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九十七:飘然(6.2K)

作者:小鸽哥 字数:6599 更新:2022-12-22 03:38:48

方才还是大雨倾盆,一转眼就已乌云散尽。地上积水迅速蒸腾,穿街过巷的风依旧清凉,街上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姜独鹿远远望着龙游汤,还穿着上朝的紫衣。清风吹过,他腰间水苍玉佩和金缕革囊静静垂着,纹丝不动。

这位奉宸卫大将军不过五十二岁,脸上的皱纹已如刀劈斧凿的沟壑。他的双眸如深秋死水,杀人时也从来不起波澜。就在刚才,天上的乌云也在这双眸子里积蓄出了期待的神色,他右手扶着腰间金饰佩剑,却自始至终没有接近龙游汤一步,那期待也在雨后的烈日下再度消融,他叹了口气,离开龙游汤。

龙游汤里,那白龙虽没能点睛,也比之前的骊珠玉龙图更活灵活现。刘昂送走三位学宫中人,遗憾半晌,又想,白璧有瑕方能传世,若李学士点上一对龙睛,叫那白龙离壁飞去,那反而不美了。

袁朔领着两位学士离开龙游汤,到了会宁坊的路口,李蝉试探道:“听袁祭酒刚才的话,原来认得我师父?”

袁朔拄着油布伞在地上敲出笃笃的声音,“岂止是认得,是老相识喽。”

李蝉一直想找这位老者为自己算命,但以前跟笔君谈起袁朔时,却从不知道他们是旧识,他喃喃道:“我却没听他说过。”

袁朔一怔,“那原来是老夫多嘴了。”

姜濡道:“袁祭酒大可以再多说些,那位佩阿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我也好奇得很。”

袁朔莞尔,“我倒不是不肯说,但要细说起来,可得费一番功夫。”他看了李蝉一眼,“改日有闲了,再说这些陈年旧事吧。”说完,与二人告别。

袁朔的眼神似乎颇有深意,李蝉明白,神咤司虽帮着自己隐瞒身份,这位学宫祭酒是定然知情的。他按捺住了追问的心思,打算返回光宅坊。姜濡也上了马,目送袁朔拐过东边的药铺,消失在街角,她对李蝉说:“若不是画圣当年虹举飞升了,我还真觉得你是他的传人,就连徐公,也是不惑之年才悟出了移神定质,你呢,看模样才及冠吧。”

黑驴沿街走着,李蝉点点头,若有所思。

二人走了一阵,姜濡又说:“其实乾元学宫春试时,我就在书中幻境里见到了一条白龙,我跟阿爹说过,他只告诫我不可贸然窥探禁地。最近听说将作监要到这儿画一幅壁画,以为机会来了,直到今日才知道,龙游汤里原来真的有一道龙魂。”

李蝉笑了笑,“原来市井传说,也不都是无的放矢,这么说来,韶朱院里多半也真的养了几头肉猪。”

姜濡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见李蝉脸色颇为苍白,于是说:“今天的事因我而起,害你伤了元气,记得家中还存了几丸透玲珑,补神益气的,明日差人送一丸给伱。”

“我也是一时贪心,才险些陷了进去,多亏了袁祭酒出手搭救。”李蝉顿了顿,感叹道:“但这么折腾一通,竟没能点成龙睛,真是遗憾。”

“没准儿以后还有更好的画呢。”姜濡回头看向渐远的龙游汤,嘴里虽这么说,却知道,世间任何一位丹青手错过了这样的机会,都会抱憾终生,她移开话题,“今天你送给无上那幅《夜织图》,我看就不错,不知李郎什么时候也能送我一幅?”

李蝉想了想,“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几月前贡院的三场试过后,姜小娘子说过要送我一幅画,结果那画儿至今都没踪影。”

姜濡笑道:“我可不是忘了,只是当初本来想投桃报李,又想着,画仙人何许人也,恐怕瞧我的画不上,结果呢,反倒被无上先得了一幅。”

“这也要分个先后么?”李蝉笑了笑,“回去送你一幅就是了。”

……

李宅中,红药坐在门槛上,拿剪子修饰着手里的朱纸。午后的那场大雨来得突兀,势头凶猛,这避雨的剪纸虽起了效,簸箕上晒了两天的茄子还是被淋得半湿。她一边剪纸,一边问宋无忌好坏。这时镇宅大将军喊着阿郎归来,青赤夜叉跃上墙头,看了一会儿才下来。

“阿郎前些日子都是快入夜了才回来,今日却回得恁早。你说,阿郎跟那姜家小娘子是不是愈发熟络了?”

“不错,有说有笑的。”

“咱瞧着,那姜家小娘子模样又好看,出身也好,配得上阿郎。”

“的确配得上,我看着配得上。”

赤夜叉地点头,路过厨房,红药侧目,随口道:“少在背后议论阿郎的是非。”

赤夜叉一愣,青夜叉陪笑道:“神女娘娘莫见怪,莫见怪。”说着二人走远,他又压低声音对赤夜叉道:“日后说这些话,可得避开神女娘娘。”

“这又不是什么坏话。”

“这你就不知道了,阿郎可不似咱们这样丑怪……”

红药放下手头活计,腾地站起来,大声道:“你们两个又在胡说什么呢?”

青夜叉脚步一顿,连忙改口,问赤夜叉:“屋后那些柴火劈完了么?”

赤夜叉瓮声瓮气道:“劈完了。”

青夜叉道:“我记着还没劈完。”

赤夜叉抓抓脑袋,直愣愣道:“昨日就劈完了,两百二十一斤,我记得再清楚不过!”

“唉呀!”青夜叉连忙把他拉走,“我说没劈完就是没劈完!把活儿干完去,快去!”

两妖怪快步离开,红药哼了一声,收起剪纸,到门口把李蝉迎进园子。

她叫覆水大将军往食槽里添些黑豆,又觉得李蝉看起来比平时要虚弱些,问道:“阿郎今日回来早了许多,累着了吧?”

“要好好休息几日了。”李蝉走向书房,问道:“家中还有多少钱?”

红药道:“这几月书坊又送来了四百三十两,学宫和朝廷下发的俸禄,这月的还没领呢,后天去领了。加上以前存下的,拢共算到一块儿,约莫有个一千一百多两了。”

“有这么多?”李蝉微微一怔,想了想,“明天拿五十两给我吧。”

红药好奇道:“阿郎做什么用?要随身带着么。”

李蝉道:“近日在学宫又习得一门神通,虽然还不到千里传音的境界,出门在外时,大概也能向家里捎个消息了。明天我找人买一对法器铃铛,炼成子母铃后,我在外边摇一下铃,家里的铃铛也能响一声。若时候晚了,我还有事未归,就摇两下铃铛,你们也就不用等我吃饭了。”

红药惊喜道:“这法器可太方便了,我这就去钱庄换些银票。”一边用帕子擦手上剪纸沾上的胭脂色,一边匆匆离去。

“路上小心些!”李蝉叮嘱一句,进了书房。

今天从龙游汤回来,姜濡的话倒是点醒了他。他从箱中取出笔君留下的三卷图,展卷端详,一边回忆着去年在巽宁宫看到的壁画,想找出些相似之处。那巽宁宫的壁画,画了无数神鸟异兽,风格各不相同,笔君留下的画儿,也是囊括了天地人三才的万千物象。天地间,丹青之道如此出神入化的,必不会默默无闻。画圣在桃都山飞升,笔君也是在桃都山出现,此二者究竟有何关联?

李蝉望着桌上图卷出神,笔君何许人也,自己又是何许人也?往日想找袁朔算命,如今想来,袁祭酒年事已高,只怕不便强求他出手。反倒是往日一直陪伴身边的笔君与晴娘,多半知道自己的来历,可现如今,他们已不在身边,也无从问起了。

他看了一会儿,感到十分疲倦,打了个呵欠,伏案打算小憩一会儿。

再睁眼时,外边的天色已暗了下来,园子里妖怪来来去去,庖屋那边有了灯火。

他还有些恍惚,视线越过墙头,看见奉宸大将军府的胜象楼顶亮起了灯。他忽然想起了大半年前初到玉京时,曾在这楼中看到过姜濡一眼,又想起白天的许诺,揉了揉眼睛,唤戴烛点燃冠火,在书房里寻索一阵,找到了那夜画的《细雪新园图》。

外边正在捕捉流萤的白猫听到书房里传来呼唤:“徐达。”

“阿郎?”徐达跳到窗头,探头探脑。

“去过将军府么?”李蝉问。

“阿郎哪里的话?哪里的话!咱素来只在这园中玩耍,何曾出去惹事?”徐达舔了舔嘴唇。

“是么?”李蝉笑了笑,“那天我好像听谁在吹嘘,将军府的菜做得着实不错,比神女娘娘的手艺也不差,食材却更好些……”他探手按住想要逃走的徐达,“跑什么,有事交代你做。”

徐达挣扎无果,乖巧道:“阿郎尽管吩咐,吩咐!”

“把这个送到将军府去,去吧。”

李蝉把画轴递过去,白猫衔入嘴中,李蝉拍拍它屁股,它愣了一下,便一溜烟窜进夜色里。

……

胜象楼里,婢女瓶儿推开窗,嘴里叨咕:“小娘子,你不过就是去龙游汤画了幅画么,怎么又要禁足?如今你可是乾元学士了,又不是寻常女子……”忽然轻咦一声,见到一抹白影,定睛一看,“好啊,又是这贼猫,小娘子!”

姜濡好奇地看向窗外,一只白猫翻过墙来。

婢女仍在说:“我说的就是这贼猫,都来偷吃好几回了,别人还不信,非说将军府守卫森严,连只鸟儿都飞不进来!”

姜濡道:“它嘴里叼着什么?”

婢女道:“多半又是从厨房偷的东西。”

姜濡道:“可它是从外边进来的。”

“哎?”婢女惊讶,又见白猫抬头一望,沿着楼壁蹭蹭爬了上来,她害怕地惊呼一声,往后退去。一转眼,就见白猫跳到了窗头,毛发映月白的晃眼,一对眼睛映着烛火,亮得吓人。她赶忙抄起扫书架的小笤帚,“去去去,这可不是你这贼猫该来的地方!”

白猫却灵巧地躲过笤帚,跳到桌上,放下口中画轴,“这女娃娃好无礼!怎么口口声声把咱诬作贼子?”

婢女睁大眼睛,惊恐道:“小娘子,这猫会说话!这猫会说话!”

姜濡则看着徐达,好奇地摸了摸猫头,“你是李学士家的猫?”

徐达眯起眼睛,“不错,不错,小娘子有几分眼力。某便是阿郎手下六凶之首,姓徐名达,不才人赠别号雪狮儿君,小娘子唤咱雪狮儿君便好!”

姜濡笑,看着桌上画轴,“雪狮儿君,你带什么东西过来了?”

徐达眼珠一转,昂首道:“那女娃娃虽诬咱为贼子,咱却不是有借无还之辈,这份薄礼,便是送给姜小娘子的。”

“那我瞧瞧。”姜濡笑着,看向婢女,“瓶儿,给雪狮儿君拿些吃的来。”

“这怎么使得,这怎么使得,小娘子如此客气,咱下回可不好意思来了。”徐达眼睛一亮。

姜濡展开画轴,鹊踏枝的灯罩里烛光明亮,落在她眼睫上。

画纸用的是玉版宣,上边画着细雪里气象一新的废园。园子东边,惊鸿掠过灯火繁华的云桥飞楼。残月落在其中最高楼的檐勾上,楼窗的明黄灯火间,画出了一道白影。

……

固陵青宣在桌上铺开,云桥飞楼覆压百重,那重楼围绕的地势低处,墙垣之中,薄雪盖住了枯池与老槐、瓦屋间夜雾缭绕,幽灯明灭不定,鬼影依稀,屋檐下,站着一道隐约的黑影。

戴烛的冠火照着画儿,边上的妖怪叽叽喳喳,徐达吹嘘道:“那姜家小娘子,端的客气,客气,不愧是大户人家出身。非留着咱吃了好些珍馐,那白肉、软羊、犒腰子……嗝……自不必提,不必提!咱也没丢阿郎的脸,只吃了个三分饱,就把这幅画儿送了回来。”

覆火大将军道:“雪狮儿君,怎么也不带些吃的回来?”

徐达语重心长道:“枉我封你大将军,怎如此鼠目寸光,有了这画儿,日后吃的还能少了?”

覆火大将军喜道:“有理,有理。”

青夜叉指着画上一道身影道:“这画的跟咱有些相似。”边上的鸦千岁跳了两下,在墙边找到了自己的踪影。

红药也瞧见了屋后的一袭红衣,却分辨不出是晴娘还是自己,小声嘀咕:“这画得也不怎么样,可比笔君差远了。”

青夜叉咳嗽一声,“这是自然。”

赤夜叉道:“这位姜家小娘子,真中意阿郎?”

“那还有假?”徐达摇头晃脑,“阿郎这般人物,谁家少女不是芳心暗许?那位姜家小娘子,自从见过阿郎一眼,便夜夜在那楼上望眼欲穿。便说刚才,咱把那画儿一送过去,那姜家小娘子,便粉面含春,不胜娇羞,直要把脸埋进脖子里!真是我见犹怜,我见犹怜呐!”

脉望点头赞许道:“雪狮儿君说得不错,诗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喧闹声里,李蝉望向窗外。不用想,徐达说的没几句实话。但玉京灯火万千,那胜象楼上的一扇琐窗,在他眼里,却比平时更明亮些了。

……

因夏汛之故,金水河已漫至距堤岸仅剩一尺。

夜深,红药脱了鞋子,坐在堤边,把白嫩小脚放下去拨水,搅弄水里月亮和灯火的倒影。

河上散碎的灯火里,又有一道身影接近,红药转头,看到涂山兕,撇嘴道:“你怎么走路都没声儿?”

涂山兕在河边止步,问道:“今天怎么有这般闲情逸致。”

“总在家里待着,有点闷了。”红药道。

“有心事了?”涂山兕问。

“没有。”红药摇头,低头继续玩水。涂山兕笑了笑,观赏夜色,仲夏的河水冲过桥桩,哗哗的响,夜风送来隐约的摇橹声。

二人静静地待了一会,河里的鱼儿聚集到红药脚边,她轻声唱道:“阿童复阿童,衔刀游渡江。不畏江中水,但畏水中虫……”

涂山兕听她唱完,“这曲子还怪好听的,以前没听你唱过。”

红药低头道:“以前常唱的。”她吸了吸鼻子。

涂山兕挑起狭长的眉毛,低头一看。

红药眼睛映着月光,有些湿润。

“怎么了?”涂山兕问。

“想我阿娘了。”红药小声说。

“当初怎么没留在玄都,陪你阿娘?”涂山兕道,“你若恳求,阿郎应该不会不答应。”

红药摇摇头:“人妖殊途,我留在阿娘身边,只会害了她。”

涂山兕幽幽道:“也只有阿郎这样的人,才会与妖魔为伍。”

红药嗯了一声。

二人沉默了一会儿,涂山兕又说:“阿郎其实也是个可怜人。”

红药抬头,疑惑地看了涂山兕一眼。

涂山兕与红药对视,又望向河面,感慨道:“他这样的天纵奇才,却没多少同类的朋友,整日与妖魔为伴。这滋味,我以前也尝过。以前在青丘讨生活,同族也视我为异类。我心里虽难受得很,但越难受,就越要装着不在乎,至少面子不能输了。”

红药眼睛还湿着,却忍不住笑了,“原来你不理人是装的。”

涂山兕笑了笑,摇摇头。

她又说:“阿郎的性子,又澹泊得很,清心寡欲,虽不是出家人,跟和尚也差不了太多了。何况像他这样的丹青手,见惯了世间颜色。这样的人,极难对哪个女子动心,寻常狐媚子碰上了,都要头疼得很。他啊,要是真遇上了佳人,那是幸事,该高兴才是。”

红药没再拨水,低头嗯了一声,又反应过来,辩解道:“我只是想阿娘了,又不是因为那姜家小娘子……”

涂山兕嘴角一勾,“不是因为这事就好,那就回去吧,别叫人误会了。”

“回去就回去。”红药起身,拿手帕擦了擦鼻子。走了两步,却见涂山兕没过来,“你呢?”

“有点饿了。”涂山兕朝大相国寺看一眼,“待会去吃些消夜果子。”

红药哦了一声,又问:“不会是去买鱼粥吧?”

涂山兕一怔,明白了红药的意思,失笑道:“想什么呢,就去买个烤鹌鹑,你要不要?”

“我可吃不下了。”红药摇头,又想起了什么,“对了,家里红纸用完了,帮我带些回来。”

“这时候哪还有开门的笔墨斋?”涂山兕转身离开,“明天再买吧。”

……

灵昌渠西,穿葛衣的老渔夫往樯尾的风灯里添了灯油,解开缆绳。

逢上夏汛,虽已入夜,却正是出船打渔的好时候。这时从水门出城,泛舟东河之上,灯一照,网一撒,破晓时乘霞而归,便正好将满船渔获卖给玉京城各大酒楼。

渔夫喜滋滋地做着打算,忽而船一沉。

他看向船头来客,“这位客人,咱这可不是渡船,这就要出船打渔去了。”

来客却是个少女,拎着油纸包的烤鹌鹑,还提了壶酒,腰间还带了柄刀,把一锭银子抛过来,“这些总比打渔赚得多了。”

渔夫接过银锭一掂,足有五两,愣了一下,大喜道:“够了,够了!”

那少女又说:“雇你一月的船费。”

“太够啦!”渔夫一脚把渔网拨到船篷里,“客人这是要往何处去?”

少女问道:“船家对京畿道熟悉么?”

遇上出手如此阔绰的豪客,纵使不熟也要熟了,渔夫扬言道:“客人只管打听,灵昌渠附近,再难找出比我杨四郎更老的渔夫!”

“那开船吧!”少女往船头盘膝一坐,把酒坛放到腿边。

渔夫迟疑道:“客人这是要往何处去?”

少女撕开油纸,随口说:“哪的山水好,就往哪去。”

渔夫愣了愣,心道,这少女带着刀,又敢夜里独自乘船,还敢显露资财,一看就不是凡人,答应了一句“好嘞”,便解开缆绳,用船橹撑住码头一推。

渔船顺着灵昌渠东去,桨声灯影里,少女吃完烤鹌鹑,喝了口酒,舒了口气,迎着夜风,轻声唱起那曲“阿童复阿童”。

渔夫摇着桨,听完后,问道:“客人是玄都来的?”

少女不回头地问:“我不是玄都人,这曲子倒的确是听玄都人唱的,不过,船家怎么听出来的?”

渔夫笑道:“我以前也是玄都人,虽说,圣人迁都到了玉京,官话没变,但还是跟乡音有了些许偏差,客人唱的这首曲子,口音却地道的很。”

少女道:“船家以前在玄都,也是打渔为生么?”

渔夫感慨道:“以前从过军,不过大半辈子都是在船上过的,客人唱的这首曲子,我在玄都也听过。都是小娃娃们唱的多,说来,还有一首曲子,最得远游之人喜欢,客人不妨听听?”

少女放下酒坛,“好啊。”

渔夫清了清嗓子,提一口气,便唱了起来: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嘹亮歌声随风而去,穿过桥洞,经过临水的夜市和青楼的画舫。

最后,出了玉京城东水门,飘进满江月色和渔火里。

小病初愈,这几天更新拉胯了,更一大章,聊以补偿

(本章完)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6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