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阁臣。
李邦华主朝政,处置朝内大小事务。
蒋德璟主户部,管储粮草、军械、及所有物资的分配。
张世泽主巡守,巡防各城,稳定军心,同时代行监军之责。
杨鹗主监察,监察百官,安置百姓,稳定城内治安。
吴麟征主考核,负责守城官员以及将士的功过记录,功绩评比,以及最终的奖惩评定。
五人之中,李邦华、蒋德璟自不用多说。一个内阁首辅,一个次辅,在朱由哲离开的这段时间,他们做的甚好。
英国公张世泽,在其主持京营期间,做的甚烂。
但自从朱由哲斩了徐允祯和朱纯臣后,而饶恕了他之后,张世泽性情大变,逐渐变的积极起来。敦促那两万余劣卒训练,远赴宣府劳军,还有朱由哲交待给他的其他事情,他都做的不错。
从李若琏上报的种种情报来看,张世泽这人老成持重,心思缜密,很有些谋国老臣的样子。
最重要的,自出卖徐允祯后,张世泽便和其他勋贵划清了界线,只能依靠崇祯皇帝。
朱由哲很愿意给他机会,毕竟,一个国公去巡城,也能很好的稳固军心和展示朝廷的态度。
杨鹗和吴麟征都是为官十多年的老臣,经验丰富。最主要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们两个是首先跳出来支持王永吉迁宁远五十万军民入关,调吴三桂来京勤王的官员。
当然,最后崇祯皇帝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直到事不可为的时候才紧急调回吴三桂勤王。
但时间上已来不及。
吴麟征为人正直,有战略眼光,同时还有胆气。在京师失陷,八门尽开,诸臣投降李自成的情况下,只有他把守的西直门坚持到了最后。
而杨鹗,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做的事是屯田,是练兵,是计核人口,用他来安抚城内百姓最为恰当。
而且他们二人,都是殉国的忠臣。
吴麟征在北京城破后自缢而亡。
杨鹗逃出京城后在地方募兵抗清,最后不屈而死。
内阁五臣,他们代表的是京师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权力机构。
当宣布内阁五臣的人选之后,李邦华接着宣布了诸多任命。
巩永固为禁军统领,统率皇城内所有禁军及护卫,专司护卫宫城安全。
监军太监方正化升代替庞天寿为御马监太监指挥,统辖天子亲军四卫营,防守皇城四门。
腾骧左卫守北安门,腾骧右卫守南安门,武骧左卫守西安门,武骧左卫守东安门,并做好随时增援各门的准备。
原御马监指挥庞天寿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随侍崇祯皇帝。
方以智升为礼部主事,主宣传。携冯梦龙、傅山两人,负责对城内将士、百官、及百姓的舆论宣传并控制其走向。
暂撤宗人府,大理寺,留刑部,以太尉万炜为主事,凡遇不法之事,无论其身份,都有逮捕之权。
金声为右都御使,协助万炜,并负责城内百姓的安置和管辖。
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暂代指挥使之职,统辖城内所有锦衣卫,负责内外情报的收集。
五阁部之外,同时设立五军战时都督府。
杨廷麟、王彦章、唐通、李国帧、刘肇基、王承恩、刘文炳等七人暂为都督府人员,专司守城事宜。
军政分离,五阁老只能建议,而不得干涉。
京师九门,西直门、东直门、德胜门,全部用青石条堵塞。西城留阜成门、北城留安定门、东城留朝阳门。
南城三门正阳门,宣武门和崇文门暂时不闭,但在宣武门和崇文门内准备石条。若将来外城失陷,立即堵塞。
五军营左军都督杨崇守西城阜成门。
前军都督姜应魁守北城安定门。
后军都督金炫守东城朝阳门。
右军都督褚宪章守南城,控正阳、宣武、崇文三门。
中军都督李国帧率中军、刘文炳率神机营全部暂守外城。
城内一百三十六尊红夷大炮,三十六尊给外城,西、北两面城墙各三十尊,东面和南面各二十尊。
其他弗朗机炮、虎蹲炮也按照这个比例分配。
都督府人员权利大于各守城都督,七人之中,若有异议,以杨廷麟、唐通、刘肇基三人意见为准。
且都督府人员具有生杀大权,各配备锦衣卫。凡不听令,有碍守城者,可无需上报,直接斩杀。
都督府留后备兵力两万。
陈名夏为传信使,携五百骑兵,专司各城与都督府之间的情报传递。若有急,力求第一时间增援。
……
李邦华念了一个多时辰,这里面的任命以军事为主,但也涉及民生、宣传,等官员的任命。
很少人都在官职上有所变化,但都加了临时二字。
意思很明显,做的好,这临时就可能变成永远的。若做的不好,这临时也就是临时的。
等宣布结束,朱由检又简单回答了众人的一切问题。感觉差不多了,将宣布朝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