而言,其实和当皇帝没有多大区别。
所以为了保持索伦人的苦烈,银子也只能少给。
就算是这样,当索伦兵卒拿到那点可怜兮兮的银子,还要面临花不出去的窘境。
按照旨意,索伦兵不能吃好的住好的,所以进城挥霍是想都不要想。
一些胆子大,敢跟在军队后面做生意的商贩,又都跟在其他部队,特别是京畿八旗的队伍后面。
他们这支关外来的穷鬼军队,本就没几个人愿意来做生意。
现在有了康熙的圣旨,索伦的营地更是无人问津。
发到手里的赏银,根本无处可花。
至于把钱寄回家去,也不是个好选择。
关外早被努尔哈赤和他的贝勒们杀成了不毛之地。
八旗入关之后,关外更是连人口都没剩多少。
说百业凋零都是轻的。
现在的关外,压根就没有百业,基本上靠自给自足,以物易物过日子。
银子这种东西,本质上就是一种金属,花不出去,就是一块碍事的石头。
没办法,索伦兵们只能将赏银就地解决。
比如把钱交给弘历派下来,负责为索伦军采买物资的官员,求他偷偷买些酒肉之类的东西回来。
当然了,这个价钱,肯定是贵的要死。
拿出去一两银子,能拿回来五钱银子的东西,就算是看在大清国的面子上了。
真就是关内挣钱,关内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几个索伦兵说完,脸上仍旧满是愤愤不平,就连拳头都是紧握着的。
其实余人彦能理解康熙的做法。
权力的本质是暴力。
满清以小族,凌大国,靠的就是暴力。
可是如今暴力的根本,八旗兵已然堕化,战力不再。
一旦八旗兵的纸老虎虚实被看破,就是满清的天塌之日。
为了避免那一天的到来,康熙只能不惜代价的保留一支精锐兵马,作为清国保持暴力的基本盘。
康熙选定的兵马,就是索伦兵。
付出的代价,则是索伦人,或者说是未来几代的索伦人。
反正不管怎么样,真正的八旗都不会吃亏。
皇帝。
特别是皇家出身,自幼登基为帝,长在深宫大内的皇帝,根本不会在乎底层军民百姓的想法。
只会把他们当成一个个冰冷无情的工具,又或是用来实现自己君王理想的账面数字。
这一切,在这种皇帝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
因为他长大的环境就是如此。
不过理解归理解,余人彦可不会赞同这种做法,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康熙如此竭泽而渔,早晚会耗尽索伦的精血。
世间苦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作为外人,能看出索伦未来的,也许不多。
但作为索伦人,肯定能预感到那灰暗的未来。
历史上的索伦人没得选,只能捏着鼻子当满清的快刀,过着活一天算一天,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路上的日子。
可是这个世界不一样。
这个世界,有他的大周。
多一个选择,很多事都会不一样。
对同一件事的忍耐底线,自然也会产生变化。
余人彦打算等下就召见由屯等几个索伦军官,拉拢他们真正为自己所用,为他看着伊布阿等正宗八旗。
除此以外,余人彦还要出台政策,用真金白银的好处,鼓励号召由屯等索伦军官,把他们留在清国的家眷,乃至部落里的族人,全都接到大周境内。
一边是要他们保持苦烈的大清皇帝。
一边是给真金白银的大周皇帝。
这个选择,并不难,是个人就会选。
比起康熙,余人彦的优势,就是他不贪心。
余人彦不指望索伦为他百年千年的征战打仗,能有一到两代的精兵可用,他就知足了。
回到寝宫之后,余人彦立刻让人把由屯等索伦军官全部找来,并与他们密谈了一刻钟。
由屯等索伦军官到来之后,余人彦就摒退了所有下人,所以没有外人知道具体谈了什么。
但知道前因后果,并且足够细心的人会发现,由屯等军官从殿中出来之后,一改之前的颓唐,变的干劲十足,没事就往八旗军官的身边凑。
……
由屯他们走后没多久,东厂的人就到了。
东厂除了为余人彦监察内部以外,还负责处理一些江湖事务。
这次东厂来禀报的,就是江湖上的事。
东厂厂公跪在地上,“皇上,奴婢们办事不力,封了霍休不少产业,可却没能拿到霍休。”
余人彦攻占长安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围剿霍休,并且查抄了治下霍休的所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