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谭氏三兄弟先是在方国安手下带兵打仗,北京失陷后归至吕大器麾下。
永历年间投降刘文秀后,又跟着刘文秀一起归附永历朝廷。
永历十三年谭弘、谭诣密谋降清。
谭文不但没有投降,反而将谭弘、谭诣投降的想法告诉了夔东十三家的袁宗第等人。
谭弘、谭诣闻后大怒,合谋将其杀死在船上。
秦良玉当然不知道谭文内心的想法,在得知他本人就在承天府城中时,立刻警觉起来。
“谭文手中有多少兵马?”秦良玉问马万年。
“一千左右,一半是士兵,一半是征调的民夫。”马万年回答。
秦良玉想了想:“你让他来一趟,别打草惊蛇。”
“是。”马万年匆匆离去。
半个时辰后,谭文在马万年的陪同下,有说有笑的来到秦良玉面前。
“总督大人找我有事?”谭文对着秦良玉躬身施礼。
秦良玉盯着谭文的脸看了一会,似乎在做最后的决定。
马万年站在旁边不停地使眼色,意思是只要秦良玉下令,他就会在第一时间将谭文控制住。
“谭文。”秦良玉声音平淡。
“末将在。”
“本督能信任你吗?”
谭文立刻收起笑容,非常严肃的看向秦良玉:“我谭某人领兵打仗的能力或许一般,但对朝廷却是忠心耿耿。”
秦良玉没说话,盯着谭文的眼睛一直看。
谭文有些慌。
他在脑海中快速回忆最近做过的坏事。
可想了三遍也没印象。
就在谭文即将怀疑人生的时候,秦良玉说话了:“锦衣卫送来密信,谭弘、谭诣不战而降。”
轰的一下,谭文脑海一片空白。
投降?而且是不战而降!
他终于明白秦良玉为何用那种眼神看他了,他是谭弘和谭诣大哥,自己的兄弟投降了,秦良玉很难不怀疑他。
谭文咽了口唾沫,扑通一声单膝跪在秦良玉面前:“我并不知谭弘和谭诣投降之事,请秦总督明察。”
秦良玉倒背着手,悠悠说道:“就凭你独自一人来到本督面前,本督也觉得你对此事并不知情。”
谭文刚要松一口气,却听秦良玉继续说道:“不过...你毕竟是他们的大哥,我不得不防。”
谭文点头:“谭文明白,请大人收回我的兵权。”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运粮官的兵符和印信,高高举过头顶。
秦良玉并未收入手中,而是将他的手推了回去:“这些东西你先拿着,本督并不打算收回你的兵权。”
谭文怔了怔,有些疑惑的看向秦良玉:“大人的意思是?”
“你也投降。”
谭文另一条腿瞬间无力,扑通一声跪在秦良玉面前:“大人明察,末将是大明将领,只想战死沙场并无投降之心。”
“不是让你真的投降,而是让你去诈降,明白吗?”秦良玉一脸认真地说道。
谭文思索片刻,同样一脸认真的答应下来。
平心而论,他不想当内奸。
但是。
在谭弘和谭诣投降的前提下,他已经无法在承天府立脚了。一旦消息传出去,别说秦良玉就是普通士兵都不会信任他了。
与其在承天府无所作为,不如假意投降在关键时刻反水。
见谭文答应做内应后,秦良玉心中稍安。
在不知道谭文是敌是友的情况下,让他去当内奸是最佳方案。
如果直接夺了他的兵权,会引起其他将领的戒心。
毕竟谭弘、谭诣投降的消息来自一封所谓的密信,她秦良玉相信信中的内容,不代表那些将领会信。
可如果不处理谭文,留在身边始终是个麻烦。
所以她才想到了让他去当内奸。
商议完反水的细节后,谭文起身离去。
马万年看着谭文的背影,担心地问:“奶奶,如果谭文真的投降了怎么办?”
“无所谓,对此次战局没有任何影响。”
马万年不敢多言,只能悻悻离去。
接下来两天,明军与大西和大顺在城外展开了残酷的血战。
大西和大顺虽然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他们面对的是川军精锐。
再加上背靠护城河作战,城头上有火炮相助,并且顺军和大西军无法绕后偷袭。
所以双方在战场上打出了势均力敌的局面。
九月初三的清晨,城南的张献忠得到了一个要命的消息:李性忠所部一万多骑兵已兵临旧口驿附近。
“孙可望挡得住吗?”张献忠问送信的探马。
“孙将军说他尽力,但李性忠好像并不打算在旧口驿一带停留。”探马老实回答。
“他早不来,晚不来,为何要在我军决战的时候来?”张献忠一脸古怪的看向周围。
汪兆麟虽然有些心虚,但是没表现出任何异常。
刘文秀和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