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秦始皇拂袖轻挥。
“太史令!”
“臣在。”
胡毋敬提笔走出,抬手便于帛书上快速书写,“维三十年十月,武信侯使人自岭南还,献神石,曰:天下大水,殃及九州。大费至扬,治水南拓,故赐姓赢。岭南之土,世代为赢。”
落笔时,胡毋敬只觉胸口好似压着块巨石。昔日他就以秉笔直书而扬名诸侯,皆知他凡落笔成书绝不更改一字。这些年来,他也始终恪守史官的操守。可自黑夫入咸阳后,他却间接成了帮凶。纵然他知晓有问题,可却不得不秉笔直书!
“善!”
秦始皇拂袖挥手。
数名武士扛着帝辇而来。
坐上去后,武士便扛着他而去。
冯去疾与李斯对视了眼,紧随其后。他们混迹官场多年,知道皇帝的心思。秦国若要动真格的,这岭南百越说灭也就灭了。
灭越容易,治越难!
秦始皇思索再三,决定采用怀柔之策也是这道理。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的拿下岭南自是最好。减少损失,还能便于后续治理。
此次大费周章,整这么出就是为了治越。用文化潜移默化的改变越人,不出三代便可令他们归心于秦。
这时就体现出小说家的重要性,他们需要根据现有史料编写成书,主要就是描述伯益南拓帮助越人治理水患,饲养鸟兽。而后被越人君长视作神灵,将鸟兽视作图腾。
书名也已定下,就叫《伯益传》!
所以,焚书哪有编书香?
秦国现在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只要小说家稍微润色番,便可将黑的说成是白的。主要伯益都是两千年前的人,如何能辨别真假?
你说是假的?
岭南出土的大量文物不是假的吧?
各种石刻,都表明伯益曾来过!
……
……
按理说,祭祀完太庙也就结束了。只是今年有所不同,毕竟武庙已建立完毕,就建于太庙之下。四周皆有持戟卫士守护,充斥着这股肃杀之气。
武庙建造的并不奢靡,低调内敛。跨过门槛,殿内干净的几乎是一尘不染。墨玉铺设的地板,更添肃穆。
最深处正坐于王座之上的,便是秦襄公。不过这王座略有不同,后方如孔雀开屏插着六把利剑。秦献公正坐于上,双手握剑直插地面。
高高挂着的帛图,仅仅只写了一字。
武!
在襄公旁边,则站着位披甲佩冠的将军。从其容貌来看,自然便是武成侯王翦。能作为武庙配祀,当世也就唯有王翦有这资格。
左右两侧,各立十八位名将大贤。只是因为都已作古,无法辨明。秦国以六为吉数,所以便追三十六人入武庙。以此彰显秦国的正统地位,同时也是借此收各地民心。
秦始皇一步步来至襄公俑前,面前的四方铜鼎插着通天香。他亲自点燃根长香,再恭敬献上。
奉常公孙成手握帛书,转身宣告:“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故今日追封为秦烈襄王,享武庙主祭!秦嬴不绝,香火不绝!”
“臣等拜见秦烈襄王!”
群臣同时皆行拜礼。
谥(shi)号皆有讲究,像昭、烈、襄、庄、武、文皆是美谥褒谥。比如说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至于说襄,则是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不过,从秦始皇自号为始皇帝便废除谥法。因为在他看来,所谓谥法便是子议父臣议君,甚无谓,朕弗取焉。
朕便是始皇帝,无需谥号!
后世则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因为,无人有资格评价他!
这回追封,也是破例。
秦始皇则转过身来,目光自这些武将大贤一一掠过。有的是功成身退,有的是身首异处三族被坑杀。他们皆是有能之辈,却未能遇到明主。
谒者是时候送来酒樽。
秦始皇端起酒樽,遥望群臣,缓缓开口道:“古之诸侯相诛伐,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此酒朕不当孤饮,且请诸君共饮!”
言罢,便将浊酒洒在地上。
“此酒,祭商君变法!”
“此酒,祭武信君连横!”
“此酒,祭武安君拓土!”
“此酒,祭秦开大破东胡!”
“此酒,祭李牧大破匈奴!”
“……”
秦始皇长舒口气。
群臣皆是看着他。
眸中带着期待与敬畏。
“吾秦既为诸夏正统,故立武庙缅怀历代先君。凡于诸夏有功者,皆可入武庙!诸侯之地,已为秦土。诸侯之臣,已为秦臣。诸侯之人,自当为吾秦黔首!”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