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乔迁新居的习俗,不能空手入宅,手上要拿一些贵重的物品,更不能踩门槛。
早上五点多的时候,王寻便被母亲喊醒,洗漱之后来到院子里。
天气阴冷,早上的温度更是低,风跟刀子一样刮得人脸生疼。
院子里站着他一家子,还有几个来帮忙的邻居,地上放着一担满满的米和谷子,以及两盏贴着红纸的煤油灯和其他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要外人帮忙挑进去,主家人走在前面带路,挑货的外人入屋,还要说些吉祥的话语,然后给个红包。
时间到六点整,父亲在前面念叨了几句吉祥话,然后带着他们一家子进入新居,后边是帮忙挑货的邻居。
把东西放在大厅里,父母给他们这些儿女每人一个小红包,帮忙的邻居另外给个大的红包。
完事之后,手捧着早已准备好的鸡鸭贡品,带着王寻他们三个儿女,到村里的祖宗祠烧香祭拜,告知王家各位列祖列宗自己乔迁新居,随即烧了一挂鞭炮就礼成了。
回到新居的时候,天色已大亮,王寻连早餐都懒得吃,躺回被子里,继续补着觉。
一直睡到十点多钟,客厅的嘈杂声把他给吵醒了,浓浓的菜香味弥漫着。
王寻自床上走下,凑近窗户往下看,两个村子大厨带着徒弟正在忙碌的烧制着宴席的菜肴。
院子内外都摆满了桌椅,目测只有十几桌,隔壁的空地上停了不少自行车和摩托车。
走出房间到杨志强借宿的房间,想看看人醒了没有,却发现门是开着,人不在房间里边。
顺着楼梯走到一楼大厅,看到了整个大厅里满是人,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不少是他家的一些亲戚。
其中有大半是当初父亲住院时,帮衬着大伯家和爷爷指责自己的那些亲戚。
王寻原以为他们应该不会来参加自家的乔迁新居酒宴,没想到他们还是来了。
难不成真应了那句,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谚语。
看到他从楼上走下来,亲戚们都热情地打着招呼,丝毫没有以往那咄咄逼人的嘴脸。
伸手不打笑脸人,王寻笑着点了点头,却并未想留在大厅跟他们坐下来聊天。
对这些势利眼的亲戚,他一向敬而远之。
不远处的母亲见他要往外边去,急忙开口喊道:“小寻,过来跟你舅舅们坐坐……”
王寻抬眼望去,只见饭厅那边,母亲的娘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目光齐刷刷地看过来,嘴里说着本地方言。
母亲是外地人,他们本地的方言,他是一个字都听不懂,但现在普通话普及,交流起来应该没有障碍。
王寻硬着头皮走了过去,在母亲身旁坐下,极为乖巧地喊着一遍。
前世因为母亲的娘家太远,来往很少,只有是遇上大事才会过来,所以并未有太多的交集。
“小寻都长这么大了,上次见他的时候还这么高吧!”大舅一身西装,梳着大背头,一副暴发户的打扮,比划着手说道。
"是呀!上次见他的时候,也才到我胸口呢!这么快就长这么高了......"二舅也附和着。
听着他们那半吊子的普通话,王寻强忍着没笑出声来,不停地点头。
从他们的话里,他知道外婆家前两年拆迁得了不少人,大伙都搬迁到了城里住,也在城里做起了生意,赚了些钱。
王寻看向母亲,见她脸上难掩尴尬和失落,便知道这些娘家人乔迁新居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她,不知道是不是嫌弃有她这个穷亲戚。
再看这些亲戚言行举止都透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他们充其量就是一群暴发户而已,搬迁进城里,真觉得高人一等了?
当母亲问道外公外婆怎么没来时,他们的解释都是路太远,他们坐长途车会晕车。
“南市今年中秋节的时候,开通了前往广省的特快列车,几个钟头就到了,不会晕车!”王寻插话说道。
舅舅舅妈和大姨小姨等人一愣,随即露出鄙视和嘲讽的表情,心里暗骂:乡巴佬,就你这破烂玩意儿知道啥?
“南市到这镇上还有一段路,路上坑坑洼洼,老遭罪了!”坐在边上的大表哥,接过王寻的话茬,一脸嫌弃的说道。
“大巴车都走老路,你们要是有车开来的话,走新路就很好走!”王寻说道。
新路绕行,路途远一点,现在还没多少人走,基本上都是大货车多,在村民眼里并不安全,所以大多数选择走老路。
看到两人要针锋相对,二舅连忙岔开话题,问道:“小寻高三吧,明年要高考了吧!”
母亲脸色一些难看,讪笑地说道:“啥高考,都已经上班了!”
“不读书,这么早出来,可找不到好工作!”大舅妈接过话茬说道。
“读啥书呢,来大舅这里上班,给你开2000一月!”大舅颇为豪气地说道。
在一旁的大舅妈瞪了他一眼,偷偷在他腰上掐了一把,表达自己的不满。
大舅被她掐得一痛,不禁叫嚷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