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才取下包裹,放在桌上,慢腾腾的打开。
突然,一把明亮亮的短刀出现在眼前。
张有才一把抓住短刀,狂吼着冲向汤斌。但片刻间便被两边的卫卒压倒,刀也掉在了地上。
周围一片慌乱,百姓四散逃跑,但被立即被周围兵卒围了起来,以刀枪威吓他们不要乱跑。
“蹲下,都蹲下。”士卒大声喊叫。
汤斌上前蹲下,捡起那把刀,看了一眼不住挣扎的张有才,微微皱眉。然后他站起来,走向被兵卒看押着的众多百姓,手指指向几人,“他,他,还有他,把抓起来。”
士卒听令,不顾那些人的苦苦哀求,将汤斌所指向的那三人都抓了起来,押向后院。
一个将领走上前,是李锋,“汤先生,这都第几批了?”
汤斌摇了摇头,把刀递给李锋,“我也不知道了。李镇抚使,他们?”
李锋点头道:“放心,你的面子,我给。死不了,最多受点罪。只不过,汤先生,为何这些人你一抓一个准?”
汤斌笑道:“实际也简单。河南或陕西口音,孤身一人,没有家人同来。身体强壮,带有包裹,基本上就没错了。”
李锋沉思了片刻,最后竖起大拇指道:“行啊!这算是被你摸清楚了。若你是锦衣卫,做的绝对比我好。”
汤斌笑了笑道:“李镇抚使谬赞。说起来,还有件事得麻烦你。”
李锋点头,“你说!”
汤斌道:“一时拥入城中百姓太多,再细致的审查都难免有漏网之鱼。我觉得可以按照他们填写的户籍所在地,把同一地方的人全部安置在一起,那假冒的自会跳出来”
“而且还可以鼓励百姓揭发形迹可疑者,凡是确认为细作,可以给予揭发者以重赏,或者优先安置。那城内隐藏的细作,无论是闯贼的还是东虏的,都会藏不下去。”
李锋想了片刻,点了点头,“我稍后去找我叔父,和他商议一下。”
汤斌点了点头,知道他说的叔父是目前的锦衣卫代指挥使李若琏,位高权重。只要他说话,这件事便没有太大问题。
不远处的百姓又开始排队,对刚才发生的事情有种事不关己的麻木。
汤斌感觉有点乏,便让自己的副手过去代替自己继续审查。
远处走来两个士卒,看到李锋和汤斌,连忙上来行礼。
李锋摆手,“起来吧!你们来这里干吗?”
一个士卒回道:“禀将军,新闻局的报纸来了,说今日的要在安置难民的地方多发放,而且还要张贴。”
汤斌要了一张,说道:“你们去忙吧!”
李锋伸出头看了看,“今日的报纸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汤斌略微扫视了一下,说道:“有几件。一是朝廷在京内设置蒙学五十座,十岁以下的难民子女,无论男女,都可入学。不但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而且由朝廷提供吃喝。”
李锋皱了皱眉头,“这贼军都兵临城下了,朝廷还有空做这样的事情?”
汤斌笑着摇了摇头,“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做这样的事。”
看李锋面带疑惑,汤斌解释道:“守城,说到底守的军心和民心。军心固,民心固,那守城便成功了一大半。而若要军心和民心稳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觉得和平时没有太大的不同。”
李锋沉思片刻,虽然他没有完全听懂,但觉得似乎还挺有道理的。
汤斌看李锋似乎没有太大兴趣,便不再继续说了,“还有就是太医院招募学徒三百名,两百男的,一百女的,要求年龄在二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月银三百文,吃喝全包,而且难民子女优先。其他还招募读书人,木匠、瓦匠,铁匠等共计一千人。”
李锋似乎有点理解了,“汤先生,朝廷这是为了避免这些人生乱,特意给他们找点事做吧!”
汤斌笑着点了点头,“对。能想出用这样办法稳定民心的,绝对是个大才。即使不用他们做事,养着他们的代价也比放任他们低。若这其中还有生乱者,也齐心不了,掀不起什么大乱。”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
李锋顿时变了脸色,连忙向广宁门方向跑去。
汤斌也反应过来,连忙跟了上去。爬上城头,垛口边已站满兵卒,都在向着城下看。
远处走来两人,其中一个汤斌认识,是王承恩。另一个应该是负责守卫外城的阎应元,汤斌在心中猜测。
果然,李锋走过来,躬身拜道:“阎将军,王公公。”
阎应元点了点头,向城边走去,两侧士卒纷纷避开。他站在垛口边,引目向远处看去。
十里之外,越来越多的闯军出现。陈容齐整壮观,络绎百里不绝。铁甲羽旗,闪烁夺目。刀山枪林,森然发光。尘烟荡起,遮天蔽日。人喊马嘶,海啸山摧,气势震天。
王承恩走到阎应元身边,“闯贼还真来了?”
阎应元微微点头,转头向旁边道:“张游击,让兄弟们轮流上来,都看看闯贼。看完之后就下去,好好休息。”
王承