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清年过五十,为晏氏宗长。继承晏氏祖辈遗训,节俭好施,在高密素有贤名。再加上有晏子这层滤镜加持,当地夷人莱民也都服他。
他的簿册,早早便摆在黑夫的木案上,也是黑夫重点拉扶的对象。只能说这些姓氏豪族,自有其屹立不倒的缘由。他们家风严谨,远不是暴发户能比的。
“久闻晏子美名,今日能得见其后人,也算了却桩心愿。”
“少上造竟也知家祖?”
“当然。”
黑夫理所当然的点头,笑着道:“吾在云梦为吏时,便常听人提及晏子。在吾心中,晏子甚至超过百家诸子。其善劝谏,多次直谏齐景公。机智应变,推崇节俭。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平生不能与晏子游,人生憾事矣!”
黑夫这并非是单纯的恭维,而是发自肺腑。语文书里面关于晏子的故事,数不胜数。后来读了《晏子春秋》后,方知晏子的厉害。
他是深谙语言的艺术,总能变着法的劝诫齐景公。并且是清廉爱民,堪称官吏典范。齐景公有年饥荒,晏子希望能拨款赈灾,结果齐景公不肯。晏子便想到以工代赈,打着给齐景公修路台的旗号,大规模招募灾民为工。同时延长工期不加以催促,让民工能摸鱼完成。
此外,晏子绝对是战狼外交的典范。他出使楚国,楚王见其矮小就想羞辱晏子,让他小门进入,而晏子则对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后又想借齐国盗匪羞辱晏子,想说齐人喜好小偷小摸。而晏子则以南橘北枳反讥楚王,说他们在齐国不偷怎么到了楚国却偷窃呢?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晏清也是无比激动,没想到黑夫这位备受皇帝宠爱的秦吏,竟会对他们的先祖如此推崇。纵然时隔二百年,晏子的大名依旧响彻齐地,可黑夫是秦吏啊!而且,还是被誉为秦国乌鸟的宠臣!
“这位便是国翁?”
“少上造有礼。”
此人须发皆白,已过花甲之年,便是胶东国氏宗长——国石。在胶东也是享誉盛名,昔日曾被视作国之柱石。只是他不受齐王建重用,后来被调至黄县负责齐国舟师的后勤工作。
国石为人刚烈,不喜齐相后胜的做派,所以是不受重用。齐国被灭后,他是高唱松柏歌,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当时他还想着借助舟师反攻临淄,只是被雍门司马拒绝,反而是派人登船远渡海外。像他这样的主战派,自然不会受秦国的喜欢。为了防止他生事,便将国氏迁至高密。
“国氏,齐之大富也。”黑夫看向对方,抬手道:“吾曾闻国氏善为盗,盗天地时利、云雨滂润、山泽产育。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故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
这其实是段记载于《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大概是说国氏为齐大富,宋国的向氏因为贫困就去请教他。国氏便说我擅长盗窃,所以发的财。一年小赚,两年血赚,三年就自给自足!
向氏闻言顿时大喜,寻思着找到了发财之路,当即是逾垣凿室,可不到一年就人赃俱获。向氏认为国氏在忽悠他,出狱后就去找国氏质问,结果对方却是哈哈大笑,说自个偷的都是天时地利。这些可都是公利,而你偷的却是个人的私利,不抓你抓谁呢?
虽是则寓言故事,可国氏的确是齐国豪族。他们同样是出自姜姓,为姜太公后裔。作为公室宗族,世代为辅国正卿,故以国为氏。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国懿仲,联合上卿高傒平定内乱,拥戴齐桓公即位。还有宾媚人国佐,被齐灵公所杀。
田氏篡齐后,国氏同样落个被流放的下场。毕竟国氏同样出自姜姓,自然是铁杆保姜派。好比国石明明有能力,民间更是称他为齐国柱石,可却始终不受重用,这里面的水太深了……
黑夫在临淄时,就听说了国石的事迹。说他是齐国的主战派,多次在朝堂上驳斥齐相后胜。可惜齐王建不听其言,最终导致齐国覆灭,而齐王建则是被饿死在野外。
国石能力出众,擅长舟师水战。他在黄县还建造有造船坊和港口,只可惜当初的雍门司马还带走了诸多能工巧匠,以至于现在的造船坊几乎被废弃。黑夫也是权衡再三后,决定先拉拢再说。若能得他相助,造船坊或许能更早建成。
可若是这家伙不听话,那也没必要留在高密,正好能用来立威。黑夫既然能把齐田全都迁至关中,就能把国氏迁走。现在各地可都缺人,就是打散了迁至岭南北地也不是不行。
国石看似客气,却也在打量着黑夫。他混迹多年,就是面对齐王建都敢直言劝谏。他满腔心血却被各种质疑,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齐国临淄被破。
他本想在胶东率领舟师,反攻临淄。却没想到被雍门司马反驳,率领部分遗民登船出海。自那后,便再也没有回来。秦军踏足胶东领地后,他同样不受重用,将他从黄县又调至高密。
这回面对黑夫,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是齐人,绝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故土。落叶尚需归根,他宁肯死在胶东也绝不会像田氏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