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那我妹妹呢?
忙了一整天,徐庆和弟弟妹妹,以及媳妇静红,弟媳妇爱倩,秀娟,还有妹夫刘建军,一回到大院。
保姆冯婶和徐庆的爷爷奶奶,就将晚饭从厨房拾掇到前屋。
徐鸿志也帮忙。
周末他不用去上学,今天也没跟着徐庆和静红去粮站。
他个头蹿的不算快,同龄孩子中,处于中间段儿。
粮站人少时,徐庆会带过去,但今天搞抽奖活动。
徐庆早上和静红就让他留在家里写完作业,陪着爷爷奶奶照顾巧馨和鸿福。
家里眼下鸿志能做的事情不多,生火倒是会,不过有保姆冯婶,倒用不着他。
但他还是在厨房的灶台跟前,从下午五点一直蹲到刚才。
徐鸿志已十岁,在农村,这个年纪的同龄孩子都扛着锄头帮家里下地干活,做家务了。
也就是城里没地种,家里的家务活儿,有大人和老人的,他们料理,没多少事情,需要让孩子干。
导致像徐鸿志这般年纪,住在城里的,能比农村的孩子清闲一些。
不过徐鸿志倒也懂事,从小徐庆和静红没少管教。
太爷爷让他坐在厨房的灶台前烧火,调皮归调皮,却乖乖顺从,没拒绝。
两位老人见到三个孙子和孙女,连同孙媳妇和孙女婿都回来了。
一边招呼,一边往洗脸盆里倒着热水道:
“你们累了一天,饿坏了吧,快洗洗赶紧吃饭。”
奶奶在冯婶的帮忙下,蒸了一大锅肉卷,又香又软,香味扑鼻。
这是她的拿手活儿。
对于农村来说,一年当中能吃上肉卷的日子,是屈指可数。
城里不一样。
城里的肉类供应,比农村多。
农村的猪、羊,养大后,多数由公社送进城,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荤腥。
徐庆现在家里日子好过,粮站生意红火,光景在大院来说,都在其他家前头。
而且弟弟妹妹相继成了家,都各自挣钱。
徐庆作为大哥,不用再为他们操心。
吃肉也自然没十多年前那么艰难。
爷爷奶奶留在城里,他隔三差五就让冯婶买肉回家。
爱国和爱倩从以前租住的独院,搬回来后,跟着大哥大嫂一块吃饭。
至于他们俩的粮票,肉票,什么的,都交给嫂子静红。
保姆冯婶平时买菜啥的,由静红再给。
而徐丰铭和唐秀娟,还住在外面,每周只有周末这天回大院。
此时丰铭连围巾都没摘,一进屋看到奶奶蒸的大肉卷,手没洗,戴在双手上的手套也没摘,迫不及待地就抓起一个肉卷,大口咬了起来。
一边嚼,一边道:
“奶奶,您蒸的肉卷,还是那么好吃!”
老人看着小孙子喜欢吃,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
不忍心责备,只轻声道:
“等下再吃,先和你媳妇去洗手。”
徐丰铭捏着肉卷,坐在热炕上,看向奶奶呲牙笑道:
“不急,我大哥他们先洗,我和秀娟,我们俩待会再洗。”
而这时,爱国和爱倩,带着妹妹晓雅和妹夫建军,回了他们家去洗手洗脸。
徐庆住的主屋只有两个洗脸盆。
八个人一起回来,两个洗脸盆压根不够用的。
爱国和爱倩,这几年住在当年大哥带着他和丰铭与妹妹,一块在后院院搭建的房子里。
保姆冯婶每天都帮着收拾屋子,热水啥的都看着搞,便分成两拨,两边洗漱。
徐晓雅出嫁后,一个月和刘建军回大院一次。
在二哥爱国屋里洗过脸后,就和二哥二嫂,一起到大哥住的主屋吃饭。
一大家子人,坐桌子是坐不下的,屋里凳子是不少,可梨花木的八仙桌,十来号人,挤不下。
徐巧馨和徐鸿福都还小,静红和爱倩还得照顾。
又是冬季,没坐在热炕上吃饭来的舒坦。
因此,一大家人,就围坐在热炕上吃晚饭。
保姆冯婶一向是跟着徐庆一块吃的。
徐庆让她不用见外。
这年头,没有城里人跟农村人那么叫的。
进了城就是城里人。
徐鸿志也拿冯婶一直叫奶奶。
徐丰铭今天才知道大哥买了摩托车一事,边吃饭边问道:
“大哥,你上次借工業券原来是买摩托车啊,早知道,我让秀娟从国外帮你弄一辆了。”
徐庆捏着筷子,夹着面前菜碟里的土豆丝道:“没事,国产的就挺好,我买的嘉陵cj50今年都上国庆.阅兵了,你没见今儿前来买粮食的人,一个个都盯着瞧。”
徐丰铭吃完手里的肉卷,一边让秀娟帮他再递一个,一边道:
“大哥,您喜欢就成,反正咱家是咱们大院第一个有的,我估计大茂哥和解成哥还有雨柱哥,他们三家都羡慕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