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自问自答道:“委实是白话难登大雅之堂。”
“莫非要让圣人著作,连那田间百姓,都要一听即懂吗?”
朱标反问道:“有何不可?”
“宋师曾经说过,圣人造字造册,皆为化育天下。”
“莫非天下,只是那些贵人,而不包括百姓吗?”
闻言,宋濂大惊失色,连忙劝道:
“殿下!万万不可!”
“若使天下百姓人人开智,人人皆念头通达,天下岂还有贵贱尊卑?”
听着这话,朱标的情绪还没有太大的波动起伏。
只是一旁的朱元璋,却虎目微微眯起,爆出两缕精芒死死地盯住宋濂。
只是宋濂浑然不觉,依旧涛涛不觉得说道:
“再者,若是以白话为日后的书面话,那些学子,数十年寒窗苦读,悬梁刺股,岂不是竹篮打水?”
等到宋濂喘着气说完。
朱标这才说道:
“宋师所言不无道理,但是我大明,乃是与百姓共天下,而非与士大夫共天下!”
“百姓能读书识字,即便日后科举无望,名落孙山,对其一生,亦是数不尽的好处。”
“他们只会念我朱明王朝对天下之厚恩,而非是因为贪念陡生,而起谋逆之心。”
“即便是有这种人,也不过草寇之流,相从者能有几何?”
“至于学子苦读多年,又不是白读,考题依旧从书本中来,到现实中去,又如何有竹篮打水一说?”
前世的时候,朱标就读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后来穿越到大明,从小跟着宋濂学习,他在学问上下的功夫,自不必说。
只不过这老头,朱标都不好说他是憨直,还是装傻。
明明自己被儒家荼毒严重,将其扶为了在朝堂中的话语人,却好似浑然不觉一般。
看着宋濂还想要说些什么,朱标直接朗声道:
“孤敢断定,日后,我大明文教非但不会因此衰败,反而会因此大兴!”
看着朱标豪气干云的样子,朱元璋忍不住猛然一拍桌子。
“好!”
“太子说得好!”
“你们,都听见了?”
“一个个的,都是读了多年圣贤书的人,哪来这么小的肚肠?”
“难道许你们家世好些的读书科举?没钱的孩子便不许读书了?”
“咱当年要是能早读几年书,也不至于当年还打仗的时候半夜都在挑灯夜读!”
“再说了,读几本书,难道就能造反?就能当皇帝了?”
“咱当年没读过书,就会放牛,不也一样当了皇帝!”
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更是深知百姓的渴望。
他们想读书,想明白书中的道理和常识。
即便是不参加科举,亦可以凭借从书上学来的知识,更加轻松的做些农活。
而且,朱元璋巴不得天下百姓都能读书,都能参加科举呢。
这样一来,自己选择的人才,那可是大明几千万百姓。
哪里还至于和现在选拔人才一样矮个子里拔将军?
_?s?-?
说完之后,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宋濂。
宋濂的心思,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虽然也是困苦出身,但是被儒家选为了在朝中的话语人。
摇身一变,直接跨越阶层,成为既得利益者。
哪怕是宋濂自己不曾察觉,但是隐隐,他已经成为了儒家扶植在朝中的傀儡。
这一点,若不是方才朱标与宋濂的那一番对话,他还真不曾看出来。
朱元璋凑近朱标身边小声问道:
“小子,你早就看出来了?”
朱标也低声道:
“自然看出来了,爹你可别忘了,我跟着他读了多少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